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国古代的椅子有什么讲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椅子

来自网络的图片

中国古代的椅子有什么讲究?数千年来,中国古典家具始终与社会的政治、文化及人们的风俗、信仰、生活方式等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比如中国古代的椅子,它便是中国礼仪和等级名分的象征。[1]

在古代,只有男子才有坐椅子的权利,女子不能坐?古代的椅子,到底有哪些讲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传统的椅子在设计上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华丽的外表,以及简单实用的结构。

但是,也具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进一步创新改进,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自由的文化环境,文化在椅子的发展过程当中具有很大的影响文化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椅子的发展。

不同的文化状态下的椅子风格也不尽相同,自由的文化有助于新文化的融入,有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我们为了获得更加丰富多元的椅子,就需要发展多元文化,就需要一个宽松自由的文化环境。

古代椅子与中国等级文化

早些时候,人们都是“席地而坐”,民间使用家具讲究尊卑、长幼、男女。

汉代礼俗基本上沿袭周代,汉代使用的席分长短,长的可以坐三至四人、短的可以坐两人,再短的只可以坐一人。

论等级,一人独坐的席高于两人席,两人席又高于三人席与四人席。

“椅子”这个叫法也是唐代才有的,唐代出现了早期的椅子,是由矮床和胡床兼并融合产生的,椅凳的使用渐渐多起来。

宋代椅子更为普遍,造型和结构都更合理,高度也接近现代,宋元时期一般只有家中男主人或贵宾来访才能使用椅子,妇女及下人只能坐圆凳或马扎。

到了明代,椅子的形式已有很多,如交椅、圈椅、官帽椅、太师椅等等。明清时期,女人可以使用椅子了,但也有一些男女有别的限制。

明代有一种形制较小、造型别致的玫瑰椅,据说是专门放置在闺房中给大户人家的小姐坐的。

中国古典坐具,体现的是一种庄重和典雅的文化,明晚期至清早期的图书版画中,常可见椅子,交椅、圈椅、官帽椅,乃至所谓的太师椅,这些坐具的设计宗旨,并非简单的坐,而是坐的尊严。

中国古典坐具,体现的是一种庄重和典雅,这些坐具的设计宗旨,蕴含着人们坐时的礼仪。

宝座:尤如霸气威严的君主

宝座产于唐朝皇宫,后于宋、元两朝完善并定型,由明朝进入顶盛,古代为皇帝专用御制。

宝座大都形体较大,座面以下的做法采用床塌做法,多用弧腿膨牙、内翻马蹄的形式,突出其稳重大方的特点。

宝椅多在宫廷中皇帝和后妃寝宫的正殿明间使用,后面摆一较大的带座屏风,两边放置香几、宫扇、香筒之类器物,显得格外庄重、威严,即使是摆在配殿或客厅,也要放在室内中心或重要位置,为皇帝和后妃专用,这类椅子很少成对,大都单独陈设。

宝椅大多取材厚重,造型庄重,雕饰精巧,为使用者增添威严之感,尽显现尊贵和豪华气派。

交椅:权势象征,尊贵显赫

交椅是一种很古老的椅子,因椅子腿呈交叉状,故名“交椅”,是可以折叠的交足椅子。

交椅出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

交椅可分为直后背和圆后背两种,其交接部位一般都用金属饰件钉裹,明代的交椅以圆后背为多。

交椅可以折合,便于携带,其座面有皮制与绳编两种。

据悉,皇帝出行打猎的时候,侍从随身替他扛着的椅子就是交椅,皇帝累了,就命侍从打开交椅坐上歇息,久而久之,交椅成了权力的象征。

中国人在形容一个人的地位时常说坐第几把交椅,“坐第一把交椅”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比如,在历史名著《水浒传》中,宋江 就坐了第一把交椅。

太师椅:唯一用官职命名的椅子

太师椅是古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

太师在宋朝的等级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见太师椅等级仅次于宝座。

到了清代,太师椅成了一种扶手椅的专称,此扶手椅的靠背板、扶手与椅面间成直角,俗称屏背式,样子庄重严谨,用料厚重,宽大夸张,装饰繁缛,这些特征都是为了显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已经完全脱离了舒适,而趋向于尊严。

清式太师椅一般成对陈设于厅堂正中或比较雅致、庄重的场合,后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与庭院中的典型厅堂家具,在陈置上都要求成双配对,或布置于供桌两边,或设置于厅堂东、西两边。

官帽椅: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官帽椅其椅子搭脑的造型是宋代官帽的“乌翅帽”形状,官帽椅为古代官吏使用。

官帽椅,因椅子造型酷似古代官员的官帽而得名,此种形式的椅具始于宋元明三个时期。

官帽椅有“四出头”官帽椅和南官帽椅两种:

四出头官帽椅:是一种搭脑和扶手都探出头的椅子,这种搭脑出头的样式,模仿宋代所戴的帽翅形态而得名,故称“官帽椅”,现在称为“四出头官帽椅”。

南官帽椅:搭脑及扶手不出头的是南官帽椅,它除了搭脑和扶手都不出头外,余者与四出头官帽椅相同,南官帽椅出生于明朝,是依据明朝官帽样式而出现的一种家具椅。

这条曲线圆滑、流畅似罗圈,它的椅背搭脑,与元代的圈交椅很相似,一条曲线顺势滑至前方,形成两只扶手。

扶手两端或出头向外翻卷,或者不出头、直接与 鹅脖相接而下,成为一个整体。

禅椅:尤如修行深远的禅师

禅椅,最初来源于禅宗的修行所需,是古代禅师禅坐的特定椅子,名为“禅椅”。

禅师于房中打坐,堂间说法,常结跏跌坐,巍峨庄严。

禅椅的构造与普通的椅子不同,它适合禅师盘腿而坐,并能使禅师腰部抵直,坐成标准的打坐姿势。

随着禅宗文化的不断深入,禅椅也渐渐深入人心,尤如幻化成一位修行深远、道行高深的禅师,带着一股“禅”与“道”的韵味。

禅椅的宽大,如同禅师空灵宽阔、能容纳万物的心胸一般,禅椅的形制肃穆,与禅师冥思、宣教的氛围不谋而合,禅椅的线条简练、不事雕琢,就像禅师简朴、不求名利的性格。

禅椅的坚固耐用,如同禅师坚韧不拔的品质。

禅椅,委婉含蓄、干净简朴的曲线,若有若无、若虚若实,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与虚无空灵的禅意,处处体现出一位得道高僧的品格和气质,值得细细品味。

玫瑰椅:知性文雅的千金

玫瑰椅在古典座椅中属于知性文雅的代表,造型通透轻盈,宛如清水出芙蓉。

不过,此“玫瑰”非象征着浪漫的玫瑰花,而是美若瑰玉的“玫瑰”,与名字匹配的是,玫瑰椅也是古代小姐闺房的御用座具,因此还有一种名称曰:“小姐椅”。

因为,把玫瑰椅比喻成知性文雅的千金小姐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在周庄著名的沈宅里,女眷客厅所陈设的椅子就全都是玫瑰椅。

古代女子坐在此种椅子上,必须坐姿端正、腰背挺直,坐椅面三分之一的位置,以体现大家闺秀的教养。

坐具为适宜社会生活习惯难免变迁,但所不变的,或许便是中国文明眼中的那种朴素之道和“上古天真”,而这实际是一种文化的渗透与传承。

这大概,才是中国文化中真正的“坐”与“倚”。

椅子的从无到有,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在漫长的发展当中,它已经不是一把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具,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椅子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起居方式,改变了我们的礼仪制度,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塑造有很大的影响,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