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下头份溪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下头份溪桥
图片来自flickr.com

下头份溪桥是一座海线铁路桥梁位于台湾苗栗县中港溪上,连接苗栗县竹南镇竹南车站造桥乡谈文车站,1991年重建通车。[1]

沿革与设计

下头份溪桥上部结构为上承式预力混凝土梁,下部结构为单柱悬臂式混凝土桥墩,全长是435.6公尺(1,429英尺),属于是双线桥梁,最大跨度19.8公尺(65英尺),跨数为22,桥墩数为21。

第一代桥

台湾铁路海线自1919年8月1日开工兴建,该铁路中港站(今竹南站)至淡文湖站(今谈文站)区间跨越中港溪的“下头份溪桥”,建设于山线铁路头份溪桥下游侧一旁,为16孔每孔跨度19.2公尺的上承式钢钣梁桥,长307公尺,基础为9.47至10.82公尺之沉箱,工程由技师岛崎二郎负责,1922年4月完成钢钣梁架设,并随著海线铁路于同年10月11日全线通车而启用。

第一代桥桥台与桥墩采用红砖砌筑,桥墩墩身为椭圆形;钢钣梁采用大阪汽车制造合资会社的产品。桥梁下部结构完成后,以架梁列车牵引吊挂钢梁放置桥墩顶端,费数日即完成上部结构。

第二代桥

台铁局自1980年代起,办理大规模旧桥重建,其中下头份溪桥因梁底高度不足,洪水来袭时岌岌可危,桥墩长期经水流冲刷有淘空之虞,影响稳定性,且桥梁南端路线为半径400公尺弯道,需予以改善,于是纳入“铁路沿线老旧桥梁重建工程”计画中重建。[2]

第二代桥配合海线铁路双轨工程,重新选线迁建于第一代桥下游侧约330公尺之处,由退除役官兵辅导会荣民工程处承包兴建,下部结构为单圆柱悬臂式桥墩及直径6公尺开口圆形沉箱基础(平均深20公尺)、上部结构则为上承式预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梁全长435.6公尺,计22孔桥孔,每孔19.8公尺,桥宽采复线化设计,自1988年8月7日开工,期间遭遇用地问题、民众抗争陈情、沉箱挖掘遭遇毒气等阻碍,至1991年3月13日始完工切换西主正线通车,并停用第一代桥,桥面铺设传统道碴轨道

二代桥完工后,台铁于北桥台路线西侧设置大理石桥名牌,北面题“下头份溪桥”,南面则题有“头份山水”四字。

其他纪事

第二代下头份溪桥工程,一并改建了该桥前、后路段的下南港溪桥与若干小桥。 二代桥启用后先维持单线行车,至2008年1月24日竹南车站谈文车站复线化工程铺设东主正线通车后,本桥始成为双线行车之桥梁。

参考文献

  1. 海线铁路南下的第一站,ETtoday旅游云,2014-08-28
  2. 掌握自己的人生,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事,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杜风 48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