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东汉末年」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added Category:622 漢及三國 using HotCat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东汉末年.jpg|35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s://img.wendangwang.com/pic/30abeb834207c57a2dffb6c3/8-810-jpg_6-1080-0-0-1080.jpg 原图链接][https://www.wendangwang.com/doc/30abeb834207c57a2dffb6c3/8 来自 文档网 的图片]]]
 
[[File:东汉末年.jpg|35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s://img.wendangwang.com/pic/30abeb834207c57a2dffb6c3/8-810-jpg_6-1080-0-0-1080.jpg 原图链接][https://www.wendangwang.com/doc/30abeb834207c57a2dffb6c3/8 来自 文档网 的图片]]]
  
'''东汉末年'''(184年-220年,东汉光和七年-建安二十五年)是指[[黄巾之乱]]起,直至[[曹丕篡汉]]或[[三国鼎立]](东吴孙权于229年称帝)结束,持续36年(或以东吴建国计,为45年),这段时间内军阀割据,彼此混战。
+
'''东汉末年'''(184年-220年,东汉光和七年-建安二十五年)是指[[黄巾之乱]]起,直至[[曹丕篡汉]]或[[三国鼎立]]([[ 东吴]][[ 孙权]] 于229年称帝)结束,持续36年(或以东吴建国计,为45年),这段时间内[[ 军阀割据]] ,彼此混战。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权虚弱无力,对地方过度放权,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权虚弱无力,对地方过度放权,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
  
 
 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着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
 
 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着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
  
 东汉末年被归入广义的三国时期。
+
 东汉末年被归入广义的[[ 三国时期]]
  
 
==背景==
 
==背景==
行 12: 行 12:
 
 东汉末年,农业生产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直接导致地方豪强势力的崛起。
 
 东汉末年,农业生产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直接导致地方豪强势力的崛起。
  
 由于中央政府政治黑暗,十常侍横行朝野,对地方的控制越加衰弱,造成土地兼并问题日益恶化,而人民饱受此现象的苦果,加上天灾与瘟疫的双重打击,他们于是纷纷起来造反,发动大规模的叛乱,最著名者是黄巾之乱。
+
 由于中央政府政治黑暗,十常侍横行朝野<ref>[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908/354685.html 东汉的“十常侍”是怎么来的?“十常侍”之一的宦官张让权力有多大?],趣历史,2019-08-13</ref> ,对地方的控制越加衰弱,造成土地兼并问题日益恶化,而人民饱受此现象的苦果,加上[[ 天灾]] [[ 瘟疫]] 的双重打击,他们于是纷纷起来造反,发动大规模的叛乱,最著名者是[[ 黄巾之乱]]
  
 时代的动荡不安,也使地方豪强有了崛起的机会,他们一开始靠着自己的财力组织自己的武装军队保卫家园,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拥有私人武力的军阀,如曹操、刘备等人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崭露头角,中央政府由于不修政事,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是无能为力,反而需要他们维持地方稳定。
+
 时代的动荡不安,也使地方豪强有了崛起的机会,他们一开始靠着自己的财力组织自己的武装军队保卫家园,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拥有私人武力的军阀,如[[ 曹操]] [[ 刘备]] 等人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崭露头角,中央政府由于不修政事,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是无能为力,反而需要他们维持地方稳定。
  
 地方豪强发展到后期,又逐渐分化为士族与寒门两个阵营。其中,士族在土地与权势,占有了优势,也因此拥有垄断政府高层的实力,形成了三国两晋时期特殊的士族政治。
+
 地方豪强发展到后期,又逐渐分化为[[ 士族]] [[ 寒门]] 两个阵营。其中,士族在土地与权势,占有了优势,也因此拥有垄断政府高层的实力,形成了三国两晋时期特殊的士族政治。
  
 
 社会现况,当时的年轻人,热中用言语攻击前辈。
 
 社会现况,当时的年轻人,热中用言语攻击前辈。
行 24: 行 24:
 
 除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是造成地方豪强兴起的诱因之外,刺史制度的变动,则是造成群雄割据的主因。
 
 除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是造成地方豪强兴起的诱因之外,刺史制度的变动,则是造成群雄割据的主因。
  
 刺史制度源自西汉武帝时期,本意是用等级低的官员监察等级高的官员,以达到制衡的目的(以六条问事制衡官员),尽管刺史的权力越来越大,但是始终没有统领一州的法定权力和信度。不过到了东汉灵帝时,他接受刘焉的建议,将各州刺史改称州牧。于是,刺史成为地方的官员,从原本的中央和郡、县之间加入州一级,成为中央、州、郡、县的四级结构。州牧位居郡守之上,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
+
 刺史制度源自西汉武帝时期<ref>[https://www.sohu.com/a/367444070_100019793 2020 | 公元前120年 古代监察制度的创新——刺史制度 ​] ,搜狐,2020-01-17</ref> ,本意是用等级低的官员监察等级高的官员,以达到制衡的目的(以六条问事制衡官员),尽管[[ 刺史]] 的权力越来越大,但是始终没有统领一州的法定权力和信度。不过到了东汉灵帝时,他接受[[ 刘焉]] 的建议,将各州刺史改称州牧。于是,刺史成为地方的官员,从原本的中央和郡、县之间加入州一级,成为中央、州、郡、县的四级结构。州牧位居郡守之上,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
 +
 
 +
这样的情况持续的结果,使各个州牧纷纷利用天下大乱,名正言顺在地方割据势力,而那些未被改为州牧的刺史和[[郡守]],也趁机扩大权利和武装力量,还有人在战乱中自封为州牧和刺史,如此一来,等于宣告东汉政府的实质统治力已经名存实亡
  
