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丁宝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丁宝濂
别名 讳雨田,式周,莲溪
出生年 1867
死亡年 1929
教育背景 廪膳生
参与社团 《鹿苑吟社》、《鹿江诗社》、《栎社》、
《大冶吟社》
著作 《莲溪诗集》
作品出处 《栎社第一集。莲溪诗草》、《栎社十周年大会击钵吟》、
《栎社十周年大会诗稿》、《莱园第三周年诗会稿》、
赖子清编《台湾诗海》、《鹿江诗会课题》

丁宝濂(1867~1929),讳雨田,字式周,号莲溪,以字行,彰化鹿港人。

生平

丁协源家族丁生让(名端凝)之长子,进士丁寿泉之侄。光绪间廪膳生。明治三十二(1899)至三十五年(1902)间担任鹿港公学校汉文教师。明治四十二年(1909)至大正十五年(1926)间,长期寄籍雾峰林家,并担任林家私塾教师,此时亦经常往返雾峰与鹿港之间。天性喜爱吟咏, 日治后,曾先后加入“鹿苑吟社”、“鹿江诗社”,同时也经常参加栎社活动。大正九年(1920)一月因林幼春推荐,正式成为“栎社”社员。大正十年(1921)又加入鹿港“大冶吟社”。大正十五年(1926)因长子荣东病逝,心情悲伤,不再参与诗社活动。昭和四年(1929)4月14日病故,享年六十三。 [1]

著作

丁宝濂擅书法,用笔纯熟,且能展现出个人风格,堪称清末台湾具代表性的书家之一。其诗作集结为《莲溪诗集》,附刊于《栎社第一集》中,是丁家诗人群中,唯一有诗集刊行者。以下诗作据《栎社第一集。莲溪诗草》、《栎社十周年大会击钵吟》、《栎社十周年大会诗稿》、《莱园第三周年诗会稿》、赖子清编《台湾诗海》、《鹿江诗会课题》等辑录编校。

七言律诗

纪念银瓶赠与式当日赋呈鹤亭社长[2]
领袖[3]群英[4]属老成[5],征诗言志[6]作长城[7]
羡君风义师[8]兼友,愧我荒芜[9]学不耕。
世路[10]茫茫[11]随骥尾[12],词场[13]衮衮[14]缔鸥盟[15]
自从[16]劫后天将[17]压,尚赖先生[18]一柱[19]擎。


七言绝句

放鸭[20]
斗鸭栏空水[21]半萍[22],绿头[23]蹴起浪花[24]腥。
数声唼喋[25]穿波去,日逐[26]群鸥傍蓼汀[27]


  1. 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1年;李昭容《鹿港丁家之研究》,中正大学历史所硕士论文,2001年。
  2. 发表于1924年
  3. (1).衣服的领和袖。《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 宋 苏轼 《东川清丝寄鲁冀州戏赠》诗:“但放奇纹出领袖,吾髯虽老无人憎。” 清 褚人获 《坚瓠八集•跳月记》:“衫襟领袖,悉锦为缘。”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 彬彬 是大红绸子衣服,乳色的领袖,白丝袜,黑漆皮鞋。”
    (2).谓为人仪则,为他人作表率。《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故以晖映先达,领袖后进。” 吕向 注:“领袖,可为人之仪则。” 宋 杨万里 《题益公丞相天香堂》诗:“君不见君王殿后春第一,领袖众芳捧 尧 日。” 清 洪升 《长生殿•定情》:“寰区万里,遍征求窈窕,谁堪领袖嫔嫱?” 鲁迅 《热风•估〈学衡〉》:“原来做一篇序‘以尽其领袖后进之责’,便有这样的大罪案。”
