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三江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地处东经108°53′—109°52′,北纬25°22′— 26°2′,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属于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山地谷地气候区。总面积为2454平方公里,东连龙胜县融安县,西接融水县、贵州省从江县,北靠湖南省通道县、贵州省黎平县,南邻融安县、融水县。县城古宜镇距离柳州市203公里,距桂林市167公里。

交通概况

三江位于广西北部,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焦柳铁路南北纵贯县域内的丹洲镇老堡乡程村乡古宜镇、八江乡、林溪乡六个乡镇89公里。公路以209、 321两条纵横相交的国道为主骨架,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2011年底,该县公路总里程已达1080公里,有国道2条、县道9条、乡道6条、村道74条。全县15个乡(镇)全部通油(砼)路面公路,160个建制村4个社区3个街委全部通等级公路,其中96个建制村通油(砼)路面公路。

2009年9月25日,侗乡人民期待已久的三江侗族自治县至柳州市高速公路开工仪式隆重举行。三江至柳州高速公路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全长共167.64公里,路基宽度26米,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项目概算投资114.5亿元,工程建设期限4年,由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该高速公路是广西规划高速公路网“4纵6横”的其中一纵即“三江至北海高速公路”的起始路段,起点位于三江县寨准附近,与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的桂林至三江路段相接,途经三江县程村、老堡、大浪、丹洲等乡镇,在三江县境内寨准、程村、大浪、丹洲(预留)设有4处互通立交和程村服务区。

而贵广高速铁路也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当中。随着贵阳至广州高速铁路、厦门至成都(桂三高速)以及三江至北海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三江县将成为广西乃至全国为数不多的有两条国道、两条高速公路、一条普通铁路、一条高速铁路过境的县份,形成西进贵阳、东连广州、南下北海、北接长沙的强大快速交通网络,使其成为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届时西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无数游客周末畅游三江将成为可能。[1]

历史沿革

为平州置怀远县,行政中心设在现丹洲镇。后几经兴废,自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复县直至民国2年(1913年)均称怀远县,民国3年(1914年)易名为三江县。1949年11月18日解放,12月18日成立县人民政府。1952年12月3日成立县级侗族自治区,1955年9月改为侗族自治县。

行政区划

2000年,三江侗族自治县辖3个镇、10个乡、3个民族乡:古宜镇、丹洲镇、斗江镇、林溪乡、周坪乡、高基瑶族乡、和平乡、老堡乡、程村乡、梅林乡、富禄苗族乡、

洋溪乡、良口乡、同乐苗族乡、独峒乡、八江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0414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古宜镇 21565 、丹洲镇 15764 、斗江镇 18890 、周坪乡 19066 、程村乡 7096 、和平乡 6738 、老堡乡 15243 、高基瑶族乡 6727、 良口乡 24008、 洋溪乡 15932 、富禄苗族乡 21475 、梅林乡 9820、 八江乡 27640 、林溪乡 22019 、独峒乡 36986 、同乐苗族乡 35180。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2002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88号):原柳州地区的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划归柳州市管辖。

2010年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三江县全县2010年11月1日零时普查登记总户数96196户,登记人数395516人,其中户籍人口367705人,常住人口297242人。各乡镇常住人口分别为古宜镇51377人,斗江镇16799人,丹洲镇14550人,独峒乡35917人,八江乡25005人,林溪乡19858人,同乐苗族乡34483人,梅林乡9755人,富禄苗族乡21725人,洋溪乡13469人,良口乡23203人,老堡乡12384人,高基瑶族乡6772人,和平乡5556人,程村乡6389人。

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全国五个侗族自治县中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全县35万人,侗族人口19.2万人,侗族人口占57%,同时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县,侗族以外,有汉、苗、瑶、壮等民族。全县辖15个乡(镇),它们是:古宜镇、丹洲镇、斗江镇、和平乡、独峒乡、八江乡、林溪乡、程村乡、老堡乡、良口乡、洋溪乡、梅林乡,有同乐、富禄两个苗族乡,高基瑶族乡。县人民政府驻古宜镇,邮编:545500。代码:450226。区号:0772。拼音:Sanjiang Dongzu Zizhixian。

经济贸易

2007年上半年工业经济工作,得到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关心指导,特别是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切实转变作风,深入企业认真了解情况,为企业解决资金、用地等实际困难;经贸局及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履行职责,深入企业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引导企业开展引资融资和实施项目技改,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目标,取得了十年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半年超亿的好成绩,现总结如下。

