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Academy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s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全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研究所成立于1998年12月,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是一个综合性的国立学术研究[1]机构。党委书记是武艰。

简介

截至2021年底,数学院共有在职职工477人, 其中科研人员 241人、管理支撑人员81人、特别研究助理105人、劳务派遣50人;科研人员中包括中科院院士16人、工程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8人。此外,还有客座教授40余人,访问学者每年约450人,研究生约800人。离退休职工约300人。数学院历来重视人才培养,研究院下属的四个研究所是我中国最早被批准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是首批国家批准的博士后流动站之一。目前,共有17个硕士点、15个博士点(二级学科),至今培养研究生近4000人,博士后650余名。

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数学与系统科学,下属有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及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中科院数学科学科教融合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华罗庚数学科学中心、中科院晨兴数学中心和中科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

方向

数学研究所在成立之初,确立了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协同发展的方针。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数学研究所先后分支出若干独立的研究机构,数学所自身也几次调整学科布局。改革开放以后,数学所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兼顾应用数学、计算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其它方向。50多年来,数学所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辉煌成绩。

奖项

如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数学方面全部六项奖中有三项出自数学所; 华罗庚先生的“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数函数论”(1956获奖)开辟了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吴文俊先生的“示性类与 示嵌类的研究”(1956获奖)是拓扑学领域的奠基性工作并有许多重要应用;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研究” (与王元、潘承洞一起于1982年获奖)至今仍然保持国际领先水平;曾经在数学所工作和学习过的人员中有30余人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多人次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华罗庚数学奖、陈省身 数学奖及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等;改革开放后培养的研究生[2] 中有多人已经成为国际知名数学家,其中有5人曾在国际 数学家大会上受邀做45分钟演讲。

宗旨

50多年来,在华罗庚先生以及其他一批造诣精深、潜心致学、 爱所如家的数学家言传身教的带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数学所形成了自己良好的文化传统:自由民主、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 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尊重科学、唯才是举的道德风尚。维护和保持上述优良传统是能够得以不断吸引优秀数学人才、 持续稳定地保持一支高水平研究队伍、攀登数学高峰的基本条件,是建设一流数学研究机构的基本保证,是数学所创新文化 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1998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推动下,四个数学类研究所(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经过整合组建成立了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数学所杨乐院士任研究院首任院长。知识创新工程实施以来,数学所在研究院的领导下,进一步凝练学科目标,明确主攻方向,逐步成为一个以基础数学为主,兼顾应用数学、计算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单纯学术机构。经过几年的发展,数学所在分析数学、数论、代数、几何和拓扑、数学物理、数理逻辑、理论计算机科学以及基础数学的各交叉学科方向都拥有很多优秀的学术带头人,他们瞄准国际数学前沿,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已颇有建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