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一饭之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一饭之德》[ yī fàn zhī dé ]:一餐饭。 2.以喻微小的利益或恩惠。《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范雎 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

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陆晋》:“世相传余初有一饭之德, 葛如方 布衣野走,怀之而思厚报,其实无是事也。”参见“ 一饭千金 ”。

  • [成语举例]:世相传余初有一饭之德,葛如方布衣野走。★清·俞樾《茶香室续钞·陆晋》
  • [常用程度]:常用
  • [感情色彩]:褒义词
  • [语法用法]:作宾语;比喻微小的恩德
  • [成语结构]:偏正式
  • [产生年代]:古代[1]
  • [解 释]:比喻微小的恩德。

出 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近义词

滴水之恩 、一饭之恩[2]

反义词

大恩大德

词语分解

一饭的解释

(1).一餐饭。《公羊传·昭公十九年》:“ 乐正子春 之视疾也,复加一饭则脱然愈,复损一饭则脱然愈。”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五:“一饭未曾留俗客,数篇今见古人诗。”

(2).以喻微小的利益或恩惠。 宋 叶适 《周君南仲墓志铭》:“常以世道兴废为己重负,一饭不顾私,忧时如家,忧人如身。” 清 钱谦益 《张凤翼授文林郎制》:“其属城下邑父老子弟,皆 高帝 丰沛 故人之遗也,朕岂能一饭置之哉!”

一的解释

一:yī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纯;专:专一。一心一意。

全;满:一生。一地水。

相同:一样。颜色不一。

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织。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一算。试一试。

乃;竞:一至于此。

部分联成整体:统一。整齐划一。

或者:一胜一负。

初次:一见如故。

助词,表示程度深:“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7”。

笔画数:1;

部首:一;

笔顺编号:1

德的解释

德:dé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恩惠:德施。德泽(德化和恩惠)。德惠。感恩戴德。

姓。 怨

笔画数:15;

部首:彳;[3]

故 事

在《史记》中为范雎作传的司马迁,曾详细地记述了范雎与须贾、魏齐之间因私人怨恨而引出的一段故事。俗话说得好,"于细微处见精神",《史记》中的这些貌似平常琐碎的事情,其实为人们深人了解范雎的为人以及为政,提供了绝好的资料。

范雎早年投在须贾的门下,却不幸受其污辱,幸亏得到王稽和郑安平的帮助,才得以逃出秦国。这事我们在前面已经提过。对此,范雎一直耿耿于怀。后来范雎为相后,恰巧有一次须贾被派到秦国求和。范雎闻知,就特意微服出行,并装模作样地在路上"巧遇"须贾。

须贾只知道秦相叫张禄一这是当年范雎接受郑安平建议而更换的姓名,人秦后一直沿用—一却浑然不晓张禄就是范雎。须贾路遇范雎,两人难免一番寒叙。言谈中范雎故意作出不得意状,弄得须贾颇哀怜他。须贾此次身负重任,出使秦国,正龠要人帮助,也就想与范雎拉拉关系,帮着走走门路。于是便留范雎吃饭,还送给他一件袍子。席间,须贾提起他那4匹马拉的大车坏了,不能去见秦相。范雎赶紧表示,愿为须贾去借,并陪同前往,代为通报。

范雎为须贾驾着马车来到相府门口,对须贾说:"你等着我,我为君先入内通报。"然后就独自一个人进去了。须贾在门口等啊等,却不见范雎出来,就问看门的:范叔怎么还不出来?"看门的回答:"没有范叔这个人。须贾说:"就是刚才给我驾车的那位。"看门的一本正经地对须贾讲:"那可是我们的秦相张君。"

须贾大惊,随即恍然大悟,知道自己被已经飞黄腾达的范雎故意耍弄了。须贾赤膊跪行,要向范雎谢罪。

于是,范雎摆起架势,召见须贾。须贾连连叩头,声言自己该死。范雎当众历数须贾的3条罪状:1.当年从齐国归来,你向魏齐诬告我暗通齐国;2.魏齐令人打我,又将我扔在厕所间,你不制止;3.你还向我身上撒尿。接着,范雎又说,考虑到今日你对我尚有故人之意,还以袍子相赠,所以也就把你释放算了。但是,你要传话给魏王,迅即拿着魏齐的头来,不然的话,马上踏平大梁(魏国都城,今河南开封市)。

须贾回到魏国,并带回范雎的口信。魏齐知道后,慌忙逃到赵国,藏匿在平原君的家里。这事后来传到了昭王的耳朵里,昭王深谙范雎的脾气、性格,知道他必定要找魏齐报仇的,就写信给平原君,要与平原君结布衣之友",并作"十日之饮"。

平原君怕秦,就人秦见昭王。昭王逼迫平原君交出魏齐,却遭到拒绝。昭王就将平原君软禁,并致信赵王,进行恐吓。最后,魏齐知道自己因得罪范雎而与秦国交恶,终将一死,就自刭而绝。赵王马上让人提着魏齐的首级,送到秦国,这才免去一场险恶。

范雎在"以怨报怨"的同时,也不忘"以德报德"。对于救过他命的王稽、郑安平,范雎予以提拔重用。还有那些曾在范雎倒霉的时候给予过帮助的,范雎也竭尽能力加以报答。司马迁对此概括为:"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睚眦,音牙自,指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

造 句

4、今天的事情我一定会守口如瓶,一饭之德以后再报吧。

5、曹治还有一个外号叫孝直,源于三国时期法孝直‘一饭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

6、曹治还有一个外号叫孝直,源于三国时期法孝直‘一饭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

7、虽然赵痕并非嗜杀成性,但绝对是属于那种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的人。

8、源于三国时期法孝直‘一饭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

9、我傅雪峰,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你助我扳倒杨负一家,我一定会尽我所能,补偿你!这是我傅雪峰的承诺![4]


视频

一饭之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