工业情况

一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指标完成创历史新高。1—6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670.7 万元,同比增长119.56%,完成市下达2.15亿元的63.58%;完成县下达2.45亿元的55.8%。实现工业增加值1562.2万元,同比增长 48.34%;实现税金389.2万元,同比增长8.2%。

二企业技改挖潜进度快,效益喜人。1—6月份完成工业技改投资3135万元,完成市任务4000万元的78.38%。投资较大的有7个企业:柳州神州硅业公司两台6300KVA电热炉改造完成投资1200万元;柳州林道轻型木结构制造公司欧式木屋材料生产线技改完成投资350万元,高密机制木碳生产线完成投资110万元;柳州隆泰竹业有限公司毛竹深加工生产线完成投资250万元;三江云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熟料粉碎包装线完成投资150万元;三聚电力投资公司厘金滩电厂发电监控设备技改完成投资100万元;三江县桥牌实业有限公司牛肉熟肉制品加工线完成投资85万元,毛竹深加工生产线完成投资100万元,三江县信达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草头坪2500KVA电热炉及供电设施改造投资310万元;森雷硅业有限公司扩建一台6300KVA热电炉投资80万元;十里盘加油站迁建投资500万元。

三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为信达铁合金公司协调周转资金问题和电力问题;为三江水泥厂和森雷硅业公司协调土地问题;为三江铝厂协调污染问题和技改问题;协助柳州林道公司做好技改项目申报工作和抓好技改工作;协助纸业公司、丹洲硅厂做好在县信用社不良债务处置。

工业特点

一运行特点。一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均大辐增长,平均增幅达45%以上。二是电力供应充足,给冶电结合企业正常生产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带动了电力供应企业效益增长,1—6月份三聚公司产值同比增长16.37%,电力公司产值同比增长298.05%,三江信达铁合金公司产值同比增长298.05%;三江森雷硅业公司产值同比增长64.73%。三是上半年工业技改挖潜项目产生效益,工业增长后劲加大,如神州硅业公司一、二台6300KVA热电炉技改后产生效益;信达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第一台12500KVA热电炉及供电设施更新后产生效益;三江森雷硅业有限公司第二台6300KVA热电炉技改后产生效益;四是三江铝厂停产两年多后供电正常恢复生产,产值达2165.4万元;五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植有效果,柳州林道轻型木结构公司产值达494.8万元,年内有望进入规模以上企业统计范畴。

存在问题

一是目前我县工业企业仍以国家限制类耗能冶炼企业为主,受国家产业政策制约大,其中三江信达铁合金有限公司尚未通过环评、三江铝业公司未达到国家产业准入要求;二是农产品加工缺乏龙头带动企业,整体效益增效不明显,同时由于规模小,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难度大;三是由于缺乏前期资金项目整体储备包装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年度项目向上争取扶持工作,四是没有工业园区,工业项目落地难。


社会经济

侗族自古以来是一个热情、善良、勤劳、节俭、谦和智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快乐的民族,他们能歌善舞,喜欢节庆,被喻为百节之乡。三江人民在这样的一个传统文化氛围里繁衍生息,社会和睦,安居乐业。三江经济随着历史发展的车轮不断向前,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三江大地改革春潮涌动,经济发展快马加鞭。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高瞻远瞩,提出了“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旅游活县、文化名县”的经济方略。农业方面重点抓“五个一”,即一片茶、一壶油、一头牛、一根竹、一个果;工业方面抓“ 四个一”,即矿产业、铝业、农产品精加工业、水利电力业;旅游方面主打三大产品、建设十大景区,提升程阳桥景区的旅游品味,新建石门冲、岜团桥等景区;文化方面着力打造“风情三江”、“廊桥之都”、“侗族生态博物馆”等品牌。目前,全县人民正朝着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鼓足干劲,奋力向前。

2008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3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8.5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5亿元,同比增长84.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7亿元,同比增长26.60%;财政收入完成1.0021亿元,同比增长24.81%;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17.17亿元,同比增长25.5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41亿元,同比增长21.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01元,同比增长15.62%;农民人均纯收入2824元,同比增长18.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以内。

2009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53亿元,同比增长20.1%;工业总产值9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亿元,同比增长3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04亿元,同比增长99.4%;财政总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2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3亿元,同比增长21.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85元,同比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3212元,同比增长14%。

