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七拱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七拱古称犀牛塘,清道光七年(1827年)建了七拱桥,改名七拱。七拱镇位于东经112°33′、北纬24°20′之间,地处阳山县境南部,东与杜步镇相连,南与太平镇清新石潭镇相接,西与连南寨岗镇、怀集新岗林场交界,北与阳城镇毗邻。<ref>七拱镇<ref> 2019年7月,七拱镇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政区

【名称来历】七拱,古称犀牛塘,清道光七年(1827年)建了七拱桥,改名七拱。

【地理位置】七拱镇位于东经112°33′、北纬24°20′之间,地处阳山县境南部,东与杜步镇相连,南与太平镇、清新石潭镇相接,西与连南寨岗镇、怀集新岗林场交界,北与阳城镇毗邻。人民政府驻地七拱镇七拱大道,电话区号0763,邮政编码513131,七拱镇是阳山县三个中心镇之一。距县城20千米。

七拱学发公祠

【政区沿革】七拱古称犀牛塘,明清年间称通三里,后称通儒乡。清乾隆年间始设七拱司。民国3年(1914年)称七拱区。辖七拱、新圩、杜步、东山、太平、白莲、杨梅等地方。民国17年(1928年)称三区。1952年改称七区。1957年,撤区并乡,称七拱乡。1958年9月成立七拱公社,辖太平杜步新圩白莲杨梅等地,1959年10月,太平、白莲、杨梅、杜步从七拱分出。1961年新圩又从七拱公社分出。1983年11月,撤社改区,称七拱区公所,1987年撤区建镇,称七拱镇人民政府。2004年5月,新圩镇并入七拱镇。

【政区划分】2011年未辖七拱、塘坪、火岗、和平、龙虎坑、潭村、芙蓉、西路、合上、新圩、三所、龙脊、石角、桂花、隔坃、岩口、西连17个村民委员会和七拱街社区居委会,共17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下设452个村民小组、10个居民小组。

【人口面积】41360人(2017年),辖区总面积313.23平方千米(2017年)。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阳山县七拱镇四面环山,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水文】境内有七拱河、沙河、桂花河等三大河流。境内有大洞水库、米崀水库、牛栏坑水库、白虎迳水库等蓄水水库。

沙河

【气候】属亚热带气候,其特点是春天低温阴雨,空气潮湿;夏天炎热、多有雷雨;秋天凉爽、多晴少雨、昼夜温差大;冬天寒冷,常有霜冻,偶有冰雪。年平均气温20.2℃,无霜期310天,年总日照时数1580小时,年降雨量1800毫米。

【自然资源】七拱镇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硅、瓷土、高土、大理石、白云石、方解石等品种。其中方解石、白石储量达8000万吨、优质白云石超5000万吨。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合上原始森林有多种的珍稀动植物。水力资源已开发29657千瓦,建电站32个,装机27590千瓦,年发电量7143万千瓦。待开发的水力资源尚有5000千瓦,待开发的西路云塘坑温泉,流量大,水温49.5℃。

经济概况

【农业】耕地总面积64170亩,其中水田40834亩,旱地23316亩,人均0.92亩;林地面积38.3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达到4.97亿元,比上年增加20.6%。农民人均纯收入6513元,人均增长9.1%。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情况

【工业】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职工158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9亿元,比上年增加46.2%。工业园区1个。

【商业】2011年末有农贸市场2个。2011年末拥有在册个体工商户702户,从业人员0.25万人,其中批发零售473家,有餐饮店34家,花生油厂19间。2011年末,全镇外出务工人数1.83万人。

【财政金融】2011年财政总收入1771万元,比上年增加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8万元,比上年增加5%,全镇金融机构有3家,各项存款余额45408万元,比上年增加11.%。

镇内有县重点工业园区:佛山、南海(阳山)产业转移工业园,现己落户七拱的企业有同兴铜材有限公司、怡诚五金材料有限公司、长鸿石米厂、穗源石英沙加工厂、广阳石粉厂、新润兴陶瓷色料有限公司、温氏阳山分公司、“阳山泉”矿泉水生产基地等。

社会发展

【文教卫生】2011年末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725人,专任教师 62人。小学13 所,在校学生2559人,专任教师 23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 2所,在校学生2940人,专任教师19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7%,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2011年末有镇卫生院2间,分别是七拱中心卫生院、新圩卫生院。病床97张,固定资产总值1556万元,专业卫生人员96人,其中执业医师8人,执业助理医师20人,注册护士69人。村级卫生站有33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61425人,参保率94.87%。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15706人,覆盖率达42.13%。