这样的情况持续的结果,使各个州牧纷纷利用天下大乱,名正言顺在地方割据势力,而那些未被改为州牧的刺史和郡守,也趁机扩大权利和武装力量,还有人在战乱中自封为州牧和刺史,如此一来,等于宣告东汉政府的实质统治力已经名存实亡。
 
 
 
==割据情况==
 
==割据情况==
  
 当时东汉共分为十三个州,每个都有豪强割据。各方势力彼此互相交战,百姓生活自然苦不堪言。
+
 当时[[ 东汉]] 共分为十三个州,每个都有豪强割据。各方势力彼此互相交战,百姓生活自然苦不堪言。
  
 在这些割据势力中,曹操、袁绍、孙坚父子与刘备等人为著名的势力外,另外还有一些势力的堀起经过,更能呈现出乱世所发展出的不同模式。
+
 在这些割据势力中,曹操、[[ 袁绍]] [[ 孙坚]] 父子与刘备等人为著名的势力外,另外还有一些势力的堀起经过,更能呈现出乱世所发展出的不同模式。
  
 
==影响==
 
==影响==
  
 正史《三国志》所记载的历史时期从黄巾之乱开始,包括了这一时期,直到三分归晋而结束。后世的文化作品因而把东汉的群雄割据时代的历史视为三国历史的一部分,两者的历史关系非常紧密。《三国演义》的内容也以《三国志》为本,横跨群雄割据和三国鼎立的两个时期,直到晋灭吴为止。
+
 正史《[[ 三国志]] 》所记载的历史时期从黄巾之乱开始,包括了这一时期,直到三分归晋而结束。后世的文化作品因而把东汉的群雄割据时代的历史视为三国历史的一部分,两者的历史关系非常紧密。《[[ 三国演义]] 》的内容也以《三国志》为本,横跨群雄割据和三国鼎立的两个时期,直到晋灭吴为止。
  
 
==视频==
 
==视频==
行 46: 行 4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
 +
[[Category:622 漢及三國]]

於 2020年2月29日 (六) 20:15 的最新修訂

東漢末年(184年-220年,東漢光和七年-建安二十五年)是指黃巾之亂起,直至曹丕篡漢三國鼎立東吳孫權於229年稱帝)結束,持續36年(或以東吳建國計,為45年),這段時間內軍閥割據,彼此混戰。 東漢末年,由於土地兼併越加尖銳,地主豪強擁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權虛弱無力,對地方過度放權,因而造成群雄割據的局面。

而這些割據勢力又有着不同的興起過程與發展脈絡,反映出那個動亂時代的多元面向。

東漢末年被歸入廣義的三國時期

背景

東漢末年,農業生產出現嚴重的土地兼併現象,直接導致地方豪強勢力的崛起。

由於中央政府政治黑暗,十常侍橫行朝野[1],對地方的控制越加衰弱,造成土地兼併問題日益惡化,而人民飽受此現象的苦果,加上天災瘟疫的雙重打擊,他們於是紛紛起來造反,發動大規模的叛亂,最著名者是黃巾之亂

時代的動盪不安,也使地方豪強有了崛起的機會,他們一開始靠着自己的財力組織自己的武裝軍隊保衛家園,後來就逐漸演變成擁有私人武力的軍閥,如曹操劉備等人都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嶄露頭角,中央政府由於不修政事,對於這樣的情況,也是無能為力,反而需要他們維持地方穩定。

地方豪強發展到後期,又逐漸分化為士族寒門兩個陣營。其中,士族在土地與權勢,占有了優勢,也因此擁有壟斷政府高層的實力,形成了三國兩晉時期特殊的士族政治。

社會現況,當時的年輕人,熱中用言語攻擊前輩。

刺史改州牧

除了嚴重的土地兼併問題,是造成地方豪強興起的誘因之外,刺史制度的變動,則是造成群雄割據的主因。

刺史制度源自西漢武帝時期[2],本意是用等級低的官員監察等級高的官員,以達到制衡的目的(以六條問事制衡官員),儘管刺史的權力越來越大,但是始終沒有統領一州的法定權力和信度。不過到了東漢靈帝時,他接受劉焉的建議,將各州刺史改稱州牧。於是,刺史成為地方的官員,從原本的中央和郡、縣之間加入州一級,成為中央、州、郡、縣的四級結構。州牧位居郡守之上,掌握一州的軍政大權。

這樣的情況持續的結果,使各個州牧紛紛利用天下大亂,名正言順在地方割據勢力,而那些未被改為州牧的刺史和郡守,也趁機擴大權利和武裝力量,還有人在戰亂中自封為州牧和刺史,如此一來,等於宣告東漢政府的實質統治力已經名存實亡。

割據情況

當時東漢共分為十三個州,每個都有豪強割據。各方勢力彼此互相交戰,百姓生活自然苦不堪言。

在這些割據勢力中,曹操、袁紹孫堅父子與劉備等人為著名的勢力外,另外還有一些勢力的堀起經過,更能呈現出亂世所發展出的不同模式。

影響

正史《三國志》所記載的歷史時期從黃巾之亂開始,包括了這一時期,直到三分歸晉而結束。後世的文化作品因而把東漢的群雄割據時代的歷史視為三國歷史的一部分,兩者的歷史關係非常緊密。《三國演義》的內容也以《三國志》為本,橫跨群雄割據和三國鼎立的兩個時期,直到晉滅吳為止。

視頻

東漢末年 相關視頻

100秒看清東漢末年三國戰亂史
看看東漢末年梟雄並起的紛飛時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