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国-阿尔巴尼亚关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克强会见阿尔巴尼亚总理拉马原图链接来自 中国政府网 的图片

中国-阿尔巴尼亚关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共和国的关系。阿尔巴尼亚是在1960年代早期中苏交恶中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唯一完全支持中国的东欧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亦在1958年至1978年间,对阿尔巴尼亚进行了长期的经济援助。 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关系彻底破裂。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一书记恩维尔·霍查去世后,拉米兹·阿利雅[1]执政时两国外交关系方才恢复正常。

历史

建交初期

两国政权建交于1949年11月23日[2]。从195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阿提供经济援助。

1958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批准了陈毅李富春的《关于加强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工作领导的请示报告》。批示中说:“认真做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也是我国人民对兄弟国家和民族主义国家的人民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将对外经济援助定位为政治任务。

在东欧社会主义阵营中处于弱势的阿尔巴尼亚,在苏联与南斯拉夫爆发冲突后倾向苏联一方,支持斯大林的政策,并得到了苏联的保护。但斯大林逝世后,继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全面否定斯大林的政策并与南斯拉夫修好,阿尔巴尼亚为了自身利益反对赫鲁晓夫的做法。同一时期,中国也对赫鲁晓夫的“苏联新政”提出批评,并与南斯拉夫断绝外交关系。

建立紧密关系

1960年6月20至25日召开的布加勒斯特会议,苏联共产党和亲苏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或工人党对中国发起攻击。而选择与中共站在同一阵线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也受到苏联的指责。

会议开始前的6月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约见阿尔巴尼亚劳动党领导人的时候,解释了中苏两国共产党间存在的意见分歧及自身意见。6月5日至9日,世界工联理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上苏联和中共政府意见发生分歧。6月17日中苏两国工联理事会代表团会面,苏联代表指责中共政府和阿尔巴尼亚公开中苏两党分歧,企图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6月20日在布加勒斯特会议上,赫鲁晓夫首先攻击中共的政策,包括“支持斯大林时代政策以颠覆苏联”、“大跃进等的国内政策错误”。在保加利亚与会者支持苏联的发言结束后,阿尔巴尼亚党的发言人表示中苏两党的分歧可以在讨论中解决,并不应该放在这样的会议上讨论。并在此后的讨论中明显支持中共。

此后,阿尔巴尼亚更加倾向中国。苏联因此于1961年单方面撕毁对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合同,拒绝其参加华约会议并最终与其断交。而中国与阿尔巴尼亚的外交关系得以加强,周恩来总理访问阿尔巴尼亚时,阿尔巴尼亚每次都会举行10万人以上的群众欢迎集会,领导人经常全部出迎。阿尔巴尼亚领导人访华时,除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外所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到机场迎接,还组织百万人级别的北京群众夹道欢迎。

视频

中国-阿尔巴尼亚关系 相关视频

中国和阿尔巴尼亚的关系
在阿尔巴尼亚困难时期,得到中国长达20年的无偿援助

参考文献

  1. 拉米兹·阿利雅, 名人简历
  2. 11月23日:中国与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建交,国家公园管理局,2017-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