    (3).带领,率领。 黄中黄 《沈荩》第二章:“北方之 谭嗣同 ,南方之 唐才常 ,领袖戊戌、庚子两大役,此人所共知者也。”
    (4).比喻同类人或物中之突出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胡毋彦国 吐佳言如屑,后进领袖。” 唐玄宗 《〈孝经〉序》:“ 韦昭 、 王肃 ,先儒之领袖。” 邢昺 疏:“此指言 韦王 所学,在先儒之中如衣之有领袖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 唐玄宗 ﹞尤爱羯鼓横笛,云:‘八音之领袖,诸乐不可为比。’”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二折:“有一个 马孟起 ,他是个杀人的领袖。”《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谁知 卞福 老婆,是个拈酸的领袖,吃醋的班头。”
    (5).国家、政治团体、群众组织的最高领导人。 茅盾 《子夜》十:“他听得家乡的人推崇他为百业的领袖,觉得有点高兴了。” 叶圣陶 《倪焕之》八:“绅富人家的子弟常常处于领袖的地位……唯有他们可以发号令,出主张。” 秦牧 《〈长河浪花集〉序》:“走在我们前头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他们的璀璨光辉自然是不待多说了。”
  4. 1.谓众贤能之士。《后汉书•窦何传论》:“内倚太后临朝之盛,外迎群英乘风之势。” 晋 陶潜 《咏荆轲》:“饮饯 易水 上,四座列群英。” 明 方孝孺 《送河南佥事汤侯序》:“夫以 汉 承 秦 坑灭之馀,贤才宜其难遇也。而真主一出,群英猬兴。”
    2.今多指众英雄模范人物。 陈毅 《开国小言》诗:“群英共检阅,盛业开万代。” 赵朴初 《普天乐》曲:“开大道岩石轻搬,建广厦宏基稳奠,集群英赢得今天。”
    3.百花。 明 李东阳 《习隐》诗之八:“疏林缀冰叶,千树开群英。”
  5. (1).年高有德。《后汉书•和帝纪》:“今 彪 聪明康彊,可谓老成黄耇矣。” 李贤 注:“老成,言老而有成德也。”
    (2).指年高有德的人。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恐数十年后老成雕丧,后生小子,不知根柢,耳濡目染,日变而不复还。”《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不料那些前辈的老成,渐渐的死去;那些忠厚遗风渐渐的浇漓。”
    (3).指旧臣,老臣。 宋 黄庭坚 《司马文正公挽词》之一:“ 元祐 开皇极,功归用老成。”《明史•廖纪传》:“自陛下继统,老成接踵去,新进连茹登,以出位喜事为贤,以凌分犯礼为贵。”
    (4).成年。《北史•程骏传》:“卿尚年幼,言若老成,美哉!”《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如此过了几时, 伯皋 与他娶了妻,生有一子,指望他渐渐老成,自然收心。”
    (5).精明练达;精明强干。 宋 欧阳修 《为君难论上》:“忠言谠论,皆沮屈而去,如 王猛 、 苻融 ,老成之言也,不听。” 明 陈大声 《新水令•渔隐》套曲:“笑他们干时的欠老成,叩谏的忒直正,堆金的少见识,拜将的多侥幸。” 清 袁枚 《新齐谐•骗人参》:“我又不善择参,可否存此样银于店,命老成伙计,多带上等参,同往主人处,凭其自择,何如?”
