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七绝·改诗赠父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七绝·改诗赠父亲原图链接

七绝·改诗赠父亲毛泽东1910年赠给父亲的一首七绝,根据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政治活动家西乡隆盛借自月性和尚用以自勉的一首诗略加修改而成。[1] 毛泽东适应自己的情况做了改动,表达了他远大的志向,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厚感情。

  • 作品名称 ;七绝·改诗赠父亲
  • 作品别名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 创作年代 ;近代作品
  • 出处湖南师范学报
  • 文学体裁七绝
  • 作 者 :毛泽东

诗作原文

七绝·改诗赠父亲原图链接图片来源于网络

七绝·改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创作背景

1910年秋天,毛泽东离开家乡韶zhi山,走向外面更广dao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怀着激动心情,临行前他写下这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以作告别。走出乡关,毛泽东离故乡越来越远。然而,骨子里那固有的乡情、亲情始终未曾从毛泽东心中抹去。[2]

作品赏析

七绝·改诗赠父亲》是1910年秋天,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3]

注释译文

注释

①乡关:家乡,故乡

②桑梓:家乡,故乡。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种桑树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用“桑梓”代称家乡。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

③青山:象征祖国的山河秀丽。人生无处不青山,意思是说祖国到处都是秀丽的山河,可以作为安息的地方。这两句也就是大丈夫志在四方,好男儿四海为家的意思。

译文

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发誓不还来, 死后埋葬尸体何必在故乡的土地,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埋葬尸体的青山。

视频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9-04-26
  2. 知网,引用日期2015-08-09
  3. [毛泽东.七绝改诗赠父亲 :世纪风采,1993.1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