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国佛教史上五次法难之后周世宗灭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详细解释中国佛教史上五次法难
图片来自六图网

详细解释中国佛教史上五次法难,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历了五次最严峻的浩劫。不光令佛教文明遭受空前劫难,更对中国很多文物古迹构成了严峻损坏,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是中华文明的大劫难

原文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历了五次最严峻的浩劫。不光令佛教文明遭受空前劫难,更对中国很多文物古迹构成了严峻损坏,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是中华文明的大劫难。

第四次法难发生于后周世宗显德二年(九五五)。世宗为了遵循以儒教为主的控制政策,以佛教寺院僧尼乃构成国家财政上的负荷为理由,下诏阻止私自落发;订立严苛的落发条件,并规矩必须在国家公认的戒坛受戒,否则无效;不许创建寺院或兰若,违反的僧尼,课以酷刑;未受敕额的寺院,一概废毁;民间的佛像、铜器,限五十日内交由官司铸钱,假如私藏五斤以上的,一概处死。总计,废毁寺院三万三百三十六所,很多的佛像及钟、磬等法器被铸成通钱,世称一宗法难。相传世宗下诏破坏佛像时,镇州有一尊铜制观世音菩萨极为灵验,因此无人敢去毁损。世宗乃亲自前往该寺,用斧头砍毁菩萨胸部。显德六年,世宗在北征途中,胸部突发痈疽而身亡。

三武一宗的教难,虽然使得佛教几经浪费而致衰微不振,但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今后的茁壮成长,精深巨大的思想已深植社会民意,普受群众的一定与欢迎,因此,在遭受重重冲击今后,却一直屹立不摇,并很快地复兴佛法;而太武帝等四位帝王的毁法废佛,终究也不免自食恶果,遭到悲痛的报应。

中国佛教通过南北朝的两武灭佛,(即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并没有式微下去,反而在隋唐达到了鼎盛时期。究其外在原因,一是中国处于分裂状况,一国灭佛,另一国仍在兴佛;一是两者都是武力与行政地镇压,对佛教来说是外部力气,一旦外部力气不见,就可以回复。

唐朝后期唐武宗会昌灭佛,是中国佛教的由盛而衰的分水岭。由于唐武宗崇道灭佛,毁寺减僧,毁掉经卷,使佛教受到毁灭性冲击,使正本唐朝鼎盛的宗派唯识宗、华严宗、天台宗几乎灭尽。后来到了宋朝,天台宗和华严宗才从朝鲜和日本从头迎回论集,初步有点恢复,而唯识宗则一贯式微下去。

五代十国后周的周武帝是灭佛中的一武,不过那是国家分裂,佛教没有再受毁灭性冲击。北宋年间佛教初步恢复,同时儒家的宋明理学吸纳了道家和佛教的思想初步鼓起,三教合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北宋末年的宋徽宗崇道抑佛,想以道教同化佛教,再次给佛教沉重冲击,不过没过多久,他和儿子一同被金国俘虏。但汉地佛教一路式微下去。

明朝的前期皇帝没有灭佛,但是道教,特别是武当的真武道教兴盛起来,反而佛教没有啥影响。到后期的明世宗又初步崇道灭佛,使佛教极度式微。为了佛教的复兴,出现了明末的四大高僧。

清朝后期,基督教和西方文明传入中国,佛教已无力答复,信徒很多丢失。太平天国运动建议拜上帝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十数年,使其地的佛教荡然无存。太平天国消亡后,佛教更是祸不单行,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上书"庙产兴学",自此佛教式微到低谷。[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处,有些虽然信仰他教亦能获得,但毕竟佛教要高超、殊胜多了。

佛教详尽地剖析宇宙人生的问题,目的在使人对人生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一般人对人生的看法,不外乎悲观乐观两种。

而佛教的人生观,严格说来,是既不属于悲观,也不属于乐观的,我们可以勉强称它做:‘中观’。

什么叫‘中观’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叹人生,也不浑浑噩噩地虚掷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扫除一切人生的疑惧、苦闷和误解,而正确地认识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认为众生是一体的,休戚与共的,小我生活于大我之中。因此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对命运操纵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当,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劳,努力奋斗,为了明日,必须献出今天,没有辛勤的耕耘,哪会有丰硕的收获呢?

佛教的戒律,对人的行为并不是死的束缚,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极方面可以止恶防罪,在积极方面能够鼓励救人济世。举‘不杀生’为例,它的真正精神与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杀,而是要去劝人戒杀,一个立志学菩萨道的人,自己杀生固是破戒,就是见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盗’、‘说谎’,更要劝人不要偷盗、说谎,苦口婆心的,不厌其烦的劝人改邪归正。

严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违犯五戒在社会上就不能立足,同时为国法所不容,最后只有身系囹圄,饱尝铁窗滋味。而佛教更认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违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了。(这三类众生的报应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称为恶道。)我们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够了,人能不杀生,社会上就没有杀人命案;能不偷盗,就没有小偷、强盗;能不邪淫,就不会有男偷女娼,破坏家庭伦理的事;能不妄语也就不会有欺、诈、骗等事;能不饮酒,则身心愉快,头脑清晰,不会因一时糊涂而闯祸。(酒有害身体,早经医学一再证明。)如此,这个社会不是宁静、安乐的社会吗?因此我说佛教有净化社会人心的功用。

佛从不生气,或处罚弟子,在佛教经典中,绝对找不到佛发怒而用洪水、瘟疫来处罚人类的。

佛对弟子一直和颜悦色,谆谆教诲,他真的是‘有教无类’——不论老、少、贫、富、贵、贱,同时包括宇宙间每一类众生在内。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时机,对不同资质的众生说最好的道理。[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