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三江白塔

三江白塔又称三江雁塔、三江宋塔,位于中国四川省井研县三江镇,是一座宋代密檐式塔,2007年6月1日公布为四川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江白塔平面呈方形,共13层,高28米,为密檐式塔型,砖木结构。

目录

三江白塔简介

三江白塔,又称三江雁塔、三江宋塔,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城南13公里处的三江镇,该塔在乐山市造塔历史上是一座艺术精品,是密檐式塔型的一座名塔。

白塔,整个建筑造型严谨、风格朴素、线条匀称、构造杰出,又柔和绚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是井研县唯一的现存时代最早、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宗教建筑。

文物保护

三江白塔,1986年被乐山市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砖木结构

三江白塔,为密檐式砖木结构,塔身为须弥座[1]四方形,通高28米,共13层。塔底地边长5.8米,逐层递减,微向内收。底层内高4米,向上逐层递减。塔内梯道盘旋,可以至第10层。每层四面均有假窗,有一通光方孔,有斗拱装饰,所有青砖,形式多样:大砖长55厘米,宽45厘米;小砖长35厘米,宽17厘米,厚均为5.5厘米。

白塔,转角并用圆砖与三角形砖,施工时每砌3层,用抓钉嵌扣,直至塔顶,因而具有较强的防震性能。因塔外刷白灰,远望之呈白色,故民间称为“白塔”。

历史起源

三江雁塔,始建于南宋时期,具有比较重大的历史文物价值。

据《荣县志·金石》第十四,有“雁塔题名”记载,其略云:开禧二年(1206年)知州袁桂立学馆,教授刘道成记,荣登进士第者一百五十五人等语。

查证“开禧二年”为宋宁宗第三元之第二年。《荣县志》又无第二处古塔的记载,故雁塔即为三江白塔。因而白塔至少在公元1206年以前即已存在。明成化、天启年间,曾经修整过两次。

多次修整

据三江街道居民黄树云回忆:塔前原有一道石碑,碑文后有“洪化年培修”5个字。“洪化”为吴三桂孙世璠所用的年号,大约为清朝康熙十七年到二十年间(公元1678--1681年)。

因此,此塔则在明清两代先后培修过3次[2]

2005年8月,井研县对三江雁塔进行全面维护,清理杂草、杂树,修建长200多米的围墙,铺设青浆石路面100平方米,建造了12平方米的值班室、具仿古风格的门楼,安装避雷针,对塔顶、塔体进行维修,并雁塔所在地基周围,划定一定范围堆砌保坎,建成“雁塔公园”。

视频

三江白塔 相关视频

三江白塔、见证山河五百年

参考文献

  1. 什么叫做须弥座和藻井?,腾讯网,2019-8-18
  2. 三江雁塔--造塔史上的艺术精品,井研新闻网 , 2007-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