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坜神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坜神社
坜中前身
图片来自miko

中坜神社为当时镇守中坜郡神社,是台湾日治时期新竹州中坜郡中坜街(今日的桃园市中坜区)的神社。二战后原址成为国立中坜高级中学(中坜高中)至今。

建造过程

中坜神社御造营奉赞会于1937年2月21日制定中坜神社设置计画,开始筹备12万元的建设费用选址土地承购等计画。中坜神社选址在中坜市区西北侧的山丘上,可遥望中坜市区中央山脉,地址为新竹州中坜郡中坜街三座屋字三座屋179番地(今日的中坜高中),台湾总督府[1] 于1939年5月5日通过其设立许可。

为了建设神舍神苑,台北市川端町台北园艺商会提供了5,000棵黑松等树木。神社于昭和14年(1939年)10月15日镇座,社格是无格社,祭祀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丰受大神,例祭日10月15日,社掌曾为三森淳男。社纹为15瓣菊花(外圈)和桔梗花(内圈)。此外,当局为强化皇民化运动,于中坜神社镇座前一日举行废除旧惯寺庙的神像升天式。

二战后,中坜神社改为中坜高中,神社原有建物陆续被拆除并改建为校舍,且早期曾以一之鸟居作为中坜高中校门、以社务所作为校史室

建筑配置

中坜神社社境面积18,092坪,中坜神社配置参道混凝土明神鸟居1到2基、灯笼数对、手水舍社务所神职宿舍1栋、石造狛犬1对、神马1基、切妻造神门入母屋造拜殿流造本殿,祝词店神馔殿乐舍祓所揭示场下乘札社号标

遗迹现况

现今中坜高中内仅留存一匹神马塑像外已无任何遗迹,一对狛犬被移到中坜后火车站附近的忠义祠(大墓公)前。

参考文献

  1. 建筑风华,中华民国总统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