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上海京剧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上海京剧院是经由国家文化部评定的全国京剧重点院团,是中国著名的艺术表演团体。于1955年3月在原华东实验剧院京剧团、人民京剧团的基础上合并组建,首任院长为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先生。剧院隶属于上海市委宣传部。2013年8月原院长孙重亮同志退休,新院长由单跃进同志担任。

基本概况

上海京剧院现任院长单跃进。在编人员300余人,其中200多人具有中高级艺术职称。11人毕业于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13人次获得梅花奖、文华表演奖和梅兰芳金奖[1]。剧院辖两个演出团和上海天蟾逸夫舞台。随着文艺体制改革的深化,剧院已经形成比较符合艺术生产要求的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有较为完整的创作、制作、演出、经营队伍。上海京剧院是大型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以演出京剧兼演昆剧,上海市财政局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半个世纪以来,上海京剧院浸润于上海特有的人文气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筑成一道旖丽的文化景观,并以海纳百川之气魄,聚成人才荟萃、剧目纷繁之大观。周信芳、俞振飞、盖叫天、郑法祥、黄桂秋、言慧珠、童芷苓、纪玉良、张美娟、张学津、李长春、王梦云、李崇善、言兴朋等艺术家曾先后在本院工作。

上海京剧院不仅享誉国内,而且屡赴欧、美、亚20多个国家和港、台地区演出,蜚声海外。

上海京剧院建院四十余年来,吸收和造就了一大批成绩卓著的优秀演员、编剧导演、音乐工作者和舞台美术师及管理人才,为京剧艺术的继承发展,为剧院的建设作出了辉煌贡献。长期以来,剧院继承、创作演出了五百余出优秀的传统剧、神话剧、历史剧、现代剧和连台本剧,既有气势恢宏的大作,也有玲珑剔透的精品;既具清新豪放的海派风格。又含严谨婉约的京派优长。马科、黎中城、孔小石、王涌石、高一鸣、龚国泰、徐福德、孙耀生、金乐华、金国贤、翁丽君等是剧院创作人员的中坚力量。

近十年来,上海京剧院在文艺体制改革方面敢为人先,成果累累。曾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994年天蟾京剧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剧院管理机制正向更有利于解放艺术生产力的方向健康迈进。1995年以来,连续举办的“京剧走向青年”、“上海京剧万里行”和“上海京剧南方行”活动,引起全国各方面人士的关注,收到令人瞩目的成效。上海京剧院坚持在全市十四个区县的一百多所大、中、小(幼)学校普及推广京剧艺术,普及面达十万之众。为“普及京剧艺术,弘扬民族文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上海京剧院青年演员金喜全京剧举行展演[2],四台叶派名剧《群英会》、《罗成》、《吕布与貂蝉》、《周仁献嫂》将相继亮相,首场演出后,金喜全将当着全场观众的面正式拜叶少兰为师。

新时期创作剧目有《曹操与杨修》、《曹雪芹》、《狸猫换太子》、《扈三娘与王英》、《宝莲灯》、《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王子复仇记》(以上古装戏)、《热血悲情》、《生死界》、《映山红》(以上现代戏)等。

历史沿革

上海京剧院成立于1955年3月,由当时原有的几个公营京剧团华东戏曲研究院华东实验京剧团、上海市人民京剧团、新民京剧团组建而成,创院院长周信芳,一时汇集了周信芳、盖叫天、童芷苓、李玉茹、言慧珠、沈金波、童祥苓、黄桂秋、小王桂卿、黄正勤、王正屏、孙正阳、金素雯、赵晓岚、王燮元、赵济羹、张鑫海、郝德泉、查长生、黎秋觉、高明亮、王玉璞、蒋阿炳、马锦良等京剧表演艺术家。天蟾舞台改公营后,亦由剧院负责经营管理。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前,剧院曾参加《武松》、《宋士杰》、《周信芳舞台艺术》、《尤三姐》等多部京剧电影的摄制,纪录保存了周信芳、盖叫天、童芷苓、李玉茹等京剧表演艺术家的舞台艺术。

文革开始后,剧院排演的《智取威虎山》、《海港》两出现代京剧(京剧现代戏)被列进第1批8个样板戏里面。第2批样板戏里的《龙江颂》和《磐石湾》也是剧院排演的。《智取威虎山》、《海港》、《龙江颂》、《磐石湾》都拍成京剧电影。

视频

上海京剧院 相关视频

上海京剧院60周年演唱会,看10遍不过瘾!
《贵妃醉酒》 上海京剧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