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上疏 [shàng shū] .汉语词语.上疏,拼音shàng shū,汉语词语,臣下向皇帝进呈奏章; 指奏章。中文名 上疏 释 义 臣下向皇帝进呈奏章 拼 音 shàng shū 出 处 《史记·武帝本纪》.

上疏
圖片來自百度

目录

1 解释.2 典籍.3 上封.

解释

1、臣下向皇帝进呈奏章。2、指奏章。

典籍

1.《史记·武帝本纪》: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然无验者。

2.〔唐〕杜甫《遣兴》诗之四:上疏乞骸骨,黄冠归故乡。

3.《新五代史·明宗纪论》:当是时,大理少卿康澄上疏言时事。

4.〔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 曹国舅内阁受诏》:议郎赵彦愤操专横,上疏劾操不奉帝旨、擅收大臣之罪。操大怒,即收赵彦杀之。

5.吴晗《朱元璋传》第七章第一节:朱元璋假托有星变,得杀大臣应灾,把李善长和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一起杀掉,这年善长已经七十七岁了,一年后有人替他上疏喊冤。

6.《汉书·董仲舒传》:仲舒所著,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三篇。

上疏
圖片來自百度

7.《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所著赋、颂、铭、诔、问、注、哀辞、书、论、上疏、遗令凡十六篇。 [1]

上封

至于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的带有机密性文书,《汉书》中上疏和奏封事的实例约百余次。汉代臣民向皇帝进言事项范围广泛,其中对皇帝的伦理批评占了突出的比重。如〔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先是雷震景德门,公(袁可立)上疏陈阙政,如郊祀、讲朝六七大事,章未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