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宰牲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宰牲场

图片来自晓茵万事通
位置    上海市虹口区溧阳路611号

建成时间  1933年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宰牲场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沙泾路10号、29号,2005年列入第四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14年被列为第八批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16日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234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之一[1]

见证废旧的工业老厂房如何脱胎换骨的建筑正在这个艺术觉醒的时代重获生机。这幢建于年1933的大楼空间布局奇特,外方内圆,东南西北4栋建筑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24边形的主楼通过楼梯相连。 整个建筑高低错落,廊道盘旋,设计精密宛如迷宫,却又次序分明,加工车间采用“无梁楼盖”,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技术。 以生活方式、创意、求知为核心要素,融时尚发布、创意设计、品牌定制、文化求知、创意休闲为一体,汇聚艺术家、设计大师、教育家、企业精英于一堂,形成机体和内核整合互动为一、风尚诠释复古的创意生活体验中心。经典欧式历史建筑中的潮流生活。 如今1933老场坊融汇了国际美食购物,戏剧音乐演出,主题狂欢派对,可谓周周精彩不断。而富有历史底蕴的建筑中多元化的场地也成为国际顶级品牌活动的舞台,上演一场场视觉的饕餮盛宴。

历史

宰牲场

为确保上海公共租界的肉类供应,1891年工部局出资白银12,000两,在斐伦路(今九龙路)购置土地2,800平方米,用以建造公共宰牲场,于1892年竣工,俗称四卡子桥杀牛公司。[2]建成后的宰牲场共有3间屠宰间、3间冷冻室。虽然该场已采用自动冲水设备等先进技术,但其处理能力还十分有限:每天仅能宰牛72头,宰羊102头,宰猪40头。为此,宰牲场于1893年进行了一次扩建,1895年又在宰牲场外建造了圈舍,[2]但依然无法满足其日益增长的需要。至1930年代,由于公共租界内人口激增,问题显得尤为突出:[3][4]在当时,为确保全租界的牛肉供应,平均每天要牛一百余头,到节日时需求量更大[5]

1931年,工部局卫生处在今虹口区虹口沙泾路购买了18亩土地,并全额出资兴建新的宰牲场。建筑由著名英国设计师巴尔弗斯(英语:Balfours)、工部局工程师惠乐(英语:Wheeler)及恩脱白格(英语:Unterburger)共同设计[5],上海余洪记营造厂建造,至1933年11月竣工,1934年1月投入使用[3]。据记载,建造此场光建筑和设备就花费白银330多万元,全部投资约为银元39,302,000馀元。建成后每天可以宰杀300头、500头、100头牛犊和300头,是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宰牲场,也是全世界最先进的三大现代化宰牲场之一。1935年,宰牲场又扩建了冷库和鲜肉市场。1937年上海沦陷后,宰牲场被日军强占,改称“市立第一宰牲场”[2],负责全上海的肉类供应。1945年,上海市卫生局接管了工部局宰牲场,并将其更名为上海市第一宰牲场。1949年后,仍作宰牛场使用。1958年,宰牛场搬迁至徐家汇[2],原址改东风肉类加工厂[4]

1933老场坊

1970年,东风肉联厂停产[6],其建筑被上海市食品研究所等多家单位租用[2]。2002年完全停产,一度废弃。[7]2006年8月,上海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开始着手修缮改造原有建筑,建设创意产业集聚区“1933老场坊”,用于会展办公、活动宴会、旅游休闲等,并于2007年开业[4]

设计

本场占地面积1.5公顷[2],总建筑面积约3.17万平方米,由四座建筑组成,所用建筑材料乃至沙石全部来自英国[4]。共使用水泥5000余立方米,钢筋2000余根[5]

主体建筑

主体建筑是宰牲场屠宰车间所在地,位于沙泾路10号,是一座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建筑式样为巴西利卡式[6]。建筑墙体厚50厘米,两层墙壁中间采用中空形式,在缺乏先进技术的1930年代,巧妙利用物理原理实现温度控制,在炎热的夏天依然可以保持较低的温度。墙面上开有若干通气孔,即使在门窗紧闭的冬天也能保证圈舍通风良好。建筑地面采用汰石子水泥,防止牲畜在走动时打滑[5]。建筑的屋顶呈二十四角形[4]

建筑中部主要为屠宰车间,周围为圈舍,设有30座廊桥作为楼梯和各个部分相连的通道。廊桥宽窄各异,以确保人畜分离,并有效分流不同体量的牲畜[4]。圈舍内的栏杆为2.5英寸白铁皮管,较为坚固[5]。屠宰车间内设有一条2.25英里的传送带[8],待宰牲畜被置于特制密闭器械内[5],以枪击或电击方法处死。这样既可以防止牲畜挣扎,也较为人性化[5]。经流水线处理的肉类产品通过轨道送入“冷所”。

处理工厂

处理工厂位于主体建筑西侧沙泾路29号,是一座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2]。工厂内设有三台蒸汽锅炉,供应全场的暖气和屠宰车间烫毛所需热水。还设有熬油器、凝血器和附属设备,将不合格的牲畜肉和死畜熬成油[5],制作肥皂肥料。病畜则会经焚化锅炉焚毁[5]

其余设施

宰牲场内还设有冷藏室,鲜肉市场等设施。来自屠宰车间的成品会被置于阴暗通风的“冷所”冷却,之后经检验室检验,合格产品依质量盖以“First Quality”,“Second Quality”图章,过磅后送鲜肉市场销售。不合格产品会在处理工厂被处理[5]。鲜肉市场可容千余头已宰牲畜。未售鲜肉也会置于冷库分类保存[5]

视频

Walking in old millfun,Shanghai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国政府网. 2019-10-16 [2019-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6). 
  2. 2.0 2.1 2.2 2.3 2.4 2.5 2.6 娄承浩、薛顺生. 老上海工业旧址. 2003: 60-61. ISBN 756082742X. 
  3. 3.0 3.1 工部局宰牲场沙泾路10号的历史. [2014-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8). 
  4. 4.0 4.1 4.2 4.3 4.4 4.5 上海局宰牲场老场坊的今昔. [2014-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4). 
  5.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许壮猷. 工部局新建宰牲场略记. 申报. 1934年. 
  6. 6.0 6.1 邬迪、韩庆. 远东第一大屠宰场的前世今生. 人民网. 2014年9月18日 [2015年3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7. 上影节展映片|看沪语版《大李小李和老李》,想起“老底子”. 
  8. 第二节 卫生管理 .上海租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