阳山国际越野赛车场

【体育】中国阳山国际越野赛车场位于七拱镇潭村,面积500亩。2005年七拱镇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本地体育健儿赖锦鸿取得2011年亚残会男子轮椅蓝球赛银牌1枚、全残会男子轮椅蓝球赛铜牌1枚。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舞狮。

【广播电视】1991年6月开通有线电视,有线电视用户4239户,有线电视覆盖率100%,能收看到38个频道的电视节目。

【社会保障】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8户,人数71人,支出7.56万元,比上年减少0.18%。

2011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41户,人数3576人,支出267.2万元,

比上年增长12.57%;农村五保集中供养48人,支出13.82万元,比上年增长16%;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24人,支出87.48万元,比上年增长50%;农村医疗救助29人次。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8人。

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4200元,比上年增加1000元。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S114线由北向南,S260线由东往西穿镇而过,形成交叉口。沿S114线北上可达县城,南行可达清远、广州;沿S260线东行转S347 线可迏英德,往西可至怀集。清连高速公路大路出口、杜步出口分别距七拱中心圩镇12公里。更新改造了车田路,拉通了通儒大道,兴建七拱二桥,使S114线与S260线连接。交通运输更加便利。境内村村通硬底化公路。往来县城的客运中巴有12辆,日客运量480人次。

【邮政电信】2011年末有邮政投递点1个。乡村通邮率达100%。移动电话己普及每个家庭。各村已形成了有宽带、高速率、大容量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了宽带接入覆盖全镇。七拱中心小学、七拱镇二小、通儒中学、七拱镇二中已实现“校讯通”。2011年末有电信企业4家,服务网点10个,移动电话用电17239户,比上年增加23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25%。互联网端口总数2100个,宽带接入用户852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402万元。

【用电量】2011年度,全镇社会用电2852.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24%,其中工业用电1703.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012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5%。

名胜旅游

七拱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蕰深厚,名胜古迹丰富、奇洞幽深。境内有狮子山大雾山天竺峰钓鱼翁山出米岩山,官岩奇洞。

孙中山七卫士故居

有古墓、古祠。

有古人类生活遗址,古村寨;莫屋镬耳楼;学发公祠;孙中山七卫士故居;西路云塘坑温泉;合上观音山原始森林旅游风光;中国阳山四驱越野车国际赛车场。

大禾岗学发公祠在民国三十四年(1945)三月至九月上旬曾经是黄埔中正中学校址。

市政建设

七拱镇主要街道有工业大道、七拱大道、中山路、反帝路、市场一路、市场二路、解放路、新圩丁字街,总长12千米,水坭路面。七拱镇主要街道安装了街灯。

2011年末镇村道路总长度9.8万米,有自来水厂3 座,生产能力2000吨/日,年工业用水370000吨,生活用水360000 吨。

2011年末体育文化公园1个,公园面积2.1公顷,园林绿地面积1.3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3公顷,绿化覆盖率62 %。

经济状况

七拱镇党委、政府在阳山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社会各界的热诚关心支持下,顺利完成了新七拱各项工作的交接并很快走上正常的轨道。面对新形势,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大力实施“三化一园”战略,走工业富镇、农业固镇、科教人兴镇、第三产业旺镇、招商引资促发展、靠自己骨头长肉之路,亲民、为民、富民,把七拱建成阳山南部明珠和工业重镇的奋斗目标。

鱼米之乡

2005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58802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8074万元,招商引资金额达到6600多万元;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东菜——中养——北果——西稻的种植模式。形成了淮山,优质沙糖桔、冰糖桔、年桔、沙田柚,马蹄,阳山鸡,温氏猪等六大商品基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23元。实现社会总收入58802万元,其中:农业总收入27425万元;工业产值18074万元;第三产业收入9855万元。社会总收入的比重由以农业为主的比重逐步转向以工业收入为主。

2011年,全镇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强劲: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07027.6万元,较2010年增长8.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468万元,较2010年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13元,较2010年增长9.1%。

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势头良好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我们继续配合佛山南海阳山产业转移园区管委会做好园区建设各项工作:一是园区公路260线改道工程顺利完成;二是对沿S114线方向的通信、电视光纤、供电线路进行了迁移;三是已沿S114线路旁铺设好自来水管,保障企业的用水供应。

