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及其演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及其演变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及其演变》是2009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图书信息

书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及其演变

出版社: 广西民族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6月1日)

平装: 411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36357921, 7536357923

条形码: 9787536357921

尺寸: 20.8 x 14.6 x 2 cm

重量: 458 g

作者简介

肖宏发,1965年11月生,瑶族,广西资源县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历史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唐史学会和广西历史学会会员。198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后曾随陕西师范大学赵吉惠教授学习史学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从事史学理论、中国文化史和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参与国家星火项目1项,获得过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2项,出版《历史学的反思》等专著2部、《两唐书辞典》等合著4部,发表《评史学无用论》等论文24篇。共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西高校优秀社科成果奖各1次、广西民族学院优秀社科成果奖2次。有3门课程获校级精品课程,《中国文化史》获广西高校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共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4次、广西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二等奖1次和三等奖3次、广西民族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及其演变》兼有专著和教材性质,以历史为纲,以方面为目,把朝代的更替、文化发展的阶段性、文化的具体内容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上起于原始文化艺术,下迄1911年封建社会结束而略有延伸,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宗教、文学、史学、艺术、科技、制度等。分为文化与环境、上古三代、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八章,既展现了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又照应了朝代的更替,也展示了中国文化发展的阶段性、整体性、逻辑性和规律性,克服了按方面或按朝代叙述、忽视中国文化发展历史的阶段性、整体性和规律性的弊病。

目录

第一章 中国文化生息繁衍的地理环境

第一节 中国文化产生的自然和历史地理环境

一、中国的历史地理环境

二、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三、自然和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总体影响

第二节 中国文化产生的经济地理环境

一、中国经济地理环境种类

二、中国农业自然经济环境

三、农业自然经济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三节 中国文化运行的社会政治环境

一、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二、宗法制长期延续的原因

三、“君父一体、家国同构”社会政治环境的优劣

第二章 上古三代,由神到人——中国文化的孕育与产生

第一节 原始上古,中国文化的孕育

一、中国文化的起源

二、原始物质文化

三、原始精神文化

第二节 夏商西周,由神到人——中国制度文化的产生

一、甲骨、青铜文化艺术

二、巫、史、祝、卜——中国第一批文化人

三、由神本文化走向人本文化

第三节 《周易》和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国观念(思想)文化的产生

一、《周易》和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二、阴阳五行学说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三章 春秋战国,多元私学——亡p国文化自由的少年时代

第一节 道家学说

一、自然无为的老子学说

二、逍遥无羁的庄子学说

三、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和稷下学派

第二节 儒家学说

一、以“仁”为核心的孔子学说

二、“民贵君轻”的孟子学说

三、兼纳百家的荀子学说

第三节 百家争鸣,和而不同

一、“兼爱”、“尚同”的墨家学说

二、“变法”与“专制”的法家学说和韩非

三、其他私学简介

四、百家争鸣,和而不同

第四节 科学技术和文史艺成就

一、文化域分

二、春秋战国的科学技术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史艺成就

第四章 一秦两汉,实践整合——中国文化主流的确立

第一节 思想文化的实践整合

一、东周人四海一家的愿望

二、秦始皇一统天下与“焚书坑儒”

三、从黄老无为到“独尊儒术”

四、经学兴起与经今古文之争

五、谶纬盛行与王充反神

第二节 秦汉的科技与教育

一、《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

二、天文地理

三、中医药学

四、司南与造纸术

五、秦汉建筑

六、农学: 《汜胜之书》与《四民月令》

七、汉代教育

第三节 壮阔的文史艺成就

一、歌功颂德的汉赋

二、朴实生动的汉乐府

三、观照古今的史学

四、豪迈雄健的艺术

第五章 魏晋六朝,多元激荡——中国文化的多元走向

第一节 名教危机与玄学崛起

一、社会动荡中的名教危机

二、玄学崛起——儒学危机中的道学复兴

三、玄学影响下的文学理论与自然科学

第二节 佛教东来与华化

一、东汉佛教东来

二、魏晋南北朝佛教华化

三、佛教华化中的寺院建筑和石窟艺术

第三节 道教创立与发展

一、东汉道教创立

二、魏晋南北朝道教发展

三、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思想

四、道教与中国文化艺术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文史艺的自由发展

一、诗歌自由成熟

二、乐府民歌繁盛

三、散文多有佳篇

四、小说混世而出

五、私家修史风行

六、书法日臻完善

七、绘画又上一层

第六章 杨隋李唐,有容乃大——中国传统文化的鼎盛时期

第一节 恢弘雄劲的建筑

一、气象恢弘的两都营造

二、壮观雄劲的帝陵修筑

三、规模盛大的运河开凿

四、千枝竞秀的其他科学技术

第二节 儒、释、道三教共弘

一、道教风靡

二、佛教鼎盛

三、儒学昌隆

四、三教共弘

第三节 科举教育与史学成就

一、盛唐专科教育

二、盛唐科举制度

三、隋唐史学成就

第四节 极情尽致的诗歌

一、极情尽致的诗歌

二、初露尖角的唱词

三、日臻完善的小说

第五节 妙笔化境的书画

一、尽善尽美的书法

二、尽态极妍的绘画

第七章 五代宋元,精雅细腻——中国文化的多彩升华与农牧融合

第一节 理学建构与道教昌盛

一、儒学复兴

二、理学建构

三、理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四、永康学派和永嘉学派

五、宋元道教昌盛

第二节 教育发达与史学鼎盛

一、发达的宋代教育

二、元代社区教育

三、两宋史学鼎盛

第三节 文学新风与市井野俗

一、平易畅达的宋文

二、婉约极致的宋词

三、别具一格的宋诗

四、野俗生动的市民文化

第四节 清淡秀雅的书画艺术

一、五代两宋绘画的全面发展

二、宋代书法

三、元代书画

第五节 朔方冲击与农牧融合

一、朔方冲击与农牧融合

二、元代盛大的中外文化交流

三、辉映千古的元曲

第六节 宋元科技华章

一、宋代三大发明——指南针、活字印刷和火药武器

二、沈括与《梦溪笔谈》

三、绚烂多彩的天文学

四、成就斐然的数学

五、大有发展的医药学

六、总结经验的农学

七、元代地理学

第八章 大明帝清,垂暮新变——中国文化的反省与总结

第一节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一、文化专制与理学至尊

二、清除异己与文字狱

三、科举制度与八股取士

第二节 阳明心学与启蒙思想

一、心外无物的阳明心学

二、人性自然的泰州学派

三、经世致用的启蒙思想

第三节 史学繁荣与考据极盛

一、明代史学成就

二、清代史学成就

三、清代考据极盛

第四节 文化集成与科技总结

一、明清文化大集成

二、明清科技大总结

第五节 小说丰收与戏曲繁茂

一、丰收成熟的明清小说

二、流派纷呈的明清诗文

三、繁茂新变的明清戏曲

第六节 绘画翻新与碑帖并行

一、流派纷呈的明代绘画

二、辉煌落幕的清代绘画

三、碑帖并行的明清书法

第七节 西学东渐与文化新变

一、西学东渐

二、中学西传

三、文化新变

附录: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