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文化研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文化研究》创刊于1993年,季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语言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据中国知网2019年第01期期刊内页显示,《中国文化研究》编辑委员会拥有编辑委员21人、学术顾问11人,设主编1人、副主编1人、编辑部主任1人。

据2019年6月25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文化研究》总被下载968701次,总被引14079次,出版文献共2601篇,(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626,(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468。据2019年6月2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文化研究》载文量为1872篇,基金论文量为314篇,被引量为2701次,下载量为40624次,2015年影响因子为0.27。

办刊历史

1993年,《中国文化研究》创刊,由北京语言学院主办,发行两期。

1995年,该刊刊期为季刊。

2002年,该刊由北京语言大学主办。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1]

2017年,该刊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哲学与人文科学(13种)首批网络首发期刊。

主要栏目

《中国文化研究》主要设有中国文化论坛、百年文化思潮、哲学研究、名家序跋、讲子研究、当代学人、文化名人研究、文化与艺术。

报道范围

《中国文化研究》主要报道以下领域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中国传统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民俗学、艺术、审美文化以及文化地理、文化传播、中外文化交流、国际汉学研究等。

读者对象

《中国文化研究》主要读者对象是传统文史哲、中国当代文化以及国际汉学研究感兴趣的专家学者及广大爱好者。

人员编制

据中国知网2019年第01期期刊内页显示,《中国文化研究》编辑委员会拥有编辑委员21人、学术顾问11人。

学术交流

1999年4月,“中国文化与汉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文化研究》主编主持。

2005年6月17日,由《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汉学研究、海外与中国”学术座谈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召开。

2006年5月20至21日,由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共同举办的“文学研究高层论坛—文学研究与机制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据2019年6月25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文化研究》出版文献共2601篇。

据2019年6月2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文化研究》载文量为1872篇,基金论文量为314篇。

影响因子

据2019年6月25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文化研究》总被下载968701次,总被引14079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626,(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468。

据2019年6月2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文化研究》被引量为2701次,下载量为40624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2]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中国文化研究》影响因子为0.27,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4559名,在基础医学类排名(18种)中排第6名。

办刊宗旨

“提倡学术争鸣、推动学术创新”。

领导题词

1993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柳斌;原国家图书馆馆长、名誉馆长、哲学家任继愈;原清华大学思想文化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张岱年;原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季羡林;原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萧乾;北京语言大学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杨庆华为该刊题词。

视频

中国文化研究 相关视频

这些碎片,对研究中国文化有重要意义,大部分却因战乱流失到国外
中国高教学会大学文化研究分会成立大会回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