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生智慧經典:了凡四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華人生智慧經典:了凡四訓 |
《中華人生智慧經典:了凡四訓》在民間被廣泛傳閱。考慮到此書流通的廣泛性,我們在評註此書時,以淨空法師講述的《了凡先生家庭四訓講記》中的原文為底本,並對原文進行了仔細的校對。為了便於大家的理解,袁了凡的《了凡四訓》分為原文、注釋、點評三部分,並且彼此照應。段落的劃分,我們遵循既要便於點評又要照顧文意敘述完整的原則,突出文章的層次感。《了凡四訓》的注釋力求詳盡,並做到有根有據。因為原文涉及到很多傳統文化名詞概念,不易於讀者的閱讀和理解,所以我們在注釋的過程中,儘量將相關的背景知識作一簡明扼要的介紹。《中華人生智慧經典:了凡四訓》的點評部分,儘量照顧到文章的原意,對原文予以解讀、評點和闡發,並結合歷史典故,相互印證推演,這樣可以加深理解,同時也能增加閱讀的趣味性。
基本內容
書名:中華人生智慧經典:了凡四訓
類型:人文社科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語種:簡體中文
ISBN:9787101093476
作者:袁了凡
出版社:中華書局
頁數:202頁
開本:16
品牌:中華書局
內容簡介
《中華人生智慧經典:了凡四訓》是在社會上廣泛流行的—本勸善書。《中華人生智慧經典:了凡四訓》一經問世,便受到人們的喜愛,成為人們修身立命的理論指導。《中華人生智慧經典:了凡四訓》主要闡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講述「趨吉避凶」的方法;強調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積善累德、謙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夠求福得福,善報無盡。《中華人生智慧經典:了凡四訓》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學說,運用因果報應、福善禍淫之理,闡明忠孝仁義、諸善奉行以及立身處世之學。通過對此書的閱讀,我們可以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感性的認識,從而一窺儒、佛、道三家之學的梗概;同時也對我們個人品格的修養大有助益。
圖書目錄
第一篇立命之學
第二篇改過之法
第三篇積善之方
第四篇謙德之效
序言
明代袁了凡所著的《了凡四訓》,是在社會上廣泛流行的—本勸善書。該書一經問世,便受到人們的喜愛,成為人們修身立命的理論指導。該書主要闡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講述「趨吉避凶」的方法;強調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積善累德、謙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夠求福得福,善報無盡。該書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學說,運用因果報應、福善禍淫之理,闡明忠孝仁義、諸善奉行以及立身處世之學。通過對此書的閱讀,我們可以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感性的認識,從而一窺儒、佛、道三家之學的梗概;同時也對我們個人品格的修養大有助益。
《了凡四訓》,顧名思義,該書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四篇文章來自袁了凡不同的著作,其中「立命之學」是袁了凡晚年總結人生經驗以訓誡兒子的《立命篇》;「改過之法」和「積善之方」是他早年著作《祈嗣真詮》中的兩篇「改過第一」和「積善第二(又名《科第全憑陰德》)」;「謙德之效」是他晚年所作的《謙虛利中》。四篇文章各自獨立成文,而義理又一以貫之,強調命由我作、善惡報應之理。這四篇文章在組成此書之前,就已在社會上廣泛傳播,並被多部書籍收錄。在清代初期的《丹桂籍》上,這四篇文章被稱為《袁了凡先生四訓》。隨着在民間的流通,這些文章有被簡化的傾向。
