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官寺祠廟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官寺祠廟群
圖片來自pixnet

三官寺祠庙群,位于中国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风江镇鸿江乡,为揭西县的一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古建筑,公布时间为2005年。

三官寺祠庙群的历史年代为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

揭阳市

揭阳市,简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部。市境东接汕头市潮州市,北连梅州市,西邻汕尾市,南临南海。地处韩江三角洲西部,粤东沿海丘陵与榕江冲积平原区,地势西高东低,低山、谷地与平原相间,分布不均,西北、西南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东南部为榕江和滨海平原区。西北部为莲花山脉,中南部为大南山小北山榕江横贯市境中北部并流经市区,中部为练江,南部为龙江,均自西向东流入南海。全市总面积5,265平方公里,人口557.78万,市人民政府驻榕城区。揭阳是粤东古邑,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全国著名侨乡,有华侨320多万人,遍居世界各地,还有归侨、侨眷180万人[1],亦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成员城市。

歷史

揭阳历史悠久,见诸史载已有2200余年,得名于古五岭之一的揭阳岭,春秋战国时属百越地。秦始皇平越后,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设立揭阳戍守区,隶属南海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建制揭阳县,管辖今潮汕梅州和闽南的龙溪、漳浦等地方。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揭阳县拆为海阳潮阳海宁绥安4县。以后几经复废,至宋绍兴十年(1140年),又设立揭阳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揭阳县先后隶属潮汕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汕头市。

揭陽縣本地方言為潮州話、北部及西部為客家方言區。1983年7月設立梅州市(梅州地區)之前,揭陽縣北部客家方言區的湯坑、八鄉、豐良、潘田8個公社劃入豐順縣。西部客家方言區13公社成立为揭西县。至此揭陽縣一縣分拆為三縣。

1991年12月7日,国务院批准揭阳撤县建市(地级),拆揭陽縣榕城等地為榕城區,其餘地方分為揭東縣。现辖榕城区、揭东区、揭西、惠来2县2区,代管普宁市(县级)。市区榕城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水上莲花”。市人民政府驻东山片区沿江路。2012年12月,国务院作出《关于同意广东省调整揭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批准对揭阳市部分行政区划实施调整,揭东县撤县设区,将揭阳市榕城区的磐东街道划归揭东区管理,以原揭东县(不含地都镇、炮台镇、登岗镇)和榕城区磐东街道的行政区域为揭东区的行政区域;原揭东县的地都镇、炮台镇、登岗镇划归榕城区管理。

地理

揭阳市地处广东省东部,东邻汕头、潮州,西接汕尾,南濒南海,北靠梅州,北回归线从北部穿过。陆地面积5240.5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136.9公里,沿海岛屿30多个。地势自西向东倾斜,低山高丘与谷地平原交错相间,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南部多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东南部都是广阔肥沃的榕江冲积平原和滨海沉积平原。 最高峰李望嶂海拔1222米,位于揭西北部和梅州五华交界处,东经115°51',北纬23°40',为莲花山脉东段支脉大北山主峰,东北方向与鸿图嶂相望。

气候

揭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终年无雪少霜,年平均气温21.4摄氏度,平均降水量1723毫米。夏秋间常受强热带风暴袭击,有时因季风活动反常或寒潮侵袭,会出现冬春干旱或早春低温阴雨天气。

參考文獻

  1. 揭阳概况. 揭阳市人民政府. [2017-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