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丁黼」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丁黼,南宋石埭(安徽省石台县)人。淳熙十四(1187)进士,初授崇德县尉,转升州录事参军,后任余杭知县,迁太仆寺簿。端平…”)
 
Zjg對話 | 貢獻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 次修訂)
行 1: 行 1:
 丁黼,南宋石埭( 安徽省石台 县) 人。淳熙十四(1187)进 士,初授崇德 尉, 转升 参军,后 知县 寺簿。 端平初 年,任四 制置副使兼 成都 知府。三年(1236) 军逼近 成都, 内兵 不足七百 ,丁黼多次上疏告急,又遣子赴京求援,然援 未至,丁二次出城 应战 说:" 职责 就是 守疆土。"终 因寡不 敌众 ,被元 ,中箭身亡。朝廷嘉其忠心, 大夫、 显谟阁学 士。 又加封 青光 大夫, 赐谥号" 恭慰" 束力令在石埭建立" 褒忠祠"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丁黼  
 +
| 圖像    = [[File:丁黼.jpg|thumb|right|
 +
[http://p1.qhimg.com/bdr/640__/t016790be3cb4f83051.jpg原圖鏈結]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4%B8%81%E9%BB%BC&rlz=1C1ASUC_zh-TWTW840TW840&tbm=isch&source=iu&ictx=1&fir=RZu6gCKus-VvUM%253A%252CKpbCN1eXb_XRwM%252C_&vet=1&usg=AI4_-kT4kweOgB7Gt4nox_gUxvUMDQfWcQ&sa=X&ved=2ahUKEwjp29n7k-TjAhVRxosBHbOPBXkQ9QEwBXoECAYQCQ#imgdii=xFbqbKldrQQrYM:&imgrc=RZu6gCKus-VvUM:&vet=1] ]] 
 +
| 圖像說明 = 
 +
| 出生日期 = 1166年 
 +
| 國籍    = 中國
 +
| 别名    = 
 +
| 職業    = 
 +
| 知名原因 = 
 +
| 知名作品 = </br> </br> </br> </br> 
 +
}}
 +
 
 +
 
 +
'''丁黼''' (1166年-1236年)字文伯,號延溪。 南宋石埭 安徽省石台 縣) 人。  
 +
 
 +
 
 +
==簡介==
 +
 
 +
十四歲 [[丁黼]]自幼跟從父親學習,已知爲學之要。時永嘉[[徐誼]](字子宜)爲郡教授,丁黼隨父往,問學於徐誼。後又問學於永嘉碩儒[[錢文子]],得其經學。
 +
[[魏了翁]]《贈奉直大夫丁公墓誌銘》:“黼時年十四,已知爲學之要。會永嘉徐子宜爲郡教授,公慨然挈往從之。徐雅敬公,留與共學,參授後進,而訓黼以《語》、《孟》、《中庸》、《大學》。黼幼從公,誦言觀行,漸積已久。至是,一聞義理之誘,氣竦神悟,卒爲成材。”
 +
丁黼著有《延溪集》(五十卷)、《六經辨證疑閣》和《諸史精考》等。
 +
 
 +
==生平經歷==
 +
 
 +
淳熙十四 (1187)進 士,初授崇德 尉, 宋光宗紹熙三年(壬子,1192) 二十七歲 遷秀 參軍;嘉定五年(壬申,1212) 四十七歲 接替[[張輶]]任餘杭縣令;嘉定八年(乙亥,1215) 五十歲 趙師恕 縣令 丁黼遷 寺簿。 又遷司農寺丞;嘉定十三年(庚辰,1220) 五十五歲 改除直秘閣,爲夔州路安撫使兼知夔州。疏當世急務十事,奏之。力修備禦,爲政寬大,夔大治。時[[崔菊方]]帥蜀,與之友。嘉定十五 (壬午,1222) 五十七歲 夏四月 校勘並刊行《逸周書》於夔州;嘉定十六年(癸未,1223) 五十八歲 自夔州安撫使 上被召入朝,大約先爲將作監,尋改軍器監。不久,丁黼也被貶出京,知吉州。紹定 年(辛卯,1231) 六十六歲 以右文殿修撰充廣西 制置副使 兼知 靜江 ;紹定六年(癸巳,1233) 六十八歲初,仍爲廣西制置副使。端平元年(甲午,1234) 六十九歲 與[[王翊]]爲制置司參議官 端平 三年 (丙申,1236) 七十一歲 秋八月,蒙 攻入 成都,城 中守軍 不足七百,丁黼 迎戰,並 多次上疏告急,又遣子赴京求援,然援 未至,丁二次出城 應戰 說:“ 職責 就是 守疆土。 ”終 因寡不 敵眾 ,被元 ,中箭身亡。朝廷嘉其忠心, 祿 大夫、 顯謨閣學 士。 又加封 青光 祿 大夫, 賜諡號“ 恭慰 束力令在石埭建立 “褒忠祠”。
 +
 
