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三弦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弦琴

 

 

 

三弦琴,又称三弦,中国传统弹拨乐器,亦传入琉球、日本等地。

三弦起源何时尚无定论,据传源自秦汉时期的弦鼗,而“三弦”之名最早见于唐代崔令钦的《教坊记》,但文中未详细记述“三弦”形制。三弦兴盛于元代,是元曲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 [3] 明代杨慎认为“今次三弦,始于元时”,而清代毛其龄认为“三弦起于秦时,本三十鼓鼓之制而改形易响,谓之鼓鼓,唐时乐人多习之,世以为胡乐,非也”。

随着四川广元南宋墓伎乐石雕和河南焦作金墓三弦乐俑的出土,可知三弦早于元代就已出现

起源

秦朝时称为“弦鼗”。清毛其龄《西河词话》:“三弦起于秦时,本三十鼓鼓之制而改形易响,谓之鼓鼓,唐时乐人多习之,世以为胡乐,非也。”

构造

张三根弦,故名“三弦”。分琴头,琴颈,琴身。琴颈为指板,比较长。琴身两面蒙以蛇皮。1920年代出现加弦三弦,并未普及。北方的三弦一般长122厘米,称为“大三弦”,南方三弦一般长95厘米,称为“小三弦”。

琴头上端为锄头状,或饰以象牙片或骨片,下开弦槽及弦轴孔,左边装2弦轴,右边装1弦轴。

琴颈上接琴头,下接琴身,琴颈上端为山口,琴颈几乎全为无品指板,指板与皮膜在同一水平面,琴颈下端一段向背弯曲与连接琴身。

琴身又称琴鼓,略程方形,以原木凿空,或以木片胶合成木框,两面蒙以蛇皮。

演奏

坐奏,琴身放在右大腿上,左手按把位,琴身呈45度。三弦弹奏方式,依大小三弦不同作区分,通常小三弦是使用拨片拨奏,大三弦戴假指甲弹奏。[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