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上海长江隧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上海长江隧桥

图片来自苏州旅行社

基本资料

类型    斜拉桥

全长    25.5公里

宽度    55.1公尺

车道设置  双向六车道设

设计速度  100公里/小时

开工日期  2004年12月28日

通车日期  2009年10月31日

上海长江隧桥,这工程以隧道与桥梁连接上海埔东与长兴岛崇明岛之间的长江大桥,号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隧道桥梁结合工程[1],称为长江隧桥,其实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连接上海浦东和长兴岛的隧道,长8.9公里;然后就是连接长兴岛和崇明岛的大桥,长10.3公里,但是,中国最要夸口的还是隧道工程。它埋在长江江面下55公尺的地方,直径15.4公尺,世界最深也最大。隧道里,上层铺设了双向六线道的高速公路,下层保留了轨道,以后要通火车。长江隧桥通车后,从上海到崇明岛,开车只要20分钟[2],比以前搭船一小时,节省非常多的时间。上海市更对长江隧桥寄予厚望,希望能改善交通系统,加速长江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3]

建设历程

1993年,正式提出工程构想。

1994年,完成《长江口越江通道工程重大技术问题前期研究报告》。

2001-2003年,开展了河势、水文、航运、风险等专题内容的研究。

2004年12月28日,上海长江大桥开工。

2006年6月,该桥第一片箱梁的预制完成。

2007年6月,由大桥局承建的大桥非通航孔70米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运输、架设工程全部完工,大桥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2007年11月28日,上海长江大桥主塔顺利封顶。

2008年5月,实现了与大桥江中段的提前合龙。

2008年6月27日,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实现全线贯通。

2009年10月31日18时,正式通车。

施工技术

1、需要突破公轨共面桥梁设计难题,以满足集约化建设需求;

2、大跨度钢-混凝土组合梁关键技术;

3、大跨度新型斜拉桥的设计与施工技术;

4、采用了预制拼装技术,实现了高效、优质、快速、环保的目标;

5、细砂子路堤关键技术,解决了崇明岛土资源缺乏的难题;

6、采用中国国产环氧沥青在大跨度斜拉桥钢桥面上的应用。

建设难题

上海长江隧桥采用梁端额塔端牵引、张拉结合的施工工艺,安装原有的技术水平,需要解决以下难题:

1、经计算该桥索梁端锚杯锚固在理论位置时,塔端杯牵引至锚箱并锚杯螺母全部锚上丝压牙,所需要的最小牵引力为3310至5970千牛;若斜拉索采用钢绞线牵引,单根钢绞线平均受力按照156千牛计算,啧钢绞线需要39更,而当时中国国内桥梁从可施工性考虑,软牵引钢绞线孔数最大做到25孔,若直接采用钢绞线牵引,不但需将穿心千斤顶空径制作到直径300毫米以上,二桥施工操作难度大,存在较大的施工风险;因此,施工时需要解决斜拉索大吨位牵引力的难题。

2、因塔内空间较小,选用一弯常用设备不能满足塔内施工空间要求,需要开发新的设备、机具。

3、大直径斜拉索在牵引、张拉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扭转,因此在施工设备配置以操作工艺上必须考虑到斜拉索扭转问题。

通行费

上海长江隧桥设立浦东五号沟、和崇明岛陈海公路两个主线收费站以及长兴岛潘园公路一个匝道收费站,7座以下小汽车全程需缴纳50元通行费[4]


视频

上海长江桥隧纪录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