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东张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张镇是福建省福清市西北部辖镇,是福清县五大古镇之一。东张镇是福清五大古镇之一,古称“东乡”,公元1910年建镇。位于福清市西部山区,距市区21公里。距福厦公路324国道6公里。 唐武德六年(623年),分属福州长乐县、丰州莆田县。唐圣历二年(699年),分属福州福清县、武荣州莆田县。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分属福州福清县长乐西乡新宁里、长乐东乡清源里、永福乡永寿里、文秀乡苏田里。宋嘉佑四年(1059年),分属福州福清县长东乡新宁里、清源里和永福乡永寿里、万安乡苏田里。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分属福州府福清县南上隅永寿里、新宁里和北二隅清源里、西隅苏田里。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福州府福清县东张镇。

东张镇东邻全省最大人工湖——石竹湖(即先进村东张水库),与宏路镇相望西面有该镇南湖、濑底、玉林、少林等村,与一都镇毗邻南面有金芝、崔后、岭下村,与莆田市萩芦镇、新县镇和大洋乡相接;北面有东福公路与镜洋镇梨洋、墩头村相连。

东张镇辖1个社区(清源社区)、18个行政村(先进村、先锋村、香山村、半岭村、濑底村、三星村、道桥村、溪北村、崔后村、华石村、金芝村、少林村、玉林村、际山村、岭下村、芦岭村、双溪村、南湖村)。旧镇址位于鲤鱼山下,东张盆地的中心(现为水库淹没区),四面环山,龙江横贯镇的南面。东有真武殿,西有五里兰两个峡谷,为当时本镇与外地来往的通道。 2017年,东张镇行政区域面积12850公顷,常住人口33111人。[1]

历史沿革

东张地名,据传宋时东张街有两大姓,东边多姓张,西边多姓董,合称“董张”,之后演化成“东张”。又传宋时东张街多为董姓商铺,称为“董商”,之后中原人氏南迁,取谐音“东张”流传下来。 唐圣历二年(699年)福清置县署,称万安县,东张镇属之。 西汉始元二年(前85年),属扬州冶县。 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属扬州侯官县。冶县改名侯官县。 三国东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属建安郡侯官县、东安县。析侯官县南部置东安县(南安县前身)。 隋开皇九年(589年),分属建安郡原丰县、南安县。析侯官县东部地置原丰县,东安县改名南安县。 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分属建安郡闽县、南安县。原丰县改名闽县。 唐武德五年(622年),分属福州闽县、丰州莆田县。析南安县东北部木兰溪中下游一带置莆田县。 唐武德六年(623年),分属福州长乐县、丰州莆田县。析闽县东部置长乐县。 唐圣历二年(699年),分属福州万安县、武荣州莆田县。析长乐县南部八乡置万安县(福清县前身)。 唐天宝元年(742年),分属福州福唐县、泉州莆田县。万安县改名福唐县(福清县前身)。 闽龙启元年(933年),分属福州福清县、泉州莆田县。福唐县改名福清县。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分属福州福清县长乐西乡新宁里、长乐东乡清源里、永福乡永寿里以及泉州莆田县唐安乡苏田里。福清县长乐西乡清源里(大洋乡、新县镇北部计95平方公里的42个自然村)划入兴化县长乐乡。

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分属福州福清县长乐西乡新宁里、长乐东乡清源里、永福乡永寿里以及文秀乡苏田里。诏析莆田县唐安乡苏田、安香、光贤三里归福清县文秀乡(以翁承赞居光贤里漆林村昼锦庄命名),作为福清县划出长东西乡清源东、中、西三里归兴化县长乐乡的补偿。

