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科研楼)原图链接来自 中国农业科学院 的图片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组建于1957年,地处北京市,是国家级社会公益性畜牧兽医综合科技创新研究机构。

研究所以畜禽和牧草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动物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和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等学科的应用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着重解决国家全局性、关键性、方向性、基础性的重大科技问题。

根据2017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1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47名。研究所有畜牧学、兽医学、草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饲料科学3个博士生培养点。研究所拥有5个国家级科研部门、8个省部级科研部门以及6个研究所研究室,下属3个公司   ,其中中心实验室拥有大型仪器设备160多台(套),总价值6500多万元。  

历史沿革

195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始建,隶属农业部

1965年冬,因“四清”运动科研工作开始受到影响和冲击。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全所的科研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1970年,根据中央的决定,畜牧所原建制下放到青海

1973年下半年,中国农林科学院畜牧所筹备组(养猪研究所)在北京原畜牧所旧址正式成立。

1975年末,实验室建设、农村基点工作,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工作都取得较大进展,已能开展一些初步的猪、鸡生产和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的科研和技术工作。

1977至1978年,筹备组的工作速度加快,科技人员得到了补充,实验室和猪、禽舍的改造和建设取得成效。

1978年,根据上级决定,畜牧所由青海迁回北京,在养猪所的基址上取消了养所的名称,恢复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建立了养禽、营养、饲料、繁殖、品种资源、遗传育种和养猪等7个研究室。

200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更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2]

2013年7月,研究所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试点。

2014年3月,成立农用林业与可持续畜牧业联合实验室

2015年1月,牵头成立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全国研究与协作网络。7月,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通过“2+2”复评审和扩项评审。8月,农业部转基因动物及饲料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通过国家“2+1”现场复评审。  

2016年5月,研究所奶牛提质(节本)增效牧场示范基地成立。10月,成立中心实验室,集中大型仪器设备。12月,所承担的农业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与农业部奶业技术研究实验室建设项目通过竣工验收,畜禽遗传资源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通过“十二五”建设评估。

人员编制

根据2017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47名,博士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66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8名,国家级“百千万人才”6名,中国农科院特聘一级和二级学科杰出人才14人。

视频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相关视频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2021年元旦联欢会
时政要闻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到汤原县考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