    (6).稳重;持重。 清 李渔 《怜香伴•随车》:“我老成不作轻佻计。”参见“ 老成人 ”。
    (7).老实;规矩。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三折:“本分的从来老成,聪俊的到底杂情。”《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唐卿 ﹞欲待调他一二句话,碍著他的父亲,同在稍头行船,恐怕识破,装做老成,不敢把眼正觑稍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由此 昆生 亦老成,不作恶谑,于是情好益笃。”
    (8).谓辞章功力深厚。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三:“ 子山 之诗,绮而有质,艳而有骨,清而不薄,新而不尖,所以为老成也。” 清 李渔 《怜香伴•闺和》:“诗便和得好,只是末后二句欠老成。”
    (9).复姓。古有 老成子 ,著书十八篇。见《汉书•艺文志》。
    分类:精明年高稳重老实旧臣辞章有德练达持重功力老臣精明强干老成著书十八 《汉语大词典》:老成人  拼音:lǎo chéng rén
    (1).年高有德的人。《书•盘庚上》:“汝无侮老成人,无弱孤有幼。” 明 方孝孺 《答郑仲辩书》之二:“数百年礼义之门,而足下于今为老成人,在乎慎重学术,以表厉后生。”
    (2).指年老敦厚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两个年轻小子,天天在一起,没有一个老成人在旁边,他两个便无话不谈,真所谓‘言不及义’,那里有好事情串出来。”
    (3).特指旧臣。《诗•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 朱熹 集传:“老成人,旧臣也。” 唐 韩愈 《论孔戣致仕状》:“﹝ 孔戣 ﹞今年才七十,筋力耳目,未觉衰老,忧国忘家,用意深远,所谓朝之耆德老成人者。” 宋 苏洵 《管仲论》:“ 晋 袭 文公 之馀威,得为诸侯之盟主者,百有馀年,何有?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4).练达持重的人。 唐 杜牧 《唐故宣州观察使御史大夫韦公墓志铭》:“公幼不戏弄,冠为老成人,解褐得官,出群众中,人不敢旁戏嫚。”《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当那进退维谷的时候,便是个练达老成人,也祇得如此,何况你。”
  6. 指诗歌。语出《书•舜典》:“诗言志。” 唐 王洙 《东阳夜怪录》:“ 去文 不才,亦有两篇言志奉呈。”
  7. (1).供防御用的绵亘不绝的城墙。 春秋 战国 时各国出于防御目的,分别在边境形势险要处修筑长城。《左传•僖公四年》载有“ 楚国 方城 以为城”的话,这是有关 长城 的最早记载。 战国 时 齐 、 楚 、 魏 、 燕 、 赵 、 秦 和 中山 等国相继兴筑。 秦始皇 灭六国完成统一后,为了防御北方 匈奴 的南侵,将 秦 、 赵 、 燕 三国的北边 长城 予以修缮,连贯为一。故城西起 临洮 (今 甘肃省 岷县 ),北傍 阴山 ,东至 辽 东,俗称“万里长城”。至今尚有遗迹残存。此后 汉 、 北魏 、 北齐 、 北周 、 隋 各代都曾在北边与游牧民族接境地带筑过长城。 明 代为了防御 鞑靼 、 瓦剌 的侵扰,自 洪武 至 万历 时,前后修筑 长城 达十八次,西起 嘉峪关 ,东至 辽 东,称为“边墙”。 宣化 、 大同 二镇之南, 直隶 、 山西 界上,并筑有内 长城 ,称为“次边”。总长约6700公里,大部分至今仍基本完好。为世界历史上伟大工程之一。
    (2).喻指可资倚重的人或坚不可摧的力量。《宋书•檀道济传》:“ 道济 见收,脱帻投地曰:‘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新唐书•隐逸传•秦系》:“ 长卿 自以为五言长城, 系 用偏师攻之,虽老益壮。” 宋 陆游 《书愤》诗:“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柳亚子 《寄朱玉阶总司令延安》诗:“武力由来属民众, 中华 民族此长城。”
  8. 为正义而战的军队。《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宋 陈亮 《书〈赵永丰训之行录〉后》:“及 金 虏剪中国如枯槁,公又欲率义师以沮遏其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邓燿》:“司空举义师伐之。”
  9. 植物
  10. (1).人世间的道路。指人们一生处世行事的历程。《后汉书•张衡传》:“吾子性德体道,笃信安仁,约己博蓺,无坚不钻,以思世路,斯何远矣!” 唐 杜甫 《春归》诗:“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五:“人情叶叶都如此,世路悠悠古所难。”
    (2).指宦途。《后汉书•崔骃传》:“子苟欲勉我以世路,不知其跌而失吾之度也。” 明 屠隆 《彩毫记•颁诏云梦》:“但权臣女谒,方布列于要津;野性疏才,恐不宜于世路,为之奈何?”