2010年三江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成就如下:生产总值28.54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9.44%:三产构成为29.44:43.74:26.82,农业占经济比重首次低于三成;人均生产总值9602元,接过一万元人民币。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9036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212万元,首破亿元大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3113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79647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5562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6071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66031万元。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3592公顷,粮食总产量62184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个,实现规模以上总产值67067万元。境内公路总里程1080公里(高等级公路两条),铁路79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1310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382.2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9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62.3元。

自然条件

三江属于丘陵地带,山多平地少,森林覆盖率为 77.44%。境内有74 条大小河流纵横交错,“三江”得名于境内的三条大江,即榕江、浔江、苗江。一年四季,山地气候为主,春多寒潮阴雨,夏有暴雨高温,伏秋易旱,冬有寒霜,四季分明。

民俗风情

三江侗族自治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有1000余年历史 ;文化以侗族文化为核心—— 全县36万人口中,侗族人口占了57%。获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称号并不让人意外,因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农民文化活动遍地开花,生机勃勃 ;农民画获得青睐也在意料当中,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

近年来,根据各乡镇民族文化活动特点,三江侗族自治县在梅林、林溪、同乐、独峒、良口等乡分别建立了“侗族大歌”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侗族刺绣”“侗族农民画 ”“侗戏 ”“侗款 ”六大传承基地,并把专业开进中小学,极大激发了当地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热情,丰富了农民朋友的业余生活。

侗族油茶——打油茶是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习俗。一天之中,不分早晚,随时都可以制作。油茶待客一更是侗族的重要礼俗。用来制作油茶的原料,主要是:茶叶(在广西北部,产自三江县洋溪乡高路村的高露茶是打油茶的上好用茶)、大米花、酥黄豆、炒花生、葱花、糯米饭等。具体制作方法是:先将煮好的糯米饭晒干,用油爆成米花,再将一把米放进锅里干炒,然后放人茶叶再炒一下,并加入适量的水,开锅后将茶叶滤出放好。待喝油茶时,将事先准备好的米花、炒花生等放人碗中,将滤好的茶斟人,就是色香味美的油茶了。 [1]

与此同时,具有广泛农民群众基础、充满少数民族特色的农民画、侗族大歌、侗族刺绣、“百家宴”等文化活动,也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载体。如三江同乐苗族乡同乐村的侗族刺绣民间艺人杨甜,去年做刺绣就有1万多元的收入,在同乐乡,还有500多名农村妇女通过刺绣,走上致富道路。林溪乡冠小屯“侗族百家宴传承点 ”已实现了全民化,148户人家户均两人以上从事旅馆、餐饮、旅游商品经营。

放眼长远,抓住机遇,三江侗族自治县不断将充满民族风情的节日做大做强。自2002年以来,三江侗族自治县在县城先后建起三江鼓楼以及世界最长风雨桥—— 三江风雨桥、世界最大单体木构建筑——侗乡鸟巢、民族风情街月亮街等,努力打造湘、黔、桂三省区交界侗族文化旅游休闲中心。如今,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大歌节、和里“三王宫 ”庙会、富禄“三月三 ”等民族传统节日蜚声海内外,而每年举办的中国(柳州·三江)侗族多耶节,更是成为一次侗族文化的盛宴。2011年多耶节期间,三江侗族自治县共接待游客15.2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达4100万元。中国侗族多耶节也先后获得了中国十大品牌节庆、十大最具民族特色节庆等殊荣。[2]

农业概况

耕地面积1.3091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55亩,其中水田 8560公顷,旱地4480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8563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含复种)面积1.41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527公顷。有林面积20.11万公顷,森林覆盖面积率77%。

气候状况

三江侗族自治县三江县位于广西北部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处于中亚热带南岭 湿润气候区,属山地谷地气候区,雨量充沛,雨热同季,近十年来年平均气温18.3oC,最冷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7.3℃,极端最低气温5.2℃。最热月份为7月,平均气温27.3℃,极端最高气温39.5℃。活动积温为5691.4,空气相对湿度81%以上。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334.3小时。平均无霜期320天,年均降水量为1730.2毫米。太阳辐射量为 89.69千卡/平方厘米年,雨热同季,寒署分明。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春旱、秋旱、洪涝、春寒等。

