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国古舆服论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古舆服论丛

中国古舆服论丛是从各个侧面对中国古代的车制、马饰、冠、服、化妆作了深入的研究。

简介

书 名:中国古舆服论丛

类 别:艺术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作 者:孙机

定 价:280.00元

出版时间:2001-12

基本内容

作者: 孙机

简介 ······

目录:

上编

始皇陵2号铜车对车制研究的新启示

略论始皇陵1号铜车

中国古独辀马车的结构

中国古马车的三种系驾法

“ 弓形器”的用途和定名

“ 木牛流马”对汉代 鹿车的改进

唐代的 马具与马饰

深衣与 楚衣

洛阳 金村出土银桌衣人像祖属考辨

进贤冠与武弁大冠

汉代军服上的徽识

说“紫金”

幞头的产生与演变

南北朝时期我国服制的变化

唐代妇女的服装与化妆

中国古代的革带

下编

两唐书舆车服志校释稿

作者简介 ······

孙机,1929年9月28日生于山东青岛,文物学家。

1949年,孙机自尚未解放的青岛来到北京,进入 华北军政大学学习。1949年11月分配到 北京市总工会工作,任干事。1950年调北京市总工会宣传部文艺科工作,任北京业余 艺术学校工人部副部长。1955年考入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0年毕业后在北大历史系资料室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北大“ 五七干校”劳动。1979年调 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工作。1983年被评为副研究馆员,1986年评为研究馆员。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 政府特殊津贴。

1951年,孙机开始从沈从文先生学习 中国古代服饰史,曾协助沈先生整理 中国古代铜镜。进入北京大学之后,长期在 宿白先生的指导下用考古学的方法研究汉唐时期的 中国文物。几十年来,孙机运用文献与实物互相对照、互相印证的方法,在古代舆服、科技史方面取得了 令人注目的成绩。他所撰写的 《中国古舆服论丛》一书中,就 通天冠、进贤冠等古代冠冕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对 中国服装史上若干重大的变革,如南北朝后期我国服装由 单轨制变为 双轨制,辽、金、元、 清服制政策的区别等,均根据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做出了较透彻的分析;他所提出的中国古代车制发展的三个阶段说,为中国古车本土起源说提供了很有力的证据,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84年在威尼斯召开的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学术讨论会上,英国科学技术家 李约瑟先生对他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中国服饰博物馆曾聘他为设计委员,北京 服装协会选举他为理事。他还应邀担任了我国第一座古车博物馆—— 山东淄博古车博物馆的整体设计工作。

孙机对 中国古代科技文物的研究投入不少力量,分别对农牧、纺织、计量、矿冶、交通、医药等文物加以整理分析,并在 南开大学历史系开设了“科技文物”专题课。他认为,历史如果仅仅描述政治、经济、 兵制、赋役等,而不对当时的日常生活、文化背景有所阐发,则历史往往只是一个骨架,而显得不那么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因此他的 《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一书,对考古发现的数量巨大、门类繁多的汉代文物,进行了总结性的全面清理。书中他将“汉代文物”改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就是旨在揭示这一文物的生产技术以及由此而反映出来的汉代 社会文化现象。该书是一部份量很重,质量很高的汉代文物研究专著,受到中外学者的好评。    孙机于1990年被文化部聘任为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一些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的器物经他辨识而重显异彩。特别是 历史博物馆一般藏品中的一尊五代时期的瓷人,经他鉴定实为 茶神陆羽像,是我国茶艺史上极重要的资料。他对传世名画的考订有独到见解,特别是他初步证明 周昉《 簪花仕女图》是五代时期的作品,而元 王振鹏《 金明池争标图》可能取材于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已佚的后半部分,为了解《清明上河图》提供了线索,令人对这些传世名画的年代、内容有了新的认识。他对古代东西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研究,也多有发微。他撰写的有关东西文化交流的论文收入 《中国圣火》一书,受到专家肯定。

孙机还与人合著有《文物丛谈》、《寻常的精致》。《孙机谈文物》由台北三民书局出版。他还担任《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编委兼古器物分支副主编。1995年12月被聘任为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

参考文献

  1. 中国古舆服论丛豆瓣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