宋嘉佑四年(1059年),分属福州福清县长东乡新宁里、清源里和万安乡苏田里、永福乡永寿里。福清县区划调整,长乐西乡并隶长东乡,文秀乡并隶万安乡。长东乡新宁里(东张镇南湖、玉林、泗州/少林、际山、岭下、芦岭、溪北、道桥、华石、崔后等村,一都镇王坑村);长东乡清源里(东张镇濑底、香山、三星、双溪、先锋、半岭、清源等村);万安乡苏田里(渔溪镇步上、建新、双墩、苏田等村,东张镇金芝村、双溪村坞垄自然村);永福乡永寿里(镜洋镇玉埔、浮山、东风、墩头、梨洋等村,东张镇先进村,宏路街道真丰村)。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分属福州府福清县南上隅永寿里、新宁里和北二隅清源里以及西隅苏田里。 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福州府福清县东张镇。 民国十六年(1927年),属福清县第五区(东张区)。区址驻宏路街,辖3镇29乡。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属福清县东张镇。镇址驻东张村,辖15保、171甲。 1949年9月20日,属福清县第六区(驻东张镇)。 1958年3月15日,属福清县东张公社。区改公社。 1984年9月26日,属福清县东张乡。公社改乡。 1984年12月25日,属福清县东张镇。乡改镇。 1991年5月5日,属福清市东张镇。福清县升为县级福清市。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太宗赵光义诏即游洋镇(兴泰、福兴、浔阳、兴建四里)加以百丈镇(崇仁、安仁二里)共六里,及析泉州莆田县广业、紫仁二里,仙游县来苏里,福州永福县永泰、安乡二里,与福清县清源东、中、西三里总一十四里,置兴化县及太平军(县级),县治设在兴泰里。 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诏析莆田县唐安乡光贤里、苏田里、安香里归福清县文秀乡,以作为福清县划出长乐西乡清源东、中、西三里归兴化县长乐乡的补偿。宋嘉佑年间(1056~1063),福清县界自蒜岭南移至龙津渡(迎仙港,迎仙驿以北的上阳桥/江口桥寨仔屿)。

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撤销兴化县,兴化县长乐乡的清源东、中、西三里并入莆田县武化乡广业里。 兴化县长乐乡清源东、中、西里(原福清县长乐西乡清源里):清源西里(庄边镇北部凤际、吉云、百俊、泮洋等村,大洋乡西部莲峰、孝池、兔洋、满长等村);清源中里(大洋乡中部昆山、院埔、瑞云、可山、车口、瑶山、崇兴等村,新县镇墘顶、张洋等村);清源东里(新县镇东部白鹤、大所、大贤、白云、泗洋等村,大洋乡东部杏山、大洋、琼峰、南岭、坂洋、坝头、霞洋等村,东张镇际山、岭下等村以及崔后村大山后自然村)。

福清县万安乡(原莆田县唐安乡)苏田、安贤、光贤三里:苏田里(渔溪镇步上、建新、双墩、苏田等村,东张镇金芝村、双溪村坞垄自然村);安香里(渔溪镇南升、钟前、下里、红山等村,新厝镇棉亭、东楼等村);光贤里(新厝镇凤迹、蒜岭、新厝、双屿、界下、硋灶、霞埔、江兜、东沃、漆林、大澳、加头、峰头、桥尾等村,渔溪镇东际村)。 渔溪镇不少村、自然村保留使用莆田话,渔溪镇和东张镇北部的镇也有使用莆田话的,渔溪镇保留使用莆田话的有东漈村、联华村梧瑞自然村、红山村(下姚、半岭、赤岐)、水头村部分、建新村部分、苏田村部分、钟前村马头崎自然村、柳厝村石塘顶自然村、南升村部分、双墩村新厝一部分等; 东张镇崔后村、岭下村、金芝村、双溪村部分、芦岭村、漈山村部分、玉林村部分等;该镇北部的镇也有使用莆田话的:比如 一都镇后溪村、善山村(松山、吴斜、菜林底、田万)、罗汉自然村以及鸟囝山等,和莆田市新县镇和大洋乡相接; 镜洋镇墩头、东风、梨洋、玉埔、下施、浮山、长征村部分、镜阳村部分、北张村部分、前张村部分等; 音西街道云中村岭口自然村; 江阴镇小麦村、下石村等

因为这些地方外围地处福清话为主的地方,因此还有地方在长期历史过程中 被当地的周围的闽南语和闽县话、福清话同化了,前述地方语音情况较复杂,加上那时语言普查交通不便,普查时间仓促短,不少居民点漏了统计。 此外除了前述莆田话分布地方还有莆田话未被其它语言同化而混合的地方,比如莆田话和闽县话混合区域,比如镜洋镇的琯口村、东张镇的泗洲村等,莆田话和福清话混合地方:比如一都镇的王坑村部分 。[2]

地形地势

东张镇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海拔较高,分布着低山丘陵。境内最高峰灵石林场大帽山,海拔963米,全市第三高峰; 西部与莆田市尖山交界,海拔896米,境内次高峰;南湖村狮头尾山海拔819米,全市最高海拔村委驻地;革命老区,夏季避暑胜地。 龙江之源自西向东流经东张镇际山、岭下、芦岭,溪北、道桥、东门盆地、石坑后注入东张水库。

