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三世纪

增加 84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三世纪'''指公元201年至公元300年。
在中国表现为东汉末年的乱世、三国分立,在罗马表现为皇帝的频繁更迭。[1] 这与世界范围内的游牧民族迁徙是密切相关的,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罗马甚至波斯的社会构成与国际环境,为未来两个世纪世界范围的变革埋下了种子。同时,在社会动荡之中,佛教与基督教分别在中国与罗马地区得到了传播,对世界未来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世纪末,中国与罗马基本恢复了社会秩序。在中国,西晋结束了魏蜀吴三国分立的时代。在罗马,戴克里先获得统治权,使罗马走出了“三世纪危机”。
《[[三世纪危机]]》
[[安敦尼王朝]]的繁荣仅仅维持了60多年,到[[]] 马可·奥里略时代 ]] ,罗马的“黄金时代”与“罗马和平”同趋结束。在他即位的第二年,东方爆发了安息战争。这场战争结束不久,西方的多瑙河上又传来了边警。公元167年,有两支日耳曼人渡过多瑙河,其中一支一直打到意大利的北部,迫使马可·奥里略亲自带兵抗敌。西方的战争还未结束,东方的叙利亚又发生了新的叛乱。东方的叛乱虽得以平息,但多瑙河上的战争却已形成长期不决的局面。康茂德继位后,与日耳曼人签订和约。根据和约,帝国在表面上维持原有的疆界,实际上却允许日耳曼人以“同盟”的身份迁居于帝国境内,并且为帝国服兵役,替帝国守边。从此帝国边境就不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界线,为后来“蛮族”的大举入侵开了方便之门。
马可·奥里略和康茂德的挫折,并非是单纯的军事失利,而是帝国内部由盛转衰的征兆,在它的背后,潜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到三世纪,这个危机便暴露无遗。
290年前后,东哥特人与西哥特人分离,双方的实例范围以德聂斯特河为界。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政府组织]]
[[Category:中国通史]]
2,6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