土壤资源

三江县地处北纬23.5度,以北属红壤地带性土壤,随着山地海拔高度的变化分为红壤地带和黄壤地带。全县垂直分布规律大体是:海拔在500米以下的丘陵为红壤性土壤,500—850米为黄红壤地带性土壤,850米以上为黄壤地带性土壤。据统计,红壤占总面积75.66%,黄红壤占19.97%,黄壤占 4.37%,在各种土壤类中,厚层砂页岩红壤为最多。三江县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非常适宜林木特别是经济林木、果树、茶叶的生长。

农用地资源

全县土地总面积2454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21.0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5.9 %。在农用地中:耕地1.304万公顷,占农用地的 6.2%;园地0.7698万公顷,占农用地的3.63%;林地17.68万公顷,占农用地的83.87%;牧草地1.327万公顷,占农用地的 6.3%。

水资源

三江县地处桂北山区,属中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县年均降水量为1730.2毫米,水资源总量24.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 7005立方米。降水量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有差异:东南部多于西北部,如东南部的和平、丹洲等乡镇年降水达2200多毫米,西北部的林溪、独峒、同乐、洋溪、富禄等乡年降水只有1400毫米。春夏降水量较多,秋冬降水量较少。虽然雨量充沛,但由于降水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不均匀,经常有洪灾和旱灾发生。

主粮品种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积极引进推广高产、优质的粮食作物品种,不断优化品种结构,目前全县主栽的粮食作物品种:⑴水稻有汕优63、汕优36辐、金优 77、金优金优191、金优253、金优298、金优207、金优253、金优527、中优838、中优82、中优253、中优781、岗优527、岗优 827、岗优725、岗优22、Ⅱ优58、Ⅱ优63、Ⅱ优838、Ⅱ优46、Ⅱ优多系一号、勾肚糯、牛尾糯、蛙卵糯;⑵玉米有华玉4号、桂单30、正成8号、东单60;⑶木薯有南植188、桂经引983等。

生产情况

全县2004年耕地面积19.57万亩,其中水田12.84万亩,旱地6.72万亩。当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6.87,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7%。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6.43万亩,复种指数只有128。全县能够种植双季稻的水田面积约有6万亩,能蓄留再生稻的中稻面积有3 万亩。如全部种植双季稻,水稻种植面积可达21.84万亩,复种指数可达170,可增加粮食1.44万吨。

三江境内山高坡陡,潜育性、淹育性水稻田多、面积大。全县有水田面积12.84万亩,其中潜育性和淹育性水稻田面积分别为3.1万亩和5.6万亩,分别占水田面积的24%和43.6%。潜育性水稻田多分布在山冲和低洼处,由于地下水位高或地表长期积水,土壤寒冷,亚铁含量高,水稻生长差产量低。淹育性水稻田多分布在山坡、阶地和位置较高的梯田,水耕条件差,土壤熟化程度低,土壤肥力低。这些低产田一般亩产只有250-300公斤。

茶叶、水果生产情况

三江县种植茶叶具有悠久的历史,本地品种“牙已茶”二十世纪50年代就已列入中国优质茶叶种质资源。早期种植茶叶主要是自产自销。1989年本县八江乡布央村在桂林茶科所和县扶贫办的支持下,开始引种绿茶220亩,之后县委、县人民政府把茶叶确立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加以开发,使茶叶迅速得到发展,到2003年,全县茶园面积达到了5.6万亩,2004年以后,县委、县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发茶叶产业,成立三江县茶叶产业化开发办公室,并批准成立三江县茶叶生产技术指导站,统一领导和指导茶叶全县茶叶生产。由于是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开发工作,2004年至2006年三年时间,全县茶园面积每年以1万亩的速度递增,其中2004年发展1.25万亩、2005年发展0.85万亩,2006年发展1.5万亩,使全县茶园面积发展到了9.1万亩,成为广西第二个种茶大县。如今全县有14个乡(镇)142个行政村种植茶叶,品种以“福云六号”、“福鼎大毫”、乌牛早为主,同时引进“台茶 12号、梅占、福鼎大白、浙农系列、龙井系列”等品种试验种植,其中以“福云6号”为主栽品种,占全部茶园85%以上。2006年,全县开采茶园面积 5.3万亩,干茶产量2560吨,产值12288万元,突破亿元大关。