基础设施

东张镇境内主要道路有往莆田市等地的324国道、东福路、甘吉路。东福路是东张通往融城、福州惟一便捷通道,总长9.7公里;省道甘吉线纵贯全境,通往莆田市、永泰县,总长25公里。东张镇、渔溪镇和新厝镇、镜洋镇、音西街道通过324国道、福厦高速公路涵江出口直达莆田市区,其中渔溪镇通过324国道往南十几公里直走即到莆田市涵江区南部,和 新厝镇中南部通过324国道几分钟直达南边的涵江火车站( 在涵江火车站站前路 和324国道交叉处右拐直行, 或走324国道过连接两镇的大桥后 往前一百多米后右拐进入 工业街直行或 锦绣北街直行一百多米 后 左拐 再直行几百米 再右拐直行几十米就是涵江火车站,渔溪镇和新厝镇北部需小十几分钟到涵江火车站)。

旅游资源

石竹山风景区

风光旖旎的石竹湖——东张水库(东张镇先进村)

嵩山风景区

嵩山风景区位于戴云山脉五老峰下山坳盆地,以海拔668.3米嵩山为主,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景区综合山、水、瀑、泉、松、杉、柯、竹奇观,兼具南少林寺、古桥、蹬道、古墓、古窑、摩崖石刻等文化积淀。景区内覆盖原始次森林,植被覆盖率98%,林相整齐,群落完整。还有毛竹笋、马蹄笋、毛芋、金银花、松菇、雪鳗、石蛏、溪蛤等特产。

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境内最高峰,海拔963米大帽山下,三星村南侧,距福厦公路16公里,面积227公顷,森林复盖率93%。山势俊俏,景观各异。其中九叠峰山上有巨石,位于通往灵石寺荫道旁,刻有“香石”二字。传说以手摸石,则留香手上;以鼻闻石,则清香扑鼻。“灵石山”因此得名。山上有亭,朱熹游此,题匾:“苍霞亭”。

原始林近万亩,阔叶林多,树木一千多种,有珍贵桫椤、银杏、金钱松、香樟、福建柏等。灵石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于2001年批准命名,是全国十大森林公园之一,园内曲径通幽,林木花草葱郁,木材基地和旅游观光胜地。

灵石寺

灵石寺坐落于灵石山主峰芙蓉峰下,始建于唐大中元年(847年),唐懿宗敕赐“灵石俱胝院”,时有庵堂36间。宋时兴盛,明万历四十三年重修,叶向高赠诗:“灵石访同我禅师”。1984年以后,寺院建筑群及佛像逐年重修重塑,焕然一新。山门、大雄宝殿,中轴线左右两侧回廊,两廊旁有法堂、钟鼓楼、禅房、斋堂、客房等。大雄宝殿肃穆壮观,重檐歇山顶土木结构,唐代莲花柱础,井盆式木构架梁,藻井彩绘龙凤、飞天、宝盖莲花、牡丹等图案。寺内藏有唐懿宗敕赐“敕赐灵石胝天寿禅寺全图”,原木阴刻。还有不同年代制作钟、鼓、磬、淘米石及稀有铁树等。寺前有1100年树龄重阳木和千年榕树等21株名古树更为称奇。列为福清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石寺占地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是福清市规模最大,最完整寺院,饮誉禅林。

南少林寺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福建省博物馆和福州市考古队1995年7月起对南少林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大量少林寺文物。南少林遗址位于齐云山脉嵩山分脉九莲山之弥勒山南麓,朝东偏南。五老峰形似河南嵩山五乳峰,其地形地貌与河南嵩山少林寺相似。发掘面积6500平方米,重视当年少林寺风貌:寺总建筑面积约15800平方米,九级台阶式建筑,分别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遗址出土文物200多件,有陶器、瓷器、石器和建筑材料等,遗物上写有:“少林院”、“少林院用”、“少林”、“少林常住”等文字,证明北宋时期此地南少林已具相当规模。2005年,经市委市政府、海内外乡亲全力支持,遗址旁重点南少林寺已具规模。中轴线主要建筑牌坊、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达摩殿、及观音塑像、放生池、钟鼓楼、附属客厅、宿舍等已建成。信士、游客络绎不绝宋窑遗址共有两处。分别在石坑村厝后山和岭下村宫后山。福清及至闽中南地区发现宋代陶瓷业遗址。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教授主编《中国历史纲要》,对此有较高评价。两个窑址都坐北朝南,形似漏斗匣钵、瓷片、垫饼、支柱、支圈等遗物散布在方圆2平方公里地表,岭下村还有砖砌窑基残壁,产品有孔、盏、碟、盘等,主要销往海外。宋窑遗址提供宝贵实物资料,弥补文献记载不足。列为福清市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经济建设