    (3).犹世道,指社会状况。《晋书•庾瑉传》:“初, 洛阳 之未陷也, 瑉 为侍中,直于省内,谓同僚 许遐 曰:‘世路如此,祸难将及,吾当死乎此屋耳!’”《周书•黎景熙传》:“﹝ 景熙 ﹞客于 颍川 ,以世路未清,欲优游卒岁。”《南史•隐逸传下•阮孝绪》:“ 陈郡 袁峻 谓曰:‘往者天地闭,贤人隐。今世路已清,而子犹遁,可乎?’” (4).世情;世事。 唐 张乔 《赠头陀僧》诗:“已知世路皆虚幻,不觉空门是寂寥。”《红楼梦》第四八回:“这么大人了,若只管怕他不知世路,出不得门,干不得事,今年关在家里,明年还是这个样儿。”
    (5).世俗。《红楼梦》第一一五回:“不意视弟为蠢物,所以将世路的话来酬应。”
  11. (1).广大而辽阔。《关尹子•一宇》:“道茫茫而无知乎,心傥傥而无羁乎。” 宋 王安石 《化城阁》诗:“俯视 大江 奔,茫茫与天平。” 清 沈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今年且四十有六矣,茫茫沧海,不知此生再遇知己如 鸿干 者否?” 朱德 《苦热》诗之一:“滚滚 长江 嗟还逝,茫茫大野喜云封。”
    (2).遥远。 汉 荀悦 《〈汉纪〉论》:“茫茫上古,结绳而治。” 唐 杨衡 《桂州与陈羽念别》诗:“茫茫从此去,何路入 秦 关?” 清 陈维嵩 《女冠子•本事》词之二:“路茫茫,度海云鬟乱,还宫绣带长。” 龚尔位 《怀人》诗之二:“茫茫数千载,微言亦云终。”
    (3).渺茫;模糊不清。 汉 扬雄 《法言•重黎》:“神怪茫茫,若存若亡,圣人曼云。” 唐 高适 《苦雨寄房四昆季》诗:“茫茫十月交,穷阴千馀里。” 宋 王安石 《吴任道说应举时事》诗:“独骑瘦马冲残雨,前伴茫茫不可寻。” 清 杜浚 《登金山塔》诗:“咄哉天咫尺,消息转茫茫。”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二幕:“夜雾茫茫,月色朦胧。‘迎春亭’伫立山岗。”
    (4).纷繁,纷杂;众多。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隋书•音乐志上》:“茫茫亿兆,无思不遂。”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九:“俯视 洛阳 川,茫茫走 胡 兵。” 清 秋瑾 《宝剑歌》:“ 炎帝 世系伤中绝,茫茫国恨何时雪?”