全县水果种植面积4822.1公顷,投产面积2000公顷,2004年水果产量0.8万吨,水果业产值1482.8万元,农民人均水果收入46.34 元。其中柑桔面积1980.2公顷,占全县水果面积的41%,投产面积1103.1公顷,产量5072.7吨,占全县水果总产量的64.5%,产值 848.9万元,占全县水果总产值的57%。柑桔收入在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中已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蔬菜生产情况

2006年蔬菜种植面积1.7万亩,总产1.28万吨。其中百合、罗汉果面积分别为1610亩和6865亩。

主管部门

江县农业局的前身是三江县建设科,成立于1928年,几经变革,1980年设立县农业局,管理农业和畜牧业工作,1983年农业和畜牧分开。2001年县农村办公室、县水果局并归县农业局。2004年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人权、财权、物权下放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县农业局设立直属二级机构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管站、农业技术推广站、植保站、土肥站、种子站、水果办、茶叶站、经作站、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等单位。2005年撤销县种子公司和县良种场。全县15个乡镇均设立农业服务中心。2007年全系统在编人数121人,其中县农业局69人,乡镇农业服务中心52人。全系统有大学本科学历9人,大专学历78人,中专学历36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40人,初级职称78人。

其他

三江 [2]盛产茶叶、茶油。全县茶园面积达14万亩,年干茶产量近万吨,主导产品为三江春、三江红,是中国茶叶重点产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县油茶林面积61万亩,年产茶油5万多吨,被林业部命名为“中国油茶之乡”;毛竹种植面积达到16.5万亩。“两茶一竹”已经成为该县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

三江县目前在桑蚕生产、罗汉果种植、百合种植、中草药种植以及冬种马铃薯生产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有望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

城市建设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该县并入柳州市后,县城的建设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县城规模由原来的1.35平方公里扩宽至2.8平方公里,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初步完善,为创建文明县城奠定了基础。主要建设如下:

县城河东建设    一公共建设:1、县风雨桥大酒店已完成全部投资的80%,建筑面积8102.70平方米;2、县国税局办公桥已完成投资的75%,建筑面积 3600平方米;3、东园集贸市场、

三江残疾人综合服务楼、县环保局监测站综合楼、三江县劳动力市场办公楼、三江县防疾中心综合楼、三江县新华书店文化城综合楼、县法院办公大楼、县妇联培训中心大楼、三江县消防大队综合楼已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建筑面积18955.88平方米;4、检察院办公与专业技术用房(面积3346.72平方米)、河东商厦(面积7500.00平方米)、三江县交通局综合楼(面积3667.72平方米)、县财政局综合楼(面积 4016.00平方米)、交警队综合楼(面积756.26平方米)、三江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综合楼(面积2094.00平方米)、实验学校综合楼(面积 1332.00平方米)、交通局航运所综合楼(面积1487.00平方米)、

三江县人民医院第二门诊综合楼(面积6117.70平方米)、三江县少数民族科技培训楼(面积1015.00平方米)正在建设中。

二私人商住楼建设县城河东的芙蓉园小区、玫瑰苑小区、风雨桥民族商品街、观鱼小区、福禄小区、库区移民小区、江滨小区的私人住宅建设已全部启动,建筑面积约为18.5万平方米,其中芙蓉园小区已初具规模。

三园林绿化:河东以全国为最高鼓楼的县民族广场绿化工程已初具规模,占地面积53亩。

河西城市建设

金穗市场、侗乡商贸城、电信局综合楼、三江宾馆已竣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合计28244.07平方米。

县博物馆广场一期绿化工程已按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面积1500.00平方米。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特点

我县境内已发现的矿种有石煤、铁、钒、锰、铜、铅锌、钨、锑、金、磷、钾、金刚石、重晶石、石英岩、辉绿岩、蛇纹石、矿泉水、板岩、千枚岩、长石石英砂岩、黄斑岩等。其中查明有资源储量的8种。

主要矿产

重晶石:查明有板必大型重晶石矿床,分布在丹洲镇板必、东风一带,查明资源量10030千吨,平均品位58.14%,保有资源储量9086千吨,是我县查明资源储量的主要矿种,及开发矿种。

锰矿:主要分布在斗江镇归元、陇坪、东恒、河村、九江,和平田边、宇道一带,工业矿体为次生淋积型,现在该矿正在勘查中。

铅锌矿:有3个矿区,第一矿区分布在老堡乡林江一带,正在普查。第二个矿区分布在丹洲镇牛浪坡,杨家一带,探明资源储量Pb750吨,Zn1330吨,局部已办有采矿许可证。第三个矿区分布在高基蓖梳一带,局部已办有采矿许可证。