 +
==加贈銀青光祿大夫,諡恭愍==
 +
 
 +
嘉熙元年(丁酉,1237) 詔贈丁黼光祿大夫顯謨閣待制,加贈銀青光祿大夫,諡恭愍,並從其子[[丁鎔]]之請,建褒忠廟於其鄉。次年,褒忠廟建成。廟在“九華峰之側,兩石埭之陰”,“前幾蓋山,背枕涎谿”,春秋陳牲合樂以祭。由同宗族之人掌管。後丁鎔復請蜀人[[吳泳]]撰《褒忠廟碑》,記事之始末,並爲《迎送神詩》。
 +
 
 +
  《(嘉靖)池州府志》卷七六:“(丁黼事)聞於朝,贈光祿大夫顯謨閣學士,加贈銀青光祿大夫,諡恭愍。仍勅建褒忠祠於其鄉,從其子鎔請也。”
 +
 
 +
==《宋史》==
 +
《宋史》卷四五四《忠義傳》:丁黼,成都制置使也。嘉熙三年,北兵自新井入,詐豎宋將李顯忠之旗,直趨成都。黼以爲潰卒,以旗榜招之。既審知其非,領兵夜出城南迎戰,至石筍街,兵散。黼力戰,死之。方大兵未至,黼先遣妻子南歸,自誓死守。至是,從黼者,惟幕客楊大異及所信任數人。大異死而復蘇。黼帥蜀爲政寬大,蜀人思之。事平,賜額立廟。
 +
 
 +
==《江南通志》==
 +
《江南通志》卷一五五:“丁黼,……端平三年以四川制置副使兼知成都府。成都逼近敵壘,城中兵不滿七百,累疏告急,不報。元兵圍城,出戰不利。或勸其走威、茂避之。黼曰:‘職在守土,走將安之?’悉眾出東門,力戰,中鏑死。”
 +
 
 +
  案:諸書於丁黼死事之年記載不一,或曰端平三年(1236),或曰嘉熙三年(1239)。據《民國石埭備志彙編》卷一《大事記稿》倪文碩考證、陳世松《〈宋史·丁黼傳〉補正》,應是端平三年。嘉熙三年爲端平三年之誤。丁黼殉難的具體地點,[[陳世松]]考證在今成都西南四至五里的金花街后的菜園田中。
 +
 
 +
==吳泳《鶴林集》卷三四《 褒忠 廟碑》==
 +
 
 +
  歲嘉熙丁酉(元年,1237),天子制詔:故成都守臣副四川制置使丁黼,賜諡立廟,諡以恭愍,廟以褒忠,旌死事也。其子鎔拜手稽首,祗服厥事,且申控於朝曰:先君以北兵之難,身膏原野。若廟於益州,則萬里隔絶,夙夜難毖祀。欲躬自度材,營建於其家,以致孝享。奏,曰可。遂景廼岡,諏日庀徒於九華峰之側,兩石埭之陰,新作閟宮。前几蓋山,背枕涎谿,閌三門,環兩廡,殿奕奕其中,以妥神位,後寢曰王考像、曰王母像,居左,恭愍公、宜春夫人居右。其司兵隸僕及倉庾氏,或塐於閍,或繪於廟之壁,皆一時在行者。廟既成,春秋二分,陳牲合樂以祭。嫡子服官政,則家宗人掌之,亦可謂奉之以禮矣。而其心怵焉,猶有不能自已者。乃移書潼川吳某曰:子蜀人也,請識其事。余嘗謂,古者公廟不設私家,乃祖父之有勳勞德善者,止與享太室。漢興以來,野祀巷祭,皆瀆而不典。雖諸葛忠武侯,德範遐邇,勳蓋季世,成都之民欲求爲立廟,議者以禮秩不聽。後因習步兵向中郎上表,始許其近墓立 於沔縣,使所親屬以時祭祀,禮從宜也。今褒忠之建,距宅兆猶未遠,豈其遺意歟?<ref>[http://www.nlc.cn/newhxjy/wjsy/yj/gjyj/201104/t20110428_42195.htmhtm  華夏記憶-中國国家图书馆-丁黼]</ref>
 +
 
