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三仙台灯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仙台灯杆
图片来自xuite

三仙台灯杆为一座位于台湾台东县成功镇三仙台的小型灯塔,又称为三仙台灯塔,最初于日治时期兴建,是台湾东部海岸地区最早的灯塔。

沿革介绍

日治时期

三仙台灯杆最初于台湾日治时期1915年,为维护台湾东部海域的船舶航行安全,因此由台湾总督府所设立。同年4月29日,三仙台灯台兴建完成,开始点灯运作。三仙台灯台开始运作后,台湾总督府方面也指派成广澳支厅[1]巡查幸岛庆吉稻田政太郎二人来担任灯塔的看守与营运工作。

战后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台湾由国民政府接收,三仙台灯台也由后续台湾省政府所成立的财政部关税总局海务处接管,并改称为三仙台灯杆。1964年,原本透过五等电石气闪光灯提供照明的三仙台灯杆开始进行改建工程,将五等电石气闪光灯淘汰,并改换装设白炽灯泡提供照明。

1999年10月1日,再加装太阳能蓄电池提供照明用电力。目前,三仙台灯杆为无人看守之灯杆。

环境

三仙台灯杆坐落在三仙台岛的第二岩峰,吕洞宾岩上,并设有287阶的石阶可供人员自岩底攀爬至灯杆所在地。

诸元

  • 灯塔高度:7公尺。
  • 灯火高度:61.5公尺(高潮面至灯火中心)。
  • 照明设备:五等电石气闪光灯(旧)、白炽电灯泡(新)。
  • 灯质(频率):每3秒闪一次(旧)。
  • 明弧:137°至 039°。
  • 公称光程:9
  • 灯杆位置:北纬23度07分40秒,东经121度24分48秒3。

参考文献

  1. 成广澳支厅,sin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