    (5).茂盛。《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 唐 刘长卿 《经漂母墓》诗:“春草茫茫绿,王孙旧此游。” 宋 王安石 《和农具诗•耕牛》:“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潏潏。”
  12. 语出《史记•伯夷列传》:“ 颜渊 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司马贞 索隐:“苍蝇附骥尾而致千里,以喻 颜回 因 孔子 而名彰。”后用以喻追随先辈、名人之后。 唐 李咸用 《和彭进士感怀》:“若向云衢陪骥尾,直须天畔落旄头。”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赴试》:“若二位高才,必当首擢,既蒙提挈,愿为骥尾。” 清 唐孙华 《有感明季党事二十二韵》:“声名骥尾附,假窃虎皮蒙。”
  13. (1).犹文坛。 南朝 梁 萧统 《十二月启•姑洗三月》:“持 郭璞 之毫鸾,词场月白;吞 罗含 之彩凤,辩囿日新。” 唐 李白 《上安州李长史书》:“伏惟君侯,明夺秋月,和均韶风,扫尘词场,振发文雅。” 清 朱彝尊 《还陂塘•题其年填词图》词:“擅词场,飞扬跋扈,前身可是青兕?”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 后主 词,思路凄惋,词场本色。”
    (2).科场。 唐 白居易 《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诗:“自知群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 宋 王谠 《唐语林•言语》:“ 宋济 老于词场,举止可笑。”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急难》:“词场凑巧,无奈兵戈起祸苗。”
  14. (1).神龙卷曲貌。 唐 皮日休 《补九夏歌•骜夏》:“桓桓其珪,衮衮其衣。出作二伯,天下是毗。”参见“ 衮衣 ”。
    (2).旋转翻滚貌。《全唐诗》卷七八六载《姜宣弹小胡笳引歌》:“汎徽胡雁咽萧萧,绕指辘轳圆衮衮。”
    (3).大水奔流貌。 唐 杜甫 《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 衮衮来。” 宋 王安石 《望越亭》诗:“乱山千顷翠相围,衮衮沧江去复归。”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词:“衮衮 长江 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
    (4).引申为急速流逝。 宋 韩疁 《高阳台•除夜》词:“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
    (5).说话滔滔不绝貌。《太平御览》卷三十引《竹林七贤论》:“ 张华 善说《史》《汉》, 裴逸民 叙前言往行,衮衮可听。” 宋 陆游 《跋司马端衡画传灯图》:“某尝以通家之旧,亲闻其论画,衮衮终日。” 清 钮琇 《觚賸•粟儿》:“﹝公子﹞剧谈上下今古,衮衮不少休,意气闲放,旁若无人。”
    (6).相继不绝貌。 唐 杜甫 《上牛头寺》诗:“青山意不尽,衮衮上 牛头 。” 宋 秦观 《秋兴拟杜子美》诗:“车马憧憧诸道路,市朝衮衮共埃尘。” 金 辛愿 《赠赵宜之》诗之二:“从渠投隙者,衮衮向 金门 。”
    (7).纷繁众多貌。 唐 王涯 《游春辞》之二:“鸟度时时冲絮起,花繁衮衮压枝底。” 宋 苏轼 《答刘元忠书》之三:“先公传久欲作,以官事衮衮未暇,成,当即寄去也。” 张昭汉 《悼遁初先生》诗:“衮衮时贤竞厌贫,本来面目独斯人。”
    (8).尘雾频起貌。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彼牵黄臂苍、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耳,乌知此句之妙哉!”《全元散曲•醉太平•嘲友人游春不至》曲:“芳尘衮衮,香雾氲氲,东风何地不精神,流莺也唤人。”
  15. 谓与鸥鸟为友。比喻隐退。 宋 陆游 《夙兴》诗:“鹤怨凭谁解,鸥盟恐已寒。” 明 李东阳 《次韵寄题镜川先生后乐园》之一:“海边钓石鸥盟远,松下棋声鹤梦回。”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改官诗》:“既改官,作《归兴》诗云:‘此去真为泛宅行,扁舟江上订鸥盟。’”
  16. (1).介词。表示时间的起点。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三:“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唐 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诗:“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二折:“自从认了个兄弟,我心间甚是欢喜。”《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原来 许晏 、 许普 ,自从蒙哥哥教诲,知书达礼,全以孝弟为重。”