 +
==詩詞全集、詩集(6首全)==
 +
 
 +
      《寄題不礙雲軒》
 +
駕鶴歸三島,騎麟入九霄。祗應明月夜,來此坐吹簫。
 +
 
 +
      《送親戚錢尉入國》
 +
正是朔風吹雪初,行滕結束問征途。不能刺刺對婢子,已是昂昂真丈夫。常惠舊曾隨屬國,烏孫今亦病匈奴。不知漢節歸何日,淮擬殷勤...
 +
 
 +
      《送胡季昭謫象州》
 +
一封書奏觸天威,萬里徒行出帝畿。始得明時來讜論,豈知薄命墮危機。身同季弟辭兄去,女抱嬰兒伴丹歸。風雨瀟瀟秋又老,雁應不到...
 +
 
 +
      《寄題不礙雲軒二首》
 +
傑閣臨無地,仙家小洞天。
 +
循簷自來往,非霧亦非煙。
 +
 
 +
      《寄題翠蛟亭》
 +
每到秋風憶翠蛟,三年此地小遊遨。如今著腳緇塵裡,猶夢亭中閱怒濤。
 +
<ref>[http://www.gushicimingju.com/shiren/dingfu/  丁黼的詩詞全集}</ref>
 +
      《滿江紅·梅臘賓春》 
 +
滿江紅(壽江古心母)原文:
 +
某惶恐端拜申禀某官(稱呼)。某茲者共審慶集慈闈,時臨誕節。鵲巢載詠,知功行之彌深;鶴髮雙垂,真古今之希有。某阻升堂而展拜,敢載酒以稱觴。壽算南山,更輯康寧之福;辭同下俚,聊申祝頌之忱 尚冀台慈,俯賜鑑矚。
 +
梅臘賓春,瑞煙滿、華堂馥郁。還又祝、屏垂彩帨,觴稱醽醁。南浦西山開壽域,朱簾畫棟調新曲。慶彩衣、龍節侍慈萱,春長綠。雙鶴髮,齊眉福。一麟瑞,如冰玉。看國鉤重見,五霞凝軸。王母瑤池鸞鳳馭,麻姑金鼎神仙籙。數從今、椿算到何時,蟠桃熟。<ref>[https://www.arteducation.com.tw/shiwenv_d7077a7a22d2.html  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丁黼]</ref>
 +
 
 +
     《送胡季昭謫象州》
 +
一封書奏觸天威,萬里徒行出帝畿。
 +
始得明時來讜論,豈知薄命墮危機。
 +
身同季弟辭兄去,女抱嬰兒伴母歸。
 +
風雨瀟瀟秋又老,雁應不到嶺南飛。
 +
註釋:   
 +
一封書奏觸天威,萬里徒行出帝畿。始得明時來讜論,豈知薄命墮危機。身同季弟辭兄去,女抱嬰兒伴母歸。風雨瀟瀟秋又老,雁應不到嶺南飛。宋胡知柔《像台首末》卷三<ref>[https://www.pmume.com/quansongshi/fyx6s.shtml  送胡季昭謫象州丁黼}</ref>
 +
 
 +
== 参考资料 ==
 +
 
 +
 
 +
[[Category: 南宋军政人物]]

