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东门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门渡

 

 

 

东门渡,位于水阳江管家渡西侧二华里,扼裘公河通往下游当涂 鸠兹入口处,为芜湖县花桥镇东门村所在地,数千年来一直是繁华的水运码头和物流物资中转堆积地,因渡口兴盛称之东门渡。

东门渡因处芜湖县花桥镇东南面,于宣城市水阳、养贤镇相接,因地处芜湖、宣城交界,边贸繁荣,商贾云集。省道S322宣水路、湾东路在此交汇,南下直达宣城,西进直抵湾址、顺青弋江达芜湖;建国初期,湾东路就为战备路又为兵家必争之地。

人文历史

东门渡位于芜湖县东部的花桥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属吴国,名符里镇。战国时被楚、越等国领辖过,正所谓吴头楚尾,国防要地。那时的符里镇一带物产丰富,人文荟萃。在它前面的是一片宽广的水域,相连的金钱湖(今宣城金宝圩)与固城湖(今江苏高淳县的东湖),为古代江南五湖之一。那时,水阳江没有形成,直到三国时才筑堤成圩,江水滚滚。它的后面旱路更是畅通,上到爰陵(今宣城),下抵鸠兹,可见这里道路四通八达,是个十分繁华的市镇。

三国时期,孙权称帝后,命丁奉以五路总兵驻守宣城一带。当时宣城北乡的金钱湖是一个有20多万亩的大湖滩。丁奉亲自勘察后,决定发动军民围湖为粮田,这时水阳江、裘公河才形成。围湖垦田的大军驻扎在符里镇这依山伴水一带。据民间所传就有百亩塘(今东门渡龙角圩)之说。每当清晨或傍晚,池塘边洗衣声、嬉笑声,声声悦耳,与美丽的湖光山色相互映衬。

晋代曹魏统一华夏,后爆发“八王之乱”西晋灭,衣冠南渡,晋皇族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史称东晋。后王敦因王氏势力强大,图篡位作乱,史“王敦之乱。平定王敦之乱后,桓彝以功被封为万宁县男。时宣城境内常有变乱发生,有人举荐桓彝出任宣城太守,治理宣城。开始时,晋明帝不允,后有人再次举荐,遂补桓彝为宣城内史,史称其颇有政声,治下郡内生产发展,百姓生活安定。

咸和二年(公元327年),镇将苏峻以朝臣庾亮擅权专制为由,举兵反叛,进攻南京,史称“苏峻之乱”。桓彝得悉,当即率领义众欲赴南京讨伐叛军。他一面派遣朱绰前往芜湖讨伐叛军,一面向朝廷报告军情。坐镇南京的庾亮先是派遣大将司马流赶往慈湖与叛军交战,遭到惨败。司马流战死后,又命桓彝进击讨伐。桓彝考虑到宣城城防脆弱,难以防守,于是,先退据到广德,然后,又退据泾县,在乌溪岭修筑工事抵抗。当时,不少州郡都惧怕叛军势力强大,纷纷派人向叛军求和投降。 桓彝手下部将也劝他佯装与叛军议和,以避开叛军的势头,保存实力,遭到他痛斥:“吾受国厚恩,义当致死焉,能忍垢蒙辱,与丑逆通问,如其不济,此则命也。”于是,桓彝选择了奋力抵抗,派遣将军俞纵坚守泾城门户石兰。哪知,苏峻却派兵从东南方向包抄过来,攻破了石兰防线,进逼泾城。桓彝死守城池,叛军派人劝降,他坚守不从,终因势小力孤,城被攻破。桓彝在撤退的路途中被叛军杀害,时年五十三岁。

桓彝遇难后,宣城人纪世和收其遗骸葬于城北小镇东门渡。

境内的东门渡官窑,建于皖唐至北宋时期,是最早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包括小山、营盘山、康王山、蛤蟆地、窑头山、小竹园等6处,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陶瓷堆积厚达10余米,遗物主要有容器、动物造型、砂质碾槽、陶楼、蓬花钵、舀子等。“古窑址”与境内的“万佛塔”、“宝鼎庵”、“符川观”、“登亥井”、“百门潭”及“营盘山”、“康王山”等名胜古迹相映成片,与花桥镇沿山村南村的宋代9座古窑群遥遥相望。

1985年经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门渡窑址分布范围包括蛤蟆地、康王山、营盘山、小山、窑头山、小竹园等6处,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窑址表面存有大量烧造残片,发现有青釉碗、钵、盏、灯盏、执壶、四系罐、双系小口瓶、春瓶、盆、碾槽、舀器、力士俑、武士俑、龙首虎头吻(建筑构建),部分窑具上刻有楷书行书草书、隶属文字20余种,内容涉及姓氏、标记、数目、吉语、 宣州官窑等。

宋代金兵入侵,南宋搬家,皇帝赵构逃之夭夭,途经符里,疲惫不堪,坐于山头,面对宝塔,痛苦非常。那座高高的宝塔象征着先帝的英武,国家的昌盛。如今兵败国亡,怎不伤心断肠(宝塔建于北宋,毁于文革期间)。因此,如今还传颂着赵构的美名:康王山。