工业产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2600万元,同比增长3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146875万元。园区企业新润兴陶瓷色料色料车间已建成投产,温氏阳山分公司新总部和饲料厂正在紧张建设之中,预计即将建成投产,为我镇经济的发展增添了后劲。

自然风光

农业产业全新突破。全镇农业产值44675万元,同比增长8.5%。2011年我们着重抓好七拱的特产发展。大力培养益农柑橘合作社、金丰淮山专业合作社、云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发展,抓好淮山标准化种植基地、万亩优质稻种植基地建设和推广,做好宣传提高品牌效应等做大做强地方特色产业。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我镇被评为禽畜养殖大镇;全镇栽插优质水稻4万余亩;优质淮山8000多亩;优质柑桔1万多亩。全镇生猪出栏101515余头,存栏51680余头,家禽存栏28.18万只,出栏88.46万只,规模养殖户达29户。召开的县农村农业工作会议上,我镇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先进乡镇,益农柑桔、金丰淮山、阳羊山羊等三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评为先进合作社,邹世河等三户种养户获评县规模化种养基地奖。

城镇化建设呈现全新面貌

是以建设七拱二桥、拉通通儒大道为重点,构建城乡扩展轴心,给力解决圩镇交通拥挤和货运车辆通行难问题。总投资1600万元的七拱二桥连接线建设项目已全面完成招投标,目前连接线建设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通儒大道项目总投资230万元,目前路面工程和行人道工程已全面完成,3月底前可完成绿化、亮化。

是以实施文化强镇为动力,给力提升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和品质。投入100多万元建成七拱镇文化体育公园,为七拱群众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锻炼的场所。

是以实施七拱河小流域整治项目为契机,给力筑建七拱一河两岸青山绿水宜居环境。总投资7500万元的七拱河小流域整治首期3000万元的军陂至砂河段整治项目目前已进入征地阶段,预计即将可竣工投入使用。

是以建设宜居城乡为抓手,投入100万元更新改造S260线车田村段,给力解决城镇“脏乱差”现象,提升城乡环境品质,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是实施高寒山区移民搬迁项目为试点,在七拱桥西岸建设宜居小区,培育镇级房地产开发初级市场,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同时也解决部分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山区群众到圩镇定居问题。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土地招拍挂阶段,预计5月份可动工。

民生保障实现全新发展

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切实实让广大群众得实惠、普见惠、长受惠。

城乡保障体系日臻健全。认真做好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户供养、新农合等民生保障性工作。2011年我镇农村低保1441户3570人,城镇低保28户65人,全镇全年发放低保金234万元;共对69名城乡困难群众发放困难救助65830元,向357户713人发放救济大米1.5万斤;679名农民获得医疗补偿231.68万元,32户农村特困户共获得了建房补助19.2万元,13户下山移民共获得建房补助13万元。2012年度新农合参保率达91.6%,新农保参保率64.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一是在农村道路建设上。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多元投入”的原则,充分利用好“一事一议”政策,广泛发动群众筹资投劳,全镇共实施村道硬底化改造11公里,解决了群众运输难、行路难的实际问题;二是在水利设施建设上。按照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的工作要求,大力新建和整治各类水利设施。筹资80万元改造大夫田、三所、连陂、围仔墩水利,并着重推进6000亩优质水稻建设工作,项目总投1500万元,首期350万元水利设施建设项目预计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镇政府还投入资金近20万元用于春秋两季抗旱工作,切实解决群众灌溉难问题。

文教卫生

教育、科技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镇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体系、教学质量都得到了较大改善,基础教育综合实力大大增加。全镇现在完全小学24间(210个班级,在校生8186人),教职工342人(其中专任教师333人);有中学2间(61个班级,在校学生3512人),教职员工192人(其中专任教师165人)。

尊师重教风深入人心。2005年,该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尊师重教先进单位”。文化事业充满生机,光纤网络遍级城乡农户,2005年闭路电视用户已安装光纤联网用户2300户,微波用户1300多户。

2004年组织参加阳山县首届文化广场演出,节日精彩纷呈,并有3个节目被县选调;民间艺术的“瑰宝”——七拱醒狮队活跃在全省范围,突显了七拱的群众文化生活生机勃勃的新形象。

体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全镇有卫生院2间,医护人员76人;体育事业发展良好,组织了男子篮球队参加“第三届乡镇杯”篮球赛并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2005年该镇举办了首届中国·阳山国际四驱越野车节,受到社会各界好评。2005年该镇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先进镇”。

相关视频

阳山县七拱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