「立命之學」一文中,袁了凡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切身體驗,現身說法,以論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袁了凡首先敘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童年棄文學醫,因偶遇異人預言他能夠通達仕途,於是重燃讀書考取功名的想法,之後袁了凡的人生境遇與所測算的命運毫釐不差,由此他更加堅信命由天定,終日消極懈怠。後來機緣巧合,他拜訪了雲谷禪師,領悟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立命之學,乃知宿命論的錯誤,從此開始積功累德,自求福報,而且頗有靈驗。
「改過之法」,主要論述在行善積德之前,須先端正自己的心念,將自身缺點一一改正。具體方法是要「見賢思齊」,以古之聖賢為榜樣;敬畏天地鬼神,不起絲毫邪念;立定決心,勇於改過。其關鍵在於永存善心,只此一點,則邪念不生。
「積善之方」,列舉大量事例,予以說明「積善餘慶」的道理,對於何謂真善、至善作了充分的論述說明,並將善行分門別類,一一展開論述,基本統攝了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
「謙德之效」,舉「天道」為例,以說明「人道」抑滿扶謙的道理。告誡世人要謙虛謹慎,恭敬卑下,虛己待人,並列舉事例加以論證。進一步強調,「抬頭三尺,決有神明,趨吉避凶,斷然由我」的理論主旨。
作者袁了凡,生卒年不詳,名表,後改名黃,字坤儀,又字儀甫,號原為學海,因拜訪雲谷禪師後,得以領悟「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立命之學,便立志多做善事,積功累德,以扭轉自己的命運。從此袁了凡不願再做一個受制於天命的凡夫俗子,因而改號為「了凡」。袁了凡是江蘇吳江人,又有資料稱其為浙江嘉善人。據日本學者酒井忠夫考證,袁家祖居嘉興陶莊(明代併入嘉善縣),元末時家境富足。明初,因燕王朱棣奪取皇位,發生「靖難之役」,袁家因與反對燕王的人有交往,而受到牽連被抄家。袁了凡曾祖的父親倖免於被捕,開始四處奔走逃亡,後定居於江蘇吳江。袁了凡的曾祖袁顥作了吳江縣徐氏的女婿,併入了吳江籍,著有《袁氏家訓》以訓導袁氏後人。袁了凡在《了凡四訓》中,稱與其一同參加會試的嘉善縣書生為「同袍」,另據清人彭紹升所作的《袁了凡居士傳》記載,袁了凡的先祖入贅到嘉善縣,所以他得以補為嘉善縣學生。
袁了凡博學多才,舉凡天文、象數、水利、兵政、堪輿、星命等學無所不通。隆慶四年(1570),袁了凡中舉人;萬曆十四年(1586),中進士,並被任命為寶坻知縣。在任期間,袁了凡勤廉愛民,為民謀利,主持興修水利,構築堤防,防禦水災侵襲,鼓勵百姓開荒耕種,並免除雜役,以利民生。七年後,袁了凡擢升為兵部職方司主事,掌天下輿圖,以周知險要,官居正六品。當時適逢日本侵犯朝鮮,應朝鮮的請求,明王朝派兵前往,袁了凡被任命為「軍前贊畫」,負責輔助謀劃,贊畫戎機。當時是提督李如松掌握兵權,許以高官厚祿誘騙倭寇和談,倭寇信以為真,沒有防備,李如松於是發動突擊,打敗倭寇,攻下了平壤。袁了凡不認同李如松施詐的做法,也不滿他手下士兵濫殺平民,於是義正辭嚴地當面指責李如松。李如松不聽其言,隨意調動軍隊,後來果然吃了敗仗,為給自己開罪,他便捏造罪狀,彈劾袁了凡,袁了凡也很快就在「拾遺」任內被罷免。罷官回家後,袁了凡更加誠懇地行善,直到七十四歲去世為止。明熹宗天啟年間,他的冤情得以大白於天下,朝廷追敘他征討倭寇的功績,贈封「尚寶司少卿」的官銜。袁了凡家裡並不富有,但卻樂善好施,在家每天誦經持咒,學習禪觀。袁了凡除著有《了凡四訓》之外,尚有《曆法新書》、《皇都水利》、《評註八代文宗》、《靜坐要訣》、《祈嗣真詮》等著作。
作為一本勸善書,《了凡四訓》在民間被廣泛傳閱。考慮到此書流通的廣泛性,我們在評註此書時,以淨空法師講述的《了凡先生家庭四訓講記》中的原文為底本,並對原文進行了仔細的校對。為了便於大家的理解,本書分為原文、注釋、點評三部分,並且彼此照應。段落的劃分,我們遵循既要便於點評又要照顧文意敘述完整的原則,突出文章的層次感。本書的注釋力求詳盡,並做到有根有據。因為原文涉及到很多傳統文化名詞概念,不易於讀者的閱讀和理解,所以我們在注釋的過程中,儘量將相關的背景知識作一簡明扼要的介紹。本書的點評部分,儘量照顧到文章的原意,對原文予以解讀、評點和闡發,並結合歷史典故,相互印證推演,這樣可以加深理解,同時也能增加閱讀的趣味性。其中不乏我們自己的一己之見,一併寫出,與讀者一道分享。限於個人學識,謬誤之處,在所難免,還望方家和讀者批評指正。
評註者
2013年2月[1]
參考文獻
- ↑ 命運就掌握在自己手裡豆瓣讀書網,2016-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