於 2019年8月22日 (四) 15:03 的最新修訂

丁黼
出生 1166年
國籍 中國
知名作品




丁黼,(1166年-1236年)字文伯,號延溪。南宋石埭(安徽省石台縣)人。


簡介

十四歲 丁黼自幼跟從父親學習,已知爲學之要。時永嘉徐誼(字子宜)爲郡教授,丁黼隨父往,問學於徐誼。後又問學於永嘉碩儒錢文子,得其經學。 魏了翁《贈奉直大夫丁公墓誌銘》:「黼時年十四,已知爲學之要。會永嘉徐子宜爲郡教授,公慨然挈往從之。徐雅敬公,留與共學,參授後進,而訓黼以《語》、《孟》、《中庸》、《大學》。黼幼從公,誦言觀行,漸積已久。至是,一聞義理之誘,氣竦神悟,卒爲成材。」 丁黼著有《延溪集》(五十卷)、《六經辨證疑閣》和《諸史精考》等。

生平經歷

淳熙十四(1187)進士,初授崇德縣尉,宋光宗紹熙三年(壬子,1192) 二十七歲 遷秀州錄事參軍;嘉定五年(壬申,1212) 四十七歲 接替張輶任餘杭縣令;嘉定八年(乙亥,1215) 五十歲 趙師恕任餘杭縣令,丁黼遷太僕寺簿。又遷司農寺丞;嘉定十三年(庚辰,1220) 五十五歲 改除直秘閣,爲夔州路安撫使兼知夔州。疏當世急務十事,奏之。力修備禦,爲政寬大,夔大治。時崔菊方帥蜀,與之友。嘉定十五年(壬午,1222) 五十七歲 夏四月,校勘並刊行《逸周書》於夔州;嘉定十六年(癸未,1223) 五十八歲 自夔州安撫使任上被召入朝,大約先爲將作監,尋改軍器監。不久,丁黼也被貶出京,知吉州。紹定四年(辛卯,1231) 六十六歲 以右文殿修撰充廣西制置副使,兼知靜江府;紹定六年(癸巳,1233) 六十八歲初,仍爲廣西制置副使。端平元年(甲午,1234) 六十九歲 與王翊爲制置司參議官。端平三年(丙申,1236) 七十一歲 秋八月,蒙元攻入成都,城中守軍不足七百,丁黼迎戰,並多次上疏告急,又遣子赴京求援,然援軍未至,丁二次出城應戰,說:「我職責就是鎮守疆土。」終因寡不敵眾,被元軍包圍,中箭身亡。朝廷嘉其忠心,賜光祿大夫、顯謨閣學士。後又加封銀青光祿大夫,賜諡號「恭慰」,並束力令在石埭建立「褒忠祠」。

加贈銀青光祿大夫,諡恭愍

嘉熙元年(丁酉,1237) 詔贈丁黼光祿大夫顯謨閣待制,加贈銀青光祿大夫,諡恭愍,並從其子丁鎔之請,建褒忠廟於其鄉。次年,褒忠廟建成。廟在「九華峰之側,兩石埭之陰」,「前幾蓋山,背枕涎谿」,春秋陳牲合樂以祭。由同宗族之人掌管。後丁鎔復請蜀人吳泳撰《褒忠廟碑》,記事之始末,並爲《迎送神詩》。

  《(嘉靖)池州府志》卷七六:「(丁黼事)聞於朝,贈光祿大夫顯謨閣學士,加贈銀青光祿大夫,諡恭愍。仍勅建褒忠祠於其鄉,從其子鎔請也。」

《宋史》

《宋史》卷四五四《忠義傳》:丁黼,成都制置使也。嘉熙三年,北兵自新井入,詐豎宋將李顯忠之旗,直趨成都。黼以爲潰卒,以旗榜招之。既審知其非,領兵夜出城南迎戰,至石筍街,兵散。黼力戰,死之。方大兵未至,黼先遣妻子南歸,自誓死守。至是,從黼者,惟幕客楊大異及所信任數人。大異死而復蘇。黼帥蜀爲政寬大,蜀人思之。事平,賜額立廟。

《江南通志》

《江南通志》卷一五五:「丁黼,……端平三年以四川制置副使兼知成都府。成都逼近敵壘,城中兵不滿七百,累疏告急,不報。元兵圍城,出戰不利。或勸其走威、茂避之。黼曰:『職在守土,走將安之?』悉眾出東門,力戰,中鏑死。」

  案:諸書於丁黼死事之年記載不一,或曰端平三年(1236),或曰嘉熙三年(1239)。據《民國石埭備志彙編》卷一《大事記稿》倪文碩考證、陳世松《〈宋史·丁黼傳〉補正》,應是端平三年。嘉熙三年爲端平三年之誤。丁黼殉難的具體地點,陳世松考證在今成都西南四至五里的金花街後的菜園田中。

