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拉祜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拉祜族

杨春编著的《中国拉祜族》是“中华民族全书”之一,《中国拉祜族》力求充分展示拉祜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全面探寻拉祜族波澜起伏的历史轨迹,深刻揭示拉祜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真切反映拉祜族生机勃勃的发展前景,积极推进拉祜族走向未来的团结进步。

简介

《中国拉祜族》的编写尽可能吸取最新研究成果,从民族概况、物质文化、民间文化、社会文化、信仰文化、文化传承、族际交往、文化人物、对祖国的贡献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向读者展示拉祜族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展示拉祜族优秀的文化精髓,以及拉祜族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景。拉祜族历史源远流长,有丰富的历史传说。传说拉祜族祖先原来是过着狩猎的生活,为了追逐窜入南方密林中的一匹马鹿,发现了水草茂盛的草原,而开始从北向南迁徙。其服饰兼具早期北方游牧文化和近现代南方农耕文化双重风格的特点,也反映了这种历史和文化的变迁。据考,拉祜族应源于古氐羌系统,属于古氐羌遗裔之一,生活在青海湖流域一带,早期过着游牧生活,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举族迁入云南。有人认为,远在二千年前的西汉时代,游牧于滇西洱海地区的“昆明”或“昆明之属”,可能就是包括拉祜族在内的彝语支某些民族的先民。当时的“昆明”人还处在“无君长”的原始社会,过着以氏族为单位的狩猎生活。历史上拉祜族以擅于猎虎而闻名。在巍峨的哀牢山和无量山区,无数碧绿如茵的草坪坡地,便是他们驰骋游牧的场所。

评价

两汉时,拉祜族先民曾活动于滇东,后又迁居滇中。三国至唐代,生活在今天大理州巍山等地。公元八世纪,云南南诏政权崛起以后,拉祜族先民被迫大规模南迁。《新唐书·南蛮传下》中称拉祜族为“锅锉蛮”,这是拉祜族先民作为单一族体在古代文献中的最早记载。宋元时期,拉祜族先民不断向南迁徙。元代《经世大典·招逋总录》有“罗黑加”。这是有据可考的关于拉祜族先民居地的最早记载。由此可知,至少在13世纪时,拉祜族已经形成单一民族。到18世纪以前,拉祜族就已大致居住在现今所分布的地区。在周围汉族、傣族 封建制生产方式的影响下,由狩猎生活进入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随着经济生产的发展,拉祜族社会缓慢地向封建制转化。生活习俗等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汉、傣两族的影响。[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