    (2).跟从自己;自随。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盖 隋炀 酷嗜经典,既欲徙都 广陵 ,必尽载诸书自从。”
  17. (1).谓天上神将。《西游记》第四回:“ 悟空 大喜,恳留饮宴不肯,遂与 金星 纵著祥云,到 南天门 外。那些天丁天将,都拱手相迎。” 鲁迅 《伪自由书•王化》:“这种‘宽仁政策’是……派了三架飞机到瑶洞里去‘下蛋’,使他们‘惊诧为天神天将而不战自降’。”
    (2).大将的美称。 唐 王维 《燕支行》:“ 汉 家天将才且雄,来时谒帝 明光宫 。”
    (3). 太平天囯 官名,低于王一级。
  18. (1).始生子,犹言头生。《诗•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朱熹 集传:“先生,首生也。”
    (2).父兄。《仪礼•有司》:“其先生之脀,折胁一。” 郑玄 注:“先生,长兄弟。”《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先生,谓父兄。”
    (3).年长有学问的人。《孟子•告子下》:“ 宋牼 将之 楚 , 孟子 遇于 石丘 ,曰:‘先生将何之?’” 赵岐 注:“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战国策•齐策三》:“ 孟尝君 䜩坐,谓三先生曰:‘愿闻先生有以补之阙者。’” 姚宏 注:“先生,长老,先己以生者也。” 宋 叶适 《宋故孟夫人墓志铭》:“精义择语,类先生长者之法言。”
    (4).称老师。《礼记•玉藻》:“﹝童子﹞无事,则立主人之北南面,见先生,从人而入。” 孔颖达 疏:“先生,师也。”《庄子•应帝王》:“ 列子 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 宋 曾巩 《太原王氏墓志铭》:“夫人姓 王 氏……为人明识强记,博览图籍,子孙受学,皆自为先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端本堂》:“太子授业毕,徐令左右戒之曰:此读书之所,先生长者在前,汝辈安敢亵狎如此。”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我的确当过多年先生和教授,但我并没有忘记我是学生出身。”
    (5).称先祖。 元 耶律楚材 《赠辽西李郡王》诗:“我本 东丹 八叶花,先生贤祖相林牙。”
    (6).称致仕者。《仪礼•士相见礼》:“若先生异爵者,请见之则辞,辞不得命,则曰某无见。” 郑玄 注:“先生,致仕者也。”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先生君子》:“盖卿大夫之已致仕者为先生,未致仕者为君子。”
    (7).文人学者的通称。可自称,亦可称人。《史记•三代世表补》:“ 张夫子 问 褚先生 。” 司马贞 索隐:“ 褚先生 名 少孙 。”此为 褚少孙 自称先生。《文选•皇甫谧〈三都赋序〉》:“ 玄晏先生 曰:‘古人称不歌而颂谓之赋。’” 李善 注:“ 谧 自序曰:‘始志乎学而自号 玄晏先生 ’……先生,学人之通称也。” 南朝 梁 沈约 《与陶弘景书》:“先生糠秕流俗,超然独远。”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今先生多教人吏事,所未谕也。”
    (8).称道士。 唐 殷尧藩 《中元日观诸道士步虚》诗:“玄都开秘箓,白石礼先生。”《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却说这 西伯侯 ,与先生(指道士 云中子 )相别。”《水浒传》第十五回:“只见一个庄客报说:‘门前有个先生要见 保正 化斋粮。’”
    (9).旧时称以相面、卜卦、卖唱、行医、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史记•淮阴侯列传》:“﹝ 蒯通 ﹞以相人说 韩信 曰:‘仆尝受相人之术。’ 韩信 曰:‘先生相人如何?’”《南史•起士瞻传》:“﹝ 士瞻 ﹞年逾四十,忽忽不得志,乃就 江陵 卜者 王先生 计禄命。” 清 李渔 《凰求凤•假病》:“请先生过来,用心替他诊脉。”《负曝闲谈》第二九回:“这时候 顺林 已经回来了,便上前斟过一巡酒,先生在门外拉动胡琴, 顺林 唱了一折‘桑园会’的青衫子,大家喝采。”
    (10).称妓女。《文明小史》第十九回:“ 上海 妓女,都是称先生的。” 瞿秋白 《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学阀万岁》:“清客是‘介于相公与先生之间的人物。’”原注:“先生,是 上海 长三堂子里的先生。”
    (11).旧时称担任文书或管理职事的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州工人参加三元里抗英斗争情况调查记》:“各行都设有‘先生’,由工人互相推举,负责文书和对外交涉。”
