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神话通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作者简介

袁珂(1916—2001),当代中国神话学大师。1946年,任职台湾省编译馆,开始系统化地研究中国神话。到1949年回到四川,继续从事文学暨神话学的研究;1978年调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1984年担任中国神话学会主席。

袁珂先生著述颇丰。1950年,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写了《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山海经校注》《巴蜀神话》(合著)等20多部著作及800余万字的论文。 袁珂先生的多数著作在香港、台湾均多次重印,并且被翻译成俄、日、英、法、意、西班牙、捷克、韩、世界语等多种语言。其作品还被中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入选学校课本。

原文摘录

男性的神和神性英雄开始受到注意而被颂歌,是从原始氏族社会母权制到父权制,乃至父权制确定以后オ有的事。 他们诋毁褒姒并无足怪,因为他们都是士大夫,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出于他们阶级的阶级本性,非要如此不可。就连后来史传的作者也难免不有这些现象。

书评

提到神话,我们能想到的都是一些分散的小故事,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像是零散的故事集。但就是流传下来的这些零散的神话片段,也足以给我们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人向往。并且,神话中有很多超乎想象的神奇物种,比如《山海经》中就记录了很多异兽,从古至今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单是神话中提到一些的设定,比如女娲、龙、凤凰、九尾狐、鲛人、毕方、四大神兽、四大凶兽、昆仑虚、幽都山、从极之渊等,都能激发当今作者们的丰富想象力,创造出许多引人入胜的文学和影视作品。


鲧窃息壤 中国神话的确不像希腊神话那样成体系,确实非常零散。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复杂历史原因。

神话在很早的时候是通过口头传播的,还没有文字记录。等到文字发展到能够完善记录的时候,古代很多神话可能已经被遗忘了。

文字记录下来的神话,没有专门的书籍,都夹杂在不同性质的书里,记录得不完整。很多巫书、诗歌、文学作品、史书以及哲学思想作品里,比如《诗经》《天问》《庄子》《淮南子》《列子》等,都保留了一些神话片段。保存了很多神话素材的《山海经》,就被鲁迅认为是“古之巫书”,《山海经》中的确记录了很多山系有哪些神、应该用怎样的礼仪来祭祀的内容。这些古籍中,又有一部分比如《归藏》《尸子》等在历史上遗憾地佚失了。

文字记录的神话中,一些作者出于特定的目的,会对原始神话进行删改。我国神话学大师袁珂老师在《中国神话通论》中提出了“神话历史化”因素对神话留存的影响。一些历史学家直接对古代神话进行改变并作为历史来记录,所以《左传》里有少皞以鸟纪官,《史记》里记录了舜和他的弟弟象之间的争斗,根据袁珂老师的考据和推测,原始神话中少昊本来就是鸟类,所建立的也是鸟的国,舜则是降服了真实的野象。而那些不符合历史学家需求的神话内容可能就被直接删除了。这样做的后果,不仅模糊了神话和历史的界限,让后人不易分辨,也导致一些原始神话流失了。

所以,古代神话故事,有些在口头传播过程中丢失了,有些虽然记录下来但是并不完整或者被人删改过,记录神话的古籍有一部分也流失了,这些原因都导致我们没法看到那些神话故事的原貌,也让中国神话变得零散。


羿射十日 神话里包含哪些内容? 即使内容零散,保留至今的神话,也为我们留下了研究古代历史发展和思想演变的珍贵素材。神话故事实际上就是古人对世界和大事件的认识和记录,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追求。

神话里首先包含了古人对自然界天地万物的朴素认识,这种认识里有很多拟人化的浪漫想象和解释,也体现着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依赖。比如,天和地怎么出现的?古人解释为盘古开天辟地,甚至盘古死后还化为风云雷电、山川河流,当然盘古的故事是时代稍晚一些才完善起来的,包含后人的不断加工。那太阳和月亮呢,《山海经》里说,羲和生十日、常羲生十二月。另外,在古人眼里,风雨雷电、日月交替、四时变化、山川河流这些自然现象和事物都由各自的神来控制。也就是说,古人用自己能理解和接受的逻辑来解释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用神话故事的形式来表达。

对英雄的崇拜也是神话故事的重点。讴歌英雄事迹是神话里少不了的内容,比如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羿射日除害等。这些英雄都通过非凡的壮举,解决了古人面临的巨大困难,帮助古人恢复了生活秩序,或者给古人的生活带来了帮助。总之,对人类有大功劳的英雄,在神话中都受到赞美和颂扬。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英雄人物,有些是纯粹虚构的,有些却有真实历史人物的影子或者原本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比如治理洪水的大禹、进行农耕种植和寻找草药的神农氏、化成牛斗江神的李冰等。这就符合袁珂老师提到的“历史神话化”趋势,古人对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赋予一定的神性,把他们神话化来表达对他们的感谢、敬意和喜爱。

神话故事中也体现了人民对正义的崇拜和追求。以羿为例子,他除了上射十日之外,还有下除六害的大功劳,所除的六害包括凿齿、九婴、大风、修蛇等,这六个邪恶可怕的怪物都危害人间。另外,河伯每年要娶妇,否则就发动水患危害人民,也是个邪恶自私的神。羿也曾射伤了河伯。羿除六害、射伤河伯,战胜和惩治这些邪恶的神,都为人民主持了正义,立了大功。侠客帮助眉间尺为父母复仇的故事,同样体现着遭受不公平待遇的人民对正义的追求。

神话故事中还表达了对个人抗争精神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比如人们熟知的精卫填海、牛郎织女的故事。


嫦娥盗不死药 神话故事里反映出的古人思想 神话故事不管内容如何奇异,最终都反映了创造神话的人的思想。并且,神话故事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流传过程中也在不断地被加工改变。在神话故事的演变过程中,自然融入了后人的新观点。因此,神话故事的演变,也反映着古代社会的思想转变。

在神话中可以看到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转变。早期的神话有好多都是女性吞食鸟卵生子的情况,比如上古传说中玄鸟生商,说商朝的始祖契就是母亲简狄吞食鸟卵而出生的。这符合母系社会孩子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现象。古神话说“鲧腹生禹”,认为禹的出生知其父不知其母,再到后来,鲧的故事又多了妻子的角色,比如《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里写道,“鲧娶于有莘氏之女”,最后生了禹,这就有了完整的家庭。符合父系社会重视父亲这一脉关系、男子是家庭核心的情况。

在神话中还可以看到私有观念的萌生,以及原始社会解体到国家和阶级社会的产生。为了治理洪水,“鲧窃帝之息壤”,而后“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这就是黄帝把息壤看作自己私有物、不允许别人获取的表现。神话中,炎帝和黄帝之间的战争,黄帝战胜蚩尤的部落,还有大禹治水过程中有其他部落首领的协助、大禹驱逐共工的故事,都显示出他们处于原始部落联盟的状态。尧、舜还遵循部落首领禅让的制度。启开创夏朝后,国家产生,君主的位置也变成了家族承袭,社会状态发生了变化。

嫦娥偷不死药奔月的神话,展示了神话仙话化的现象。这也是袁珂老师提出的一个观点,他把仙话归类为神话的一个分支,认为有些神话融入了仙话的成分,相应的神话人物也染上了仙话色彩。服用不死药能变得长生不老达到升仙的目的,而升仙是仙话中主张的一个个人终极追求。

神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藏,经过几千年的传承,至今仍然拥有强劲的艺术生命力。神话给了我们一个认识和了解古代社会和远古劳动人民想象力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我们能够近距离去理解古人和古代社会,只有深入地了解了神话,才能更好地传承这些文化宝藏。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