金矿:有岩金和砂金两种。岩金矿(化)点9个,主要分布在高基乡的冲干,江口一带及丹洲镇的白竹山,桐木山一带,及同乐乡的高傍、高武、平文、桂书一带,老堡乡的下曲一带,现部分布矿点设置探矿权。砂金矿点2个、分布在老堡乡及良口乡某河段。

钒矿:有竹岭槽,杉木寨,步远,同乐四个小型沉积型矿床。现有3个点设置探矿权。

磷矿:有银矿冲小型矿床1个,大树,读论,弄山坳,大滩,洋溪,漾口,下石门,东风等矿点、总储量46.1万吨。

铁矿:有林溪其昌至弄团一带,水团,美俗,富禄甲圩,同乐高傍及同乐高洋至独峒知了,其共同点都是赤铁矿,规模很大,品位偏低,平均30度左右。

辉绿岩矿:分布在上友一带,查明资源储量15890.0m3,厚40-45m。

石煤:有三团、同乐、竹岭槽等3处矿点,散布于各乡镇,伴生钒、铀、铂族矿,可综合利用。查明资源储量3099.573千万吨,尚未能利用。

大理石:分布在周坪乡马坪一带,未查明资源储量,经初步踏勘,规模达中大型矿床。

欢迎到三江投资勘查、开采。

民族风情

   三江是广西唯一的侗族县,民族风情多姿多彩,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人文景观独具一格,民居吊脚楼、风雨桥、鼓楼等名胜风景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特别是民族风情,我县准备在县城河东建一座民族风情园,把民族节日才有的节目引到风情园里,让游客随时来都能参与和领略民族风情。

“桂林山水甲天下,侗族风情看三江。”以鼓楼、风雨桥、侗族民居等木制建筑艺术闻名世界的三江侗族自治县,拥有中国最完好、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侗族建筑群,全县境内共有侗族风雨桥一百零八座,鼓楼一百五十九座,还有大量的侗族民居建筑群;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服饰绚丽多姿,色彩斑斓,在全县十三个乡镇和三个流域内,可以充分领略到风格迥异的侗民族服饰文化;三江侗族自治县号称“百节之乡”。正月十五斗牛节、三月初三花炮节、八月十五赶坡会、九月初九新禾节以及十一月二十二日的冬节等富有侗族风情的节令接踵而来,“百家宴”上惊天动地的酒令,从年初行到年尾;三江侗族自治县“侗不离酸”,侗族民间的酸鱼、酸鸭、酸猪肉以及各种酸蔬菜、打油茶等独特的饮食文化,令人魂牵梦绕。此外,侗族大歌、侗琵琶、芦笙舞、多椰文化和萨文化等民间文化,源远流长。

奇特的侗族婚礼

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婚礼非常奇特,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如程阳旅游景区的八个寨子便是在正月初二举行婚宴,正月初三送新娘“回门”。

侗族婚礼最奇特、最隆重的是送新娘“回门”。“回门”即送新娘回娘家,送新娘回娘家时新郎不得随行,而由新郎家的兄弟姐妹和亲朋好友挑着彩礼,组成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送亲的队伍越长,表示新郎家的家业越兴旺。彩礼有侗族特有的酸鱼、酸肉、酸鸭等。伴娘是新郎寨上的年轻姑娘,在长长的送亲队伍中,新娘走在最后面,手里抓着一块布,以便外人辨认。送亲途中,为了显示新郎家的家业,送亲队伍往往故意绕道而行,专找人群密集的地方通过。沿途每经过一个寨,都要燃放爆竹。新娘被送到娘家后,伴娘不得进新娘家门,要立即返回新郎家。娘家人随即给每个客人端上一碗加了糖的油茶,称为“喜茶”。晚上,送亲队伍中的未婚青年和新娘寨子上的未婚青年通常会聚在一起聊天,寻找意中人,谓之为“坐夜”。

极具传奇色彩的侗族“赶贼节”

每逢中国传统佳节大年初一,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唐朝村的侗族民众,便聚在一起举行独特的传统避邪节——“赶贼节”活动,企盼着来年岁岁平安。

