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8年9月,1970年图书馆随中国科技大学南迁至安徽省会合肥,是国家科学图书馆的特色分馆。西区“图书馆”三字为启功先生所题。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的馆藏主要包括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学[1]、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动力与电气工程、核科学技术、电子通讯与自控、计算机科学技术等领域。图书馆每年新增中文图书6~8万余册、新增外文图书2000册;每年订购外文原版期刊400余种、中文期刊3000余种,所有馆藏资源均提供OPAC查询。

基本信息

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拥有西区、东区、南区3座馆舍,总面积35000平方米,共有阅览自习座位3000多个。三个馆区7个外借处,其中6个实行每周7天服务, 19个各种性质阅览室,每周5天-7天开放,为在校师生开展外借、阅览、复印等服务,年均接待读者约33万人次。另外在3个馆区都设有图书“统还箱”以方便读者还书。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的文献保障率达到95%以上。另外,图书馆还积极开展与中科院系统、CALIS重点高校、国家图书馆的联系,参与馆际互借服务,通过共建共享渠道,为读者获取急需的文献资料[2]

历史沿革

1958年9月,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成立。

1962年,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藏图书达到30余万册。

1969至70年,图书馆和学校一起从北京迁到安徽合肥。在迁校过程中,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损失严重。中国科技大学第二次创业,图书馆开始新发展。

1978年,图书馆馆藏的种类和数量有了较大的发展,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重点学科专业的文献信息资源。

1997年,西区图书馆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主馆。1999年12月,原合肥经济技术学院整建制并入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南区分馆也随之成立。

90年代,图书馆在继续增加印刷型馆藏的同时,大力发展电子资源建设,逐步建立起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为主体,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文献,包括中外文图书、期刊和报纸合订本、音像制品以及计算机文档等在内的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同时,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逐步建立起比较先进、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

2000年引进了汇文管理系统,实现图书馆业务管理工作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为读者提供所有中外文馆藏书刊的OPAC查询;还建立了Web服务器、汇文服务器、多个数据库镜像服务器,并自行开发了电子期刊导航系统、多媒体[3]教学点播系统、随书光盘系统等。

2004年,中国科学院正式在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查新咨询中心”,在图书馆原有文献检索信息咨询工作基础上,为校内外教学科研及企事业单位提供科技查新服务。

2006年,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成为国家科学图书馆的特色分馆,并在文献资源建设、数字化建设及文献信息服务等方面实现与国科图的无缝集成。

馆藏概述

科大图书馆在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学、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动力与电气工程、核科学技术、电子通讯与自控、计算机科学技术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馆藏。目前图书馆收藏中外文书刊183万册,其中有4000余种印刷型外文期刊和3000余种中文科技期刊。图书馆每年新增中文图书6~8万余册、新增外文图书2000册;每年订购外文原版期刊400余种、中文期刊3000余种,所有馆藏资源均提供OPAC查询。

视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 相关视频

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40周年主题宣传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