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国东盟珍贵树种种苗繁育基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国东盟珍贵树种种苗繁育基地2010年11月10日,中国—东盟珍贵树种种苗繁育基地在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挂牌成立。目前繁育基地建有200多亩的育苗场地、2栋组培楼和1个实验室,主要开展苗木组培、新品种选育、良种培育等繁育及科学研究,每年可向社会提供红椎、格木、降香黄檀、柚木[1]等珍贵树种苗木200万株。

相关资讯

热林所主持的“南方主要珍贵树种良种选育和高效培育技术”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近日,中国林学会通报了第十三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的评选结果,热林所徐大平研究员主持的“南方主要珍贵树种良种选育和高效培育技术”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项目针对当前我国南方地区珍贵树种良种壮苗缺乏,高效培育技术落后以及产业化发展缓慢等问题,选择降香黄檀、西南桦、柚木、红锥、桢楠、檀香、闽楠、樟树[2]等具代表性的8个珍贵树种,系统开展了良种壮苗产业化生产、人工林规模化高效培育、大径材可持续化经营以及心材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等研究内容,历时15年,主要技术成效如下:

1、构建了南方主要珍贵树种多性状(生长、干形、抗逆、材性等)、多水平(种源、家系、无性系)综合选育技术体系,选育并获审(认)定林木良种19个。收集并保存珍贵树种种质资源2700份,在南方7个省区营建种质资源保存基地185 hm2,筛选出优良种源27个,优良家系47个和优良无性系79个;获国家审定林木良种2个,省级审定林木良种14个,省级认定林木良种3个,良种的胸径、树高和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14.8%-27.4%、13.0%-25.7%和23.1%-68.1%。

2、攻克了南方主要珍贵树种壮苗繁育技术,实现了主要珍贵树种良种壮苗的规模化培育。突破了降香黄檀、红锥、檀香等难生根珍贵树种组培扩繁技术,攻克了樟树体胚发生技术,优化了降香黄檀、西南桦、柚木、桢楠等珍贵树种无性扩繁技术,解决了制约南方主要珍贵树种良种规模化繁育的关键技术难题;集成了种实处理、基质配方、寄主配置、精准施肥和生长调控的壮苗培育技术体系,建立降香黄檀、西南桦、柚木、桢楠、闽楠、樟树等年产100万株以上的优质种苗扩繁生产线8条,实现了主要珍贵树种优良品系的规模化快繁,繁殖效率提高50%以上,苗木质量提升51.2%-133.3%,育苗成本降低45%以上。

3、建立了南方主要珍贵树种立地质量评价与选择体系,引领珍贵树种适地适树适品系栽培。首次系统提出降香黄檀、西南桦、红锥、桢楠、闽楠、樟树等适生栽培区划,划分了降香黄檀、柚木、西南桦、桢楠、闽楠、樟树等立地类型,揭示了柚木、西南桦、樟树人工林生长规律,编制了西南桦、樟树主产区立地指数表,实现了珍贵树种栽培立地、树种、品系的精准匹配。

4、提出了南方主要珍贵树种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了林分生长与木材质量的双提升。集成了配方施肥、混交配置、密度调控、寄主选择、无节材控制、林下植被管理、目标树培育等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在降香黄檀、西南桦、红锥、柚木、桢楠、闽楠、樟树、檀香等主要珍贵树种上实现了示范应用,树高、胸径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2.1%-98.8%和26.2%-35.8%,无节良材和大径材比例分别比对照提升20.8%-22.1%和54.6%-67.1%。

5、揭示了降香黄檀、柚木和檀香心材发育规律,研制了降香黄檀和檀香心材促生技术,显著缩短培育周期。探明了珍贵树种心材形成的初始年龄、心材主要代谢产物以及心材形成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乙烯和过氧化氢(H2O2)是降香黄檀心材形成的重要信号物质,研发出加速降香黄檀、檀香等珍贵树种心材促成技术,技术应用后使5年生树木具心材的单株比例超过80%。

项目技术成果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江西、湖南、四川、贵州、重庆等10个省区规模化推广应用,应用面积超过9万hm2。审(认)定林木良种19个,填补了长期以来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珍贵树种无良种的空白;鉴(认)定科技成果23项,制定技术标准16项,获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件,国家发明专利18件,发表学术论文267篇(SCI收录48篇),出版专著7部,培养研究生45人,培训各类技术人员2000人次,近三年新增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5亿元,为推动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珍贵树种的规模化发展,支撑林业行业“保障木材供给安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是我国林草行业唯一的全国性科技奖最高奖项,在引领广大林草科技工作者,弘扬梁希科学精神,促进林业和草原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珍稀物种柚木种子育苗及栽培技术 ,搜狐,2023-02-19
  2. 樟树的资料介绍,搜狐,2016-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