吳泳《鶴林集》卷三四《褒忠廟碑》

  歲嘉熙丁酉(元年,1237),天子制詔:故成都守臣副四川制置使丁黼,賜諡立廟,諡以恭愍,廟以褒忠,旌死事也。其子鎔拜手稽首,祗服厥事,且申控於朝曰:先君以北兵之難,身膏原野。若廟於益州,則萬里隔絶,夙夜難毖祀。欲躬自度材,營建於其家,以致孝享。奏,曰可。遂景廼岡,諏日庀徒於九華峰之側,兩石埭之陰,新作閟宮。前幾蓋山,背枕涎谿,閌三門,環兩廡,殿奕奕其中,以妥神位,後寢曰王考像、曰王母像,居左,恭愍公、宜春夫人居右。其司兵隸僕及倉庾氏,或塐於閍,或繪於廟之壁,皆一時在行者。廟既成,春秋二分,陳牲合樂以祭。嫡子服官政,則家宗人掌之,亦可謂奉之以禮矣。而其心怵焉,猶有不能自已者。乃移書潼川吳某曰:子蜀人也,請識其事。余嘗謂,古者公廟不設私家,乃祖父之有勳勞德善者,止與享太室。漢興以來,野祀巷祭,皆瀆而不典。雖諸葛忠武侯,德範遐邇,勳蓋季世,成都之民欲求爲立廟,議者以禮秩不聽。後因習步兵向中郎上表,始許其近墓立祠於沔縣,使所親屬以時祭祀,禮從宜也。今褒忠之建,距宅兆猶未遠,豈其遺意歟?[1]

詩詞全集、詩集(6首全)

     《寄題不礙雲軒》

駕鶴歸三島,騎麟入九霄。祗應明月夜,來此坐吹簫。

     《送親戚錢尉入國》

正是朔風吹雪初,行滕結束問征途。不能刺刺對婢子,已是昂昂真丈夫。常惠舊曾隨屬國,烏孫今亦病匈奴。不知漢節歸何日,淮擬殷勤...

     《送胡季昭謫象州》

一封書奏觸天威,萬里徒行出帝畿。始得明時來讜論,豈知薄命墮危機。身同季弟辭兄去,女抱嬰兒伴丹歸。風雨瀟瀟秋又老,雁應不到...

     《寄題不礙雲軒二首》

傑閣臨無地,仙家小洞天。 循簷自來往,非霧亦非煙。

     《寄題翠蛟亭》

每到秋風憶翠蛟,三年此地小遊遨。如今著腳緇塵裡,猶夢亭中閱怒濤。 [2]

     《滿江紅·梅臘賓春》   

滿江紅(壽江古心母)原文: 某惶恐端拜申稟某官(稱呼)。某茲者共審慶集慈闈,時臨誕節。鵲巢載詠,知功行之彌深;鶴髮雙垂,真古今之希有。某阻升堂而展拜,敢載酒以稱觴。壽算南山,更輯康寧之福;辭同下俚,聊申祝頌之忱。尚冀台慈,俯賜鑑矚。 梅臘賓春,瑞煙滿、華堂馥郁。還又祝、屏垂彩帨,觴稱醽醁。南浦西山開壽域,朱簾畫棟調新曲。慶彩衣、龍節侍慈萱,春長綠。雙鶴髮,齊眉福。一麟瑞,如冰玉。看國鉤重見,五霞凝軸。王母瑤池鸞鳳馭,麻姑金鼎神仙籙。數從今、椿算到何時,蟠桃熟。[3]

    《送胡季昭謫象州》

一封書奏觸天威,萬里徒行出帝畿。 始得明時來讜論,豈知薄命墮危機。 身同季弟辭兄去,女抱嬰兒伴母歸。 風雨瀟瀟秋又老,雁應不到嶺南飛。 註釋: 一封書奏觸天威,萬里徒行出帝畿。始得明時來讜論,豈知薄命墮危機。身同季弟辭兄去,女抱嬰兒伴母歸。風雨瀟瀟秋又老,雁應不到嶺南飛。宋胡知柔《像台首末》卷三[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