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两广瘤足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两广瘤足蕨

中文学名:两广瘤足蕨

拉丁学名:Plagiogyria liankwangensis Ching

界:植物界

两广瘤足蕨,属于瘤足蕨属,主要分布于广西(平南县,徭山)、广东(英德县、滑水山)。

目录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1]

主要价值

物种辨识

形态特征

根状茎圆柱状,高约5厘米,粗3厘米,直立。不育叶的柄长20厘米,三角形,棕禾秆色;叶片长35厘米,宽16厘米,狭长圆形,基部不变狭,部为羽状深裂;羽片约15对,互生,相距2.5厘米,平展,向上稍斜升,披针形,不呈镰刀状,基部一对长同于上面各对,无柄,基部为楔圆形,下侧稍和叶轴分开,上侧稍微合生,长7-9厘米,宽1.2厘米,渐尖头;叶片顶部的羽片渐短,合生,顶生羽片一枚比其下面的稍长,基部略为浅裂,边缘通体有波状短齿牙。

叶脉平展,大都分叉,两面明显。叶为草质,干后绿色,叶轴下面扁平,上面阔凹;棕禾秆色。能育叶远较不育叶为高,柄长30-40厘米,叶片长30厘米,羽片长5-8厘米,宽约3厘米,线形,有明显的小柄,钝头。

生长环境

生于林下溪边,海拔900米。

分布范围

产于广西(平南县,瑶山)、广东(英德县,滑水山)。

主要价值

根状茎:清热解毒。用于流行性感冒。

物种辨识

本种极似华东瘤足蕨,但其羽裂的叶片顶端不具一枚长羽片,羽片通直,披针形,不呈镰刀状,下部的分离而无柄,两侧为等楔圆形,边缘具有规则的浅齿牙,故易区别。

参考资料

  1. 两广瘤足蕨,植物智,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