与宝塔相媲美的要数符川观(当地人称大庙)了,宋代至解放前曾是符里镇的两大观,游人、信士络绎不绝,颇极一时之盛。

清代,太平军左军主将翼王石达开,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率领太平军由江西回援天京,进入皖南境内,5月初首次攻克宣城。当时,由于杨韦内讧事件,天朝国都天京危急,拯救天朝,全军激昂。声势浩大的太平军扎营符里镇到暂停圩(今花桥镇含连圩)几十公里,攻打金宝圩七天七夜,结果以清军大败,太平军大捷而告终。

抗日战争时期,在东门渡就谱写了一首国军108师64团3营稻堆山抗日的悲壮豪歌,至今仍然被当地人传颂。营长邵玉璋,东北沈阳人,20岁,夫人万氏,宣城周王人。营下有七、八、九连和一个机枪连。日军是一个加强营,而且武器先进。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势下,全营官兵从容镇定,顽强拼搏,决心与阵地共存亡。他们并无一人举手投降,最后邵玉璋用手枪打死了自己,洒下一腔热血,表现出伟大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气节。成山一战,官兵牺牲300多人,均安葬在宣城敬亭山双塔寺旁。

1938年5月中旬,陈毅奉中共中央指示,率领新四军第一支队,从歙县岩寺出发,挺进苏南建立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游击战。6月1日,陈毅率部从南陵县出发,兵分三路从湾沚附近穿过日军封锁线,当日午夜,风雨交加,凌晨到达东门渡,宿营在老百姓家中。这天正好是端午节,房东拿出粽子,捧出雄黄酒,款待抗日子弟兵,陈毅见此顿悟地笑道:“始知今日是端阳!”

符里——这个古老的地名一直沿用到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宣城县第五区署东门乡管辖,署址湾沚。东门乡领管11个保:斗山、三房、三图、花桥、葛村、施茶、惠民、回龙、新丰、蛇司和余村。民国二十九年八月(1940年)和第六区合并,属宣城县湾沚区管辖:庙埠、油榨、养贤、麒麟、新河、东门、斗山、横岗、芳山、金东、金西、金北、汪溪、水阳和湾沚。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撤区并乡,属宣城县水阳联防区署管辖:东门、斗山、新河,3乡合并,乡公所在新河庄。解放初期,1952年7月划乡建政,属宣城县第五区管辖,改名新河乡,乡公所在新河庄。1955年划区并乡,属宣城县湾沚区新连乡管辖,乡政府惠民坝。1958年10月并乡改名公社,属先进公社领辖,社址九十殿,称东门大队,大队部东门渡。1969年6月改为花桥公社领辖,社址惠民坝,大队部东门渡。1969年东门渡大桥建成。1971年1月3日划归芜湖县花桥公社领辖至今。

悠悠东门渡,美丽富饶,她不是神话,是久经历史沧桑的十分宝贵的产物,耐人沉思神往。

发展规划

东门渡陶乡古渡乐享区——醉卧东门渡,陶乡归田园

东门渡陶乡古渡乐享区位于花桥镇东南部,占地面积约1744亩。东门渡区块四大核心资源为——“一窑”“一坊”“一花”“一古渡”,即楚东门渡古窑址、金埂珠宝创意坊、杭白菊种植基地、东门古渡(唐宋时期的小镇)。同时根据区块内的地形、旅游功能、产业业态等,将其划分为四大分区:东门宝塔祈福区、陶乡酒韵休闲区、珠宝创意展示区、东门陶趣体验区。

东门渡陶乡古渡乐享区主要面向家庭市场,聚焦女性、儿童以及婚庆市场。因此在项目开发上侧重田园度假、自驾休闲、亲子家庭、婚恋礼品、婚庆摄影、民俗休闲等。

东门渡陶乡古渡乐享区依托东门古渡和东门官窑遗址两大文化支撑,在现有文化和产业基础上不断推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和传承,深度挖掘宣州官窑制陶文化、酒文化、圩田文化、珠宝文化创意、书画文化等,进行文化产业复兴与文化创意观光体验产品打造,重点进行村落改造、产业提升、体验产品的建设以及对新东门八景的重塑。同时,加强区域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和文化景观建设,打造以陶乡、陶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休闲体验区。

宝塔寺——在原址基础上进行修缮,重建万佛塔,打造“宝塔暮钟”、“万佛梵音”的景观,同时,可定期举办寺庙祭祀活动。

金埂珠宝——以托珠宝从业人员返乡创业契机,打造一珠宝创意定制体验中心,以徽元素题材设计珠宝,弘扬徽文化。

东门陶乡——主题民宿聚落,根据不同的主题,打造书画陶乡、花语陶乡、酒韵陶乡。

东门渡古窑体验园——依托古窑遗址和周边村落,打造一个陶文化创意体验区。

乡愁诗词

忆江南--秋思

秋意渐浓,那些年:清晨踩着露水、赶着鸭子,放养于田间河边之上;午后阳光微孱,打开羊圈,放羊牧于圩埂之上;傍晚,夕阳西下,微风乍起,河面的微波迎着夕阳,金光闪闪,好一派田园风光、好恬静的农耕文明。

忆江南

金埂圩埂 绿映两岸

妙龄浣衫 稍公把桨

野鸭远翔 鹅戏水常

儿时故乡 秀色江南

望江南

时光匆匆,望世间繁华、沧桑

他和她

白发渔樵 孤舟划桨

清风、绿水、余晖……

犹天际悠长[1]

参考文献

  1. 【专题】东门渡宝塔 ,搜狗, 2018-02-11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