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唐朝村是个侗族风情非常浓厚的村寨,地处三江县的北部,与贵州、湖南省交界。全村二千三百多人口,居住着杨、吴、龙、阳、夏、汤六个姓的侗族民众。“赶贼节”是三江县唐朝村独有的传统节日,是一九五二年起每年大年初一都必须举行的节日活动。“赶贼节”源自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唐朝村解放前,由于山高林密,经常受到山贼的骚扰,解放后,为了避邪,同时也为了教育子孙后代不要做伤害他人的事,寄语来年岁岁平安。

由于以前山贼进村抢劫时,是龙姓的人把山贼赶走,同时由于龙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物,所以唐朝村的侗族民众定下规矩,“贼王”必须由龙姓人来扮演,预示着龙可以化邪为吉祥。其他贼则由村里的年轻小伙子扮演。唐朝村分为上中下三个鼓楼片区,每年轮到一个片区的村民扮演山贼。

“赶贼节”活动开始后,侗族民众就开始放鸟铳,意在用枪声赶走山贼。一九九七年后,由于当地政府开展了收枪制爆活动,侗族民众的鸟铳被收缴。现在只能用炮竹声来赶山贼了。

“山贼”被赶跑后,可在寨外“偷”青菜回来做百家宴,到晚上,每家拿出一碗糯米和一斤白酒,然后聚在鼓楼里吃百家宴。

另外,还有赛芦笙、 踩歌堂 、 抬“官人”、 “多耶” 、 行歌坐夜 、 “月堆瓦”、 “不落夫家”、 “偷亲”(偷婚)、 “送买转“(送新娘回门)、 “勾亲” 、程阳八寨集体婚礼 、拦路歌 等习俗。

三江土特产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位于广西北部山区,属云贵高原余脉边缘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岭南湿润气候区,雨热同季,寒署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8.3度,年平均降雨量1730.2毫米,年平均日照1151.9小时,无霜期320天,海拔一般在600—900米之间,有着“高山出好茶”的有利自然生态环境。

三江县1989年开始引种绿茶,2002年正式把茶叶列为农民增收的“四个一”工程之一。同时,三江县委、县政府从政策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奖励和引导农民种茶。2001年至2006年底,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发展茶叶生产。通过政策引导,奖励扶助,三江的茶叶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涌现出八江、同乐、独峒、良口4个万亩茶叶大乡和布央、八协、七团、思欧、高露等23个千亩茶叶生态村,茶叶成为了三江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已发展到10.2万亩,与广西茶叶第一大县凌云县相比仅差3000亩。

为以质取胜,三江在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同时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引进现代化茶叶加工企业,保证茶叶“绿色”、优质。目前,全县共有茶加工厂22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有10多家。全县无公害茶叶技术推广7.545万亩,有机茶技术推广2100亩,生态茶叶技术推广1万亩;此外还引进了乌牛早、福鼎大毫、龙井系列等名优新品种2万亩。

经过数载发展,以“布央仙人山茶”为代表的一批三江自主茶叶品牌,已走出广西,面向全国。2004年在广西第四届“桂茶杯”名优茶评比中,“三江天池绿剑”和“三江碧舫绿茶”获得特等奖;在2005年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三江碧舫绿茶”“三江天池绿剑”“剑兰”等三个产品又荣获特等奖;2007年4月,在广西茶叶学会主办的第三届名优茶擂台赛中,三江的“家福兰馨”脱颖而出,夺得“擂主”称号。

2006年,三江全年产干茶2560吨,产值12288万元,在农民人均纯收入2109元中,茶叶就给农民贡献了300多元。2007年上半年,全县新增茶叶面积1.3万亩,生产干茶1200吨,产值6000多万元。自2002年以来,全县就有7万以上的贫困人口靠种茶脱贫致富。茶叶已成为侗乡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三江茶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现辖行政区域。

牛肉干    三江县山多地少,牧草丰富,适宜发展肉牛,加上侗、苗族素有爱牛敬牛的优良传统,以牛存栏多少来证明自己富有与贫穷,因而,三江县肉牛发展快。2002年正式把肉牛列为“四个一”工程之一,规划“十五”期间,全县肉牛发展到12万头。近年来,三江加大扶持力度,种植优质牧草,进行牛品种改良,建立牛圩和建设肉牛龙头企业。目前全县牛存栏有9.28万头,牛品种改良1581头,种植优质牧草5170亩,在古宜镇的龙吉、林溪乡的水团建设2个肉牛养殖小区,重点扶持10户养牛5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投资建设有独峒、同乐、富禄三个肉牛交易市场,引进外资兴建年加工25000头的桥牌牛肉有限公司。三江牛肉干色美味鲜,远近闻名,畅销区内外。

