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两程故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两程故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Ⅲ-330),位于河南洛阳嵩县田湖镇程村,距洛阳70公里左右,是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两兄弟著述、讲学的地方。两程故里石坊位于程村东1公里处,是明英宗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敕建,上书“圣旨”,下书“两程故里”。

中文名 两程故里

外文名 无 文物等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 置 河南洛阳嵩县田湖镇程村

门 票 免费

沿革

公元1082年,程颐想在洛阳龙门讲学,就给时任西京留守的文彦博去信。文彦博把自己位于“伊阙南鸣皋镇小庄一址”,连同“粮地十顷”送给了程颐,从此就有了著名的“伊皋书院”,也就是如今位于伊川县鸣皋镇的“伊川书院”。当时的鸣皋镇归嵩县管辖,此后,程颐大部分时间往来于洛阳和鸣皋两地,而鸣皋离程村只有10多公里。公元1103年,宋徽宗将司马光等人之所谓罪行刻碑为记,立于端礼门,称为元祐党人碑。程颐被列入元祐党名单,宋徽宗要销毁他所写文字、著作。为躲避朝廷党禁的迫害,程颐将家迁居到田湖程村。公元1107年9月,程颐在程村溘然长逝。公元1085年程颢就病逝于洛阳履道坊的家中。

遗迹

两程故里遗迹,一处是两程故里石坊,一处是两程祠。两程祠位于路边,门口有两座石狮守候[1]。两程祠大门由正门和两个侧门组成,正门即“棂星门”。吴建设介绍,古时传说天上的文星即棂星,大门坊额上刻写此名,足以体现后人对两位旷世大儒的尊重。两个侧门旁边的墙壁上,分别书“道接子舆”“学贯濂溪”字样。两程祠为三进院落,分别为棂星门、诚敬门、道学堂。道学堂是祭祀两程的正殿,入门便看到两程的塑像和牌位,上挂宋理宗敕封的“理学亢宗”匾额及康熙钦赐的“学达性天”匾额,光绪皇帝赐匾“伊洛渊源”、慈禧太后赐匾“希踪颜孟”也悬挂于道学堂。两程祠坐北面南,整体布局以中轴为线,结构严谨对称,祠内石碑林立,古柏参天。

评价

“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先生出,倡圣学以示人,辩异端,辟邪说,开历古之沉迷,圣人之道得先生而后明,为功大矣。”

历史背景

两程所开创的理学,最初在北宋是一个较小的学流派,被朱熹加以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具有比较严密逻辑体系的学说之后,程朱理学从此便在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思想领域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2] 。自北宋至清末,理学在中国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统治地位达700余年,这都和两程有着直接的联系。能使儒家的学说在古老的中国重新树立了自己的权威,说明两程确有旷世奇才。一种学说之所以能长期独尊于百家之上,不仅仅是靠统治者的青睐与强力推行,如果它本身不具备征服人们思想的精神力量,没有自己的生命力和生存价值,肯定不可能长期延续下去。

行业地位

在学风上,两程提出了“穷经以致用”的主张,突破了汉学不敢独立思考的墨守成规的治学方法,不失为一大进步。当然,在理学后来被定为属于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以后,就长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妨碍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开放,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故其消极面仍然是不可忽视的。两程之所以能成为旷世大儒,除了与他们自身的渊博学识分不开外,也与他们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两程出身于“名门望族”。他们的高祖程羽,是宋太祖赵匡胤手下一员将领,也是赵光义的幕僚之一,以后又做过宋真宗的老师,官至兵部侍郎,死后赠封少卿。曾祖父曾任尚书虞部员外郎,祖父则为吏部尚书。两程的父亲程 又以世家的荫庇,照例做了一个“郊社斋郎”,得到了晋升机会,由此起家,连续做了几十年的中央和地方官,官至太中大夫,到了暮年,才因老病退休。

视频

程门立雪发生地,洛阳的两程故里,我们去看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