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东门石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门石坊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城东镇东门街。清代仙游县富商陈天高父子,因捐建仙游金石书院受清廷褒扬[1] 。清道光五年(1825年),奉旨建坊,历时30年竣工。建坊石匠多是石雕名匠郭怀的徒弟。坊通高16米、石宽8米,仿木建筑,为石雕艺术精品。顶端中为日照火炬,左右为双龙朝天,两边彩草翠飞。坊顶之下递分为三层,上层正中嵌着“玉音”碑座,左右翼以飞龙绕柱,中层横嵌着御赐的“乐善好施”横匾,其下为三组浮雕历史人物、两旁置设两座玲珑精巧的小坊亭,精雕忠、孝、廉、节人物像,四柱精刻浮雕牡丹花卉;下层是建坊者的题名匾、匾下的飞龙拱座,绣镶匾缘。缀刻舞凤、金鳌、麒麟、文狮、莲花等图案。四根方形的坊柱磨光直角,以后栏保护。1985年10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称 东门石坊

地理位置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

景点级别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立朝代 清代

石雕作者 郭怀

建筑风貌

坊高16米,面宽8米,是古代石雕艺术的精品。石坊造型奇特,工艺精美,顶端双龙朝天,彩革羽军飞,具有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特色。碑坊分为三层,上层正中嵌着“玉旨”牌座,左右翼以飞龙绕柱,庄严肃穆。中层中间横嵌着御赐的“乐善好施”横匾,匾下为三组浮雕历史人物,两旁置设两座玲珑精巧的小坊亭,精雕忠、孝、廉、节人物像,与上层的“玉旨”牌座交相辉映。下层是建坊者的题名匾,匾下飞龙花纹绣镶匾缘,缀以舞凤、金鳌、麒麟,文狮诸图案,雕刻精细,独具匠心。三层之下是四根方形坊柱,匝角磨光,顶托起巍峨的牌坊。牌坊四周有石栏围护,间架有致,结构匀称,堪称古代精湛的石雕艺术。

文物价值

东门石坊不但是“精美冠八闽”而且在江南也是屈指可数的。如“玉旨”牌在飞龙绕柱中拱出,雕花精镂,俗中带雅,雅中有奇,冠冕全坊。镶边双龙,直径不及三公分,片只爪鳞却显得清晰、透剔。尤其令人拍案叫绝的是那些石刻,真的是情景交融,神韵飘然。匾额下面,刻有四幅连轴的历史人物画[2] 。石坊下层那些凤、狮、鳌、麟诸动物画,刻工虽敞放些,但蕴蓄着生动活泼的画面,特别是骄凤的舞姿,游麟的跃步,十分引人注目。民间传说,石坊上雕的鸟儿会在轻风吹拂中摇曳展翼,石柱上花儿会在晨光熹微中舒瓣吐艳。这些传说正好说明石坊建筑高度的艺术魅力及石匠们炉火纯青的雕刻技巧。

建造历程

石坊始建于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历时三十多年,始告竣工。建坊者是鲤城巨富陈天高。陈家父子以烟起家,家资百万,捐官纳衔,开府私第,几冠闽中。陈氏父子因捐赠仙游金石书院经费,博取御赐“乐善好施”美名,奉旨建坊。据传碑坊兴建前,陈氏父子雇请著名木匠,先用木头雕刻碑坊模型,经过多次修改定型后,请名石匠郭怀师徒承建,越三十载;石坊建成后,陈母坐轿去看,因其年老眼花,看不见精致雕刻,就用手抚着石坊说:比娘的面还粗糙。于是,陈子又叫石匠们用丝织物磨了三年,石坊终于剔透光滑,宛若琉璃,成为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精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