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下堡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下堡镇,隶属广东省兴宁市,位于兴宁市东南端,北邻梅江,与水口为界,东南与梅县丰顺县相接,西南与宋声相邻,属革命老区。总面积58.88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前锋,距兴城区38公里。2004年,兴宁市政府撤销下堡镇,并入水口镇。[1]

中文名: 下堡镇

行政区类别: 乡镇

所属地区: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

地理位置: 位于兴宁市东南端

面 积: 58.88 km²

电话区号: 0753

气候条件: 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人口数量: 1.92万人(2000年)

火车站: 兴宁站

车牌代码: 粤M

建制沿革

1979年,下堡镇辖日光、光夏、河口、黎光、布头、布新、博溪、群兴、先丰、前锋、松陂、教美、永兴13个生产大队。

1984年6月,下堡镇撤并为光夏、河口、布头、博溪、前锋、兴锋、松陂、教美8个乡。

1987年,下堡镇改设村民委员会8个,次年分设为光夏、博溪、河口、黎光、群兴、布头、松陂、教美、先锋、前锋10个村民委员会。

1989年,下堡镇改设管理区办事处10个。

1999年3月,下堡镇改设村民委员会10个。

2000年,下堡镇辖村民委员会10个、圩镇居委会1个、村民小组221个。

2004年,兴宁市政府撤销下堡镇,并入水口镇。

行政区划

2000年,下堡镇辖村民委员会10个、圩镇居委会1个、村民小组221个。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下堡镇位于兴宁市东南端,北邻梅江,与水口为界,东南与梅县、丰顺县相接,西南与宋声相邻,属革命老区。总面积58.8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下堡镇四面环山,地形起伏较大,以低山丘陵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气候特征

下堡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均气温20.7℃,年均降雨量1612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112小时。年积温高,雨量充沛,光照长,温湿适宜,具备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

水文

下堡镇境内有宋声河、教美河、松陂河,分别从南向北汇入梅江。

人口

截至2000年,下堡镇总户数3894户,总人口1.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5.5%,比1979年增加4504人,21年间年均增214人;出生率10.78‰,比1979年下降4.02个千分点。

经济

综述

2000年,下堡镇工农业总产值6614万元,比1979年增长6.76倍;镇级财政收入31万元,比1979年增长1.07倍;农村年人均纯收入3195元,比1979年增长53.71倍。

第一产业

下堡镇是一个农业镇,有耕地709.53公顷,其中水田540.6公顷。经济作物以花生、黄豆、木薯为主,兼种紫胶、油茶、茶叶、柑、橙、三华李、香蕉、沙田柚、荔枝、龙眼等。1985年,联片6.67公顷以上的沙田柚基地有群兴、光夏、教美、布头4个,荔枝基地有博溪、河口、前锋3个,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推广杂优品种,1986年普及率85%。1994年,实现“吨谷镇”目标,南兴果场种植沙田柚15公顷,教美种植优质茶20公顷。2000年,农业总产值3603万元,比1979年增长4.21倍,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4.48%,比1979年下降26.62个百分点;抛秧技术覆盖全镇,粮食种植面积1348.13公顷,总产量9343吨,分别比1979年减少47.57公顷、增加2821吨;建成基地5个,分别是松陂径背种植青梅66.67公顷、前锋种植贡蕉3.33公顷、以光夏为主种植无籽西瓜13.33公顷、以布头和博溪为先行点种植甜玉米66.67公顷、黄牛品种改良养殖。

第二产业

1979年,下堡镇主要有藤器加工厂、洪坑径电站、硝陂电站、教美电站、红砖厂、酒厂、南兴果场、屠宰场等10多个。传统藤器编织业1980~1990年为鼎盛时期,从业者近5000人,松陂洪坑径形成藤器生产经营一条街。1994年,企业总产值3549万元,其中镇办272万元、管理区办25万元、联户办232万元、个体办3020万元。1996年,与梅州市政建设总公司联合投资93万元新建洪坑径发电站,装机155千瓦,年发电量45万度,投资23万元改造教美水电站和松陂水电站。2000年,工业总产值3011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5.52%,比1979年上升26.62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1998年,下堡镇各村共建有文化站(室)11个,投资10万元新建镇文化活动中心。投资30多万元,新设光夏、博溪、布头有线电视接收点3个,基本实现有线电视网络化。

教育事业

1979年,下堡镇有中学1所,占地1.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86平方米,学生人均建筑面积2.2平方米;小学10所,占地2.7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123平方米,学生人均建筑面积5.9平方米。1994年,开展“教育基金百万行”活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经上级检查验收合格。1995年,筹建中心小学运动场,占地2664平方米;建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刘光夏革命烈士纪念碑。1996年,投入106万元,新建校舍1450平方米,维修校舍600平方米。

1999年,下堡镇投资50多万元,改造薄弱学校8所;2000年,有初级中学1所,建筑面积增至4060平方米,学生1092人,专任教师50人;小学8所,占地2.8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516平方米,学生2254人,专任教师63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00年,下堡镇有卫生院1所(一级乙等),农村医疗站11所,工作人员29人,其中卫技人员16人。

基础设施

下堡镇境内有教美和博溪东坑水库。1983年,全面维修暴雨损毁的水利工程。1988~1991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33公顷。90年代,兴建陂头和“三面光”圳道,维修加固水库工程。1994年,建成山区公路23.8公里;开通装机容量628门的程控电话。1996年,新建钢筋混凝土桥梁2座。1997年,投入184万元,维修和加固教美水库;开通教美至梅县径义的跨县公路,长7公里,宽6米,次年铺筑水泥硬底化路面。1999年,架设水口至下堡的高压供电线路。2000年,投入40多万元,改造教美水库主坝,修建“三面光”圳道2300米,疏通河道300米,加固堤围2宗500米;乡村公路总长23.6公里;改造农村电网,解决“无电村”教美马竹园的用电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