禾花鱼    “禾花鲤”即在稻田里混养,不放任何合成饲料喂养的鲤鱼,鱼肉鲜嫩香甜而得名。主要产地以良口乡晒江村和洋溪乡信侗村为中心的榕江河一带。这里的保水田长年放养鲤鱼,有冬鱼春收、春鱼夏收、夏鱼秋收的传统,有野外烧鱼庆丰收的习俗,尤其是洋溪、富禄、梅林、良口四乡三十个村寨把“烧鱼”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各家各户在秋收结束的最后一天,请所有的亲朋好友到山上吃“烧鱼”庆丰收。由于各家各户完成秋收时间不相同,吃“烧鱼”时间也不尽相同,象洋溪乡-富禄乡-梅林乡沿河百里稻田,秋收期间,山上天天有烟火,处处吃“烧鱼”,你若感兴趣走过旁边,主家会邀请你入围,用一条烧好的鲤鱼和一杯自酿米洒向你敬献,共庆秋收,预祝来年“禾花鲤”更大更肥。

三江竹笋

“三江竹笋”产在素有“广西竹乡”之称的三江县。境内山峦连绵,溪河密布,由于山清水秀,无污染,水土条件可谓特佳,所产的各类竹笋脆嫩、味美、多汁而享誉区内外。全县现有竹林面积7.8万亩,其中冬笋年产量1万吨,在每年的12月至开春2月上市,春笋年产量0.5万吨,在每年的3月—4月上市。

归东野葡萄    “归东野葡萄”,因出产于三江县同乐乡归东村而得名,目前全村428户,平均每户都种有7—8株以上,每株葡萄平均年产量250公斤左右,种植户年收入2000—3000元,成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同时也成了归东村的特色农产品。该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据当地农户介绍,自种植以来,未喷施过农药,属纯天然无污染绿色食品,成熟期为每年8月下旬,熟后留其树上桂果1到2个月,风味更佳,果子不落、不裂、不烂,果皮蓝黑色,易着色,成熟一致,颜色美观,品质优良,其果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每年成熟季节都有大批外地客商前往抢购,常年鲜果价每公斤3—3.6元,果品畅销,市场前景广阔。“归东野葡萄”籽少肉多,可食率在90%以上,质嫩汁多,味道清甜,富含糖、果酸及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既可鲜食,又可进行深加工,是酿制葡萄酒的最佳原料。产品主要供应桂林市永福县葡萄酒厂,产品紧销,供不应求,具有较大的市场容量。

至2010年,规划区内“归东野葡萄”种植面积达3000亩,年产鲜果1万吨以上,逐步实现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

其他特产    竹制品、肉牛 、山茶油、三江大糯、丹洲蜜柚、梅林夏橙、 百合、罗汉果 等。

旅游景点

程阳桥景区 、 侗族生态博物馆 、三江鼓楼、丹洲景区、 马胖景区、 良口景区、独峒大塘坳区、孟寨景区、岜团桥等。

怀远八景:

文星西指 即挂榜山,在旧治(指丹洲,下同)之西,一山绵二三里,如平头一字然,故曰"一字文星" .

天马东来 即天马山,自旧治东眺,两峰平列,如天马然,前后两驾,缥缈相逐

石门夜月 即马石门,在老堡之下,唐库之上,离旧治十余里,峭壁陡绝,轻风微漾

君听澄潭 旧治洲头,潭长十里,其深莫测,一碧万倾

太白遗岩 在马石门右边石顶上离旧治二十余里.相传李白谪夜郎登此游咏,至今遗址尚在

诸葛旧垒 今治西南一百二十里,在溶江富禄上面,与诸葛村相连,离旧治八十余里

一围玉带 丹洲旧治,即前丹阳镇,四水环绕一洲太白诗曰:"二水中分白鹭洲"

九曲仙棋 即九曲山,在下石门下山头,离旧治十余里相传仙人下棋于此,石上有诗云;"九曲山头仙女池,眼前光景少人知,有人会得其中意,同与仙人下棋."

相关视频

2018年三江县城南社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