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国火文化之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火文化之乡

2006年4月,中国首届火文化研讨会在商丘市睢阳区召开,与会30多位专家就燧皇陵在商丘达成了共识。与会专家认为:"燧皇陵在商丘,商丘是古黎丘,是燧人氏作为天皇时,在瞿水、睢水流域的中心都邑。"在这里,长眠着中华"火祖"燧人氏,供奉着"火神"阏伯,这里是中国火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火文化之乡。燧皇陵与阏伯台,成为商丘独特的火文化景观。

2007年,商丘市睢阳区正式启动了中国火文化之乡的申报命名工作。

2009年2月16日,商丘市睢阳区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火文化之乡",并建立"中国火文化研究中心"。

10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拟命名名单。我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苏家作乡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指运用民间文化资源或某一特定艺术形式,通过创新发展,成为当地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并广泛参与的群众文化主要活动形式和表现形式,并对当地群众文化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县(县级市、区)、乡镇(街道)。该称号自1987年创建以来,已成为推动我国民间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丰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公共文化品牌项目。

苏家作乡有两项“国宝”,一项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寨卜昌村明清古建筑群,另一项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龙凤灯舞。此外,该乡还有怀庆皮黄、怀村木耧、四大怀药等市级非遗项目,文化底蕴丰厚。在此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公示名单中,苏家作乡推荐的主体项目是龙凤灯舞。

苏家作龙凤灯舞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它以不同历史时期的民间故事为表现内容。旧时,苏家作人以务农为主。每年春节和火神庙会期间,苏家作人为庆贺一年劳动成果,期盼来年有个好收成,就把龙、凤、麒麟、老虎等象征吉祥的动植物形象制成花灯。除悬挂外,他们还根据一些民间故事,把花灯组织起来,开展了跳舞活动。清代道光二年(公元1826年)是当地的大耍灯节,为取得好成绩,苏家作艺人毋黑旦(大名不详)把龙灯、凤灯结合在一起,在龙凤共舞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数十种伴舞灯,并编排了丰富的灯舞节目,于当年农历二月二十九火神庙会期间演出,这促使苏家作乡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龙凤灯舞。

苏家作龙凤灯舞曾走上央视春晚舞台,惊艳了全国人民。[1]在当地,苏家作龙凤灯舞传承近200年,一直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

近年来,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指导苏家作乡在生活中弘扬传统文化,在实践中赓续文化根脉。平日里,苏家作乡以龙凤广场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文艺阵地,不定期为群众呈现非遗节目展演、红色经典戏曲巡演、书法绘画摄影展、儿童胡琴表演等,吸引了全乡男女老少积极参与。仅在龙凤灯舞表演队伍中,固定表演者就有2500人。该乡还成立了20支近500人的少年龙凤灯舞队。全乡及周边地区可以支持龙凤灯舞道具制作供应的人数达到5000余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