    (12).妻称丈夫。 汉 刘向 《列女传•楚于陵妻》:“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
    (13).一般人之间的通称。
    (14).称地区或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男子。《解放日报》1986.6.12:“ 欧洲 足球先生、法国队的 普拉蒂尼 在与匈牙利队的比赛中飞身抢球。”
  19. (1).一根柱子。亦指象柱子的东西。 汉 王充 《论衡•谈天》:“石之质重,千里一柱,不能胜也。”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 江陵 有台甚大,而有一柱,众木共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雷书》:“ 大中祥符 间, 岳州 玉真观为火所焚,惟留一柱。”《宋史•乐志十七》:“设二十五弦,弦一柱,崇二寸七分。”
    (2).喻能担当重任,独力支撑局面的人。 唐 张祜 《读狄梁公传》诗:“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阁下为南溟之鹏,作中天之一柱。”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八:“代许孤忠留一柱,帝思耆德抚三辰。” 陈毅 《胡志明主席七十大寿祝辞》:“一柱南天欣老健,英雄肝胆福寿全。”
    (3).指旧式帐簿或清册里的一个项目。旧式帐目分旧管(原有的)、新收(新收进的)、开除(支出的)、实在(剩下的)四项,称为“四柱”或“四柱清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我拿过来一看,就是 张鼎臣 交出来的盘店那一帐本,内中一柱一柱列的很是清楚。”
  20. 发表于1924年
  21. 天空和水色。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宋 范成大 《大波林》诗:“湖路荒寒又险艰,大千空水我居间。”
  22. 宋 刘宰 癸未寄王甥 堤间飞盖分垂柳,水面浮舟约半萍。 《韵府拾遗 靑韵》:刘宰诗堤间飞盖分垂柳水面浮舟约半萍
  23. 指绿头鸭。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远》:“ 远 性简俭,嗜啖凫鸭,贵客经过,无他赠,厚者绿头一双而已。”参见“ 绿头鸭 ”。
  24. (1).亦作“ 浪华 ”。波浪互相冲击或拍击在别的东西上激起的水点和泡沫。《艺文类聚》卷九二引 南朝 梁元帝 《鸳鸯赋》:“朝浮兮浪华,夜集兮江沙。” 唐 李白 《姑熟十咏•天门山》:“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宋 陆游 《雨中独坐》诗:“ 马目山 头雨脚昏, 龙津桥 下浪花翻。” 鲁迅 《野草•死火》:“当我幼小的时候,本就爱看快舰激起的浪花,洪炉喷出的烈焰。”
    (2).不结果实的花。也叫狂花。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瓜》:“无歧而花者,皆是浪花,终无瓜矣。”
    (3).任意花费。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宣谕》:“九月,说与百姓每:收割毕日,毋要浪花,守度。”
  25. (1).低语。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噱社》:“ 仲叔 善诙谐,在京师与 漏仲容 、 沈虎臣 、 韩求仲 辈结‘噱社’,唼喋数言,必绝缨喷饭。”
    (2).踥蹀。行走貌。谓奔走钻营。 明 归有光 《再与余太史》:“所谓成就之者,非敢求上进,以与唼喋者争时取妍也。”
  26. (1). 匈奴 王号。后亦以泛称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首领。《汉书•匈奴传上》:“﹝左贤王﹞病死,其子 先贤掸 不得代,更以为日逐王。日逐王者贱于左贤王。”《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今圣德隆盛,威灵外覆,日逐举国而归德,单于称臣而朝贺。” 吕向 注:“日逐、单于,皆 匈奴 名。”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丹书锡誓,既崇日逐之封;赤芾疏荣,仍懋秩訾之赏。”
    (2).每天。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销恨花》:“帝与 贵妃 日逐宴于树下。”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三折:“你如今多大年纪?日逐柴米,是那个供给你?”《儒林外史》第一回:“﹝ 王冕 ﹞就买几本旧书,日逐把牛拴了,坐在柳阴树下看。”
  27. 敖兴南,字蓼汀,印江人。贡生,官贵筑训导。有《蓼汀诗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