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年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年桐

来自网络的图片

三年桐,即油桐,也叫大戟科。落叶乔木。叶互生,叶卵形,或宽卵形,先端尖或渐尖,叶基心形,全缘或三浅裂。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花单性同株;花先叶开放,花瓣白,有淡红色条纹。核果球形,先端短尖,表面光滑。种子具厚壳状种皮。

基本信息

<ref中文学名; 三年桐

别称; 油桐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科; 大戟科

属; 油桐属

种; 植物油桐

分布区域; 四川、贵州、湖南、湖北>[ ], 360国学 , 简介 即油桐,也叫大戟科。落叶乔木,高3-8米。叶互生,叶卵形,或宽卵形,长20-30厘米,宽4-15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叶基心形,全缘或三浅裂。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花单性同株;花先叶开放,花瓣白,有淡红色条纹,5枚;雌蕊子房3-5室,每室1胚珠。核果球形,先端短尖,表面光滑。种子具厚壳状种皮。

用途

油桐4-5月开花,果期7-10月;花后子房膨大,结球形核果,果顶端有短尖头;果内有种子3-5粒;种子具厚壳状种皮,宽卵形;种仁含油,高达70%,桐油是重要工业用油,制造油漆和涂料,经济价值特高。桐油和木油色泽金黄或棕黄,都是优良的干性油,有光泽,不能食用,具有不透水、不透气、不传电、抗酸碱、防腐蚀、耐冷热等特点。广泛用于制漆、塑料、电器、人造橡胶、人造皮革、人造汽油、油墨等制造业。

油桐是我国特有经济林木,它与油茶、核桃、乌桖并称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油桐至少有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直到1880年后,才陆续传到国外

世界上种植的油桐有6种,以原产我国的三年桐和千年桐最为普遍。油桐属大戟科,落叶乔木。三年桐学名油桐,长得快,结果早,产量高,盛果期可达20年~30年。千年桐学名木油桐,因果皮有皱纹,又称龟背桐,寓意长命百岁。千年桐比三年桐高大,有10多米,树龄较长。油桐种子榨出的油叫桐油;木油桐种子榨出的油叫木油,质量稍逊。

产地

四川、贵州、湖南、湖北为我国生产桐油的四大省份,四川的桐油产量占全国首位。贵州秀山的"秀油",湖南洪江的"洪油",是我国桐油中的上品。

【别名】三年桐、罂子桐、虎子桐

【来源】大戟科油桐属植物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 Airy Shaw,以根、叶、花、果壳及种子油入药。根常年可采。夏秋采叶及凋落的花,晒干备用。冬季采果,将种子取出,分别晒干备用。

种子油另行加工。

性味归经

甘、微辛,寒。有小毒。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种子毒性较大,树皮及树叶次之,新鲜的毒性较大。种子榨油后的油饼仍然有毒,比桐油毒性大。人食5-6粒种子即可中毒,症状先是腹痛,大吐大泻,然后头昏、口渴,以致虚脱等。山羊吃其叶,出现精神萎靡、腹泻、不食、流涎、便血等症状。有些尚有咳嗽、鼻漏,有些有神经症状[86]。马中毒后不食、出汗、以及胃肠炎症,下痢、流涎、呼吸困难、心悸、全身抽搐、因心衰而死。在牧区幼树树丛放牧的牲畜吃后能引起死亡,牲畜吃修剪下来的枝条也是危险的。

功能主治

根:消积驱虫,祛风利湿。用于蛔虫病,食积腹胀,风湿筋骨痛,湿气水肿。

叶:解毒,杀虫。外用治疮疡,癣疥。

花:清热解毒,生肌。外用治烧烫伤。

用法用量 根2~4钱,水煎或炖肉服;叶、花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花浸植物油内,备用。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毒性 油桐树的叶、树皮、种子、根均含有毒成分,种子的毒性最大。主要有毒成分为桐子酸及异桐子酸,对胃肠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并可损害肝、肾。榨油后的桐油饼所含毒甙,毒性大于桐油。

中毒表现 食后半小时到4小时出现口渴、胸闷、头晕。多数患者有全身无力、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为水样便。严重者可 有便血、四肢麻木、呼吸困难及肝脏、肾脏损伤。发病较慢者可有发热。

预防 禁食桐油、桐饼或桐子;不要将桐油与食用油放在一起,以免误用。不要用盛过桐油的容器再盛食用油。桐油有特殊气味,所以不要食用有异味的油或油炸食品。[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