东张镇种植业结构已基本调整到位,形成了5万亩水果,3万亩棉花,1万亩小麦,1万亩其他作物的种植业格局。特别是棉花加工转化和果品储销发展较快,全镇投资50万元以上的棉花加工厂有3个,投资100万元的恒温果库有2个,大大满足了棉农和果农的需求,效益比较明显。另外规模养殖势头强劲,已成为东张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全镇40%以上的农户搞养殖,百头以上的猪场达45个,存栏15000头以上;羊存栏7000余只;黄河沿线牛发展到500余头;千只以上的鸡场达20余个,鸡存栏在10万只以上,实现了养殖业人均增收千元的目标。下一步,我们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工作做大做强,走企业强镇之路。 为革命老区示范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家园清洁示范村的东张镇三星村,在发展生态农业和新村规划建设方面迈出新步伐。三星村整合土地1000亩,引进3家现代农业企业,推广无公害果蔬种植技术约6800亩,年产值3010万元,群众采取土地入股、收取租金和参加基地生产开发等途径,人均增收3440元。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规划先行。该村已委托天津城市规划设计院规划新村,在今后2—3年内,将建设面积1600平方米的老人活动中心1座,面积1200平方米的村级公园3座,架设村道路灯12.3公里并进行村道绿化,建设水泥村道4000米,建设南村、后洋两移民自然村自来水管路5.2公里,建村卫生所及移民托儿所各1座。该村村民已捐资71万元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东张镇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工作。各村已经组织人员对一些农作物和基础设施进行抢收和二次加固。此次“凤凰”台风对东张镇的农作物破坏较大,受灾面积达1000余亩,预计损失28万元。水利方面,全镇山塘水坝共损坏16处、水渠通道受损5处,预计经济损失达75万余元。公路方面,3座桥梁受损总长35米,交通路面6处遭到损坏,其中路面塌方10处,总面积逾1000立方米,预计经济损失达45万元。为防范暴雨侵袭带来的进一步灾害,全镇对库区以及167座山塘和12公里长的龙江流域堤坝进行了24小时不间断巡逻,对检查过的易发险情区域进行二次检查,对危险区域设立警示标志,对易发山洪区域的193户共533人进行了妥善安置。东张镇种植业结构已基本调整到位,形成了5万亩水果,3万亩棉花,1万亩小麦,1万亩其他作物的种植业格局。特别是棉花加工转化和果品储销发展较快,全镇投资50万元以上的棉花加工厂有3个,投资100万元的恒温果库有2个,大大满足了棉农和果农的需求,效益比较明显。另外规模养殖势头强劲,已成为东张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全镇40%以上的农户搞养殖,百头以上的猪场达45个,存栏15000头以上;羊存栏7000余只;黄河沿线牛发展到500余头;千只以上的鸡场达20余个,鸡存栏在10万只以上,实现了养殖业人均增收千元的目标。下一步,我们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工作做大做强,走企业强镇之路。

教育事业

福清东张中学座落于福清西部旅游重镇东张镇东南隅,濒临风光旖旎的石竹湖——东张水库,与著名的石竹山风景区隔水相望。校内楼房建筑造型典雅、错落有致、各抒风采。假山喷池、凉亭石塔,点缀得体,绿草成茵,花木飘香,一派园林景观。远眺十里平湖,山光水色,怡人胸怀。自1959年建校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政和海外华侨、校友乡亲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几代领导的励精图治和教职工的勤勉奉献,学校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学校现有校园面积7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校园内,教学大楼、办公大楼、实验楼、教工新村、学生宿舍楼与食堂大楼等,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各显风采。其中新建的教学大楼有42间教室,食堂大楼能容纳1800人就餐,规模大、起点高、设施配套齐全。校园绿化面积达50%以上,做到了“美化、绿化、净化”,为莘莘学子提供了优美的学习场所。学校现有42个教学班,其中高中18班,初中24班,在校生2600多人,教职工170人,中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48名。学校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电脑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阅览室、音乐、美术、体育室一应俱全。建校以来,为高一级学校和社会界培养输送了一万多名初、高中毕业生。校友中有成为领导干部的,有成为专家、学者、企业家的,更多的则跻身于国家建设的各个行列,发挥聪明才智,报效祖国,为母校争得荣誉。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德育首位、教学中心、后勤保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领导班子团结、勤奋、求实、开拓,努力铸造“敬业、爱生、严谨奉献”的良好教风和“笃学、尊师、勤奋、创新”的良好学风,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中高考取得良好成绩,向社会各界输送了大量的初、高中毕业生,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了越来越多的合格新生。师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也跃上了新台阶,学校多次被评为“福清市教育先进单位”、“福清市文明学校”“福清市先进单位”,社会声誉良好。新世纪带来新的机遇,但也带来了挑战。全校师生正秉承“自尊、自律、自强”的校训,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加大办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两合格”为目标,与时俱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办学质量良好、社会满意的优秀的农村完中而努力奋斗。[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