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国环境

中国环境
图片来自epochweekly

中国环境,叙述中国大陆的自然环境生态变迁。[1]

中国历代有识之士,早已警觉到滥用自然资源可能导致严重的生态后果。古人早就告诫,“毋竭川泽,毋漉陂池,毋焚山林”,以免“构木为台,焚林而田,竭泽而渔”。历代也不乏有人指出滥伐森林水灾之间的关系。如果不计后果,用尽资源,最后必然一无所有。明人刘基指出,夺取诸物以自用,可说是“天地之盗”,但要知道如何“善盗”;善盗就是妥善利用自然资源。在人口激增的压力下,为了耕地与粮食,为了建材与燃料,保护的理念难能抵抗开发的需求。急功近利顾不得千秋的利益,使森林在明清时代大面积削减,水土流失,造成难以估算的灾害与损失。

为了增产,人们不惜与山争地,与湖争地,遂令湖山均遭损毁;而森林面积之锐减,尤为显著。整个长江流域的丘陵山地,由于清代人口迅速成长,自乾隆朝开始人潮蜂拥而至,不断地向“深山老林要粮,向湖水要地”,在山区推广高产耐寒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甚至于“无土不垦”的田地。经过数百年的消耗,木材至晚清已供不应求,发生能源危机,不得不将柴灶改为灶。更严重的后果是,江汉平原上的洪涝灾害日益严重。

目录

环境污染

造成中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主因,是伴随着急速发展而来的一次能源消耗大幅上升,而且当中基本上都是燃煤的。就像其他东亚国家,中国是以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而在注重提升工业生产力的情况下,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生态保护和污染控制措拖基本上是没有的。在生物资源方面,中国发展了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以保护受威胁的物种及栖息地。

对于中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存在不同的统计数字:国家环保总局指出2004年污染损失达到GDP的3% ;另有估计认为环境损失达到GDP的5-10% 。 [4] 每年因空气污染死亡的人数达35.8万人 。

据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证实,政府不会再公布绿色GDP数据。华尔街日报称,有关中国经济增长环境成本估算数据,有碍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及形象,而备受争议和过于敏感,一直受到地方政府官员的抵制。

政府反应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保护环境日益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保护环境”被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涉及环保的政府投入也逐年增加,但环保形势任然严峻。

环境保护当局收到的投诉由2002年起每年上升30%,在2004年有六十万宗;而有关环境问题的群众示威亦每年上升29%。

中国领导人开始关注严重的环境问题。1998年三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正式升格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被认为反映出中国政府把环境保护放于更重要的位置。这几年中国强化环境保护法例,并在根治环境破坏上取得一些进展。1999年,中国在环境保护的投入占GDP的1%,预期以后亦会继续增加。中国亦计划于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减少一成排放。北京市更是将大量的金钱投资在污染控制上,以成功地办好2008年夏季奥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