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中子星

增加 7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中子星.jpg|350px|缩略图|右|<big>中子星</big>[https://www.kunming.cn/news/upload/resources/image/2020/03/09/386464_670x670.jpg?1583718108982 原图链接][https://www.kunming.cn/news/c/2020-03-09/12865524.shtml 来自 科技日报 的图片]]]
''' 中子星 ''' (英语:neutron star),是 [[ 恒星 ]] 演化到末期,经由引力坍缩发生 [[ 超新星 ]] 爆炸之后,可能成为的少数终点之一。恒星在核心的氢、氦、碳等元素于核聚变反应中耗尽,当它们最终转变成铁元素时便无法从 [[ 核聚变 ]] 中获得能量。失去热辐射压力支撑的外围物质受重力牵引会急速向核心坠落,有可能导致外壳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向外爆发产生 [[ 超新星爆炸 ]] ,或者根据恒星质量的不同,恒星的内部区域被压缩成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
若是 [[ 白矮星]]<ref>[http://www.tanmizhi.com/html/8141.html 白矮星是什么样的存在?停止核聚变的晚年恒星],探秘志, 2019-6-22 </ref>被压缩成中子星,过程中恒星遭受剧烈的压缩使其组成物质中的 [[ 电子 ]] 并入质子转化成 [[ 中子 ]] ,直径大约只有十余公里,但上面一立方厘米的物质便可重达十亿吨,且旋转速度极快。由于其磁轴和自转轴并不重合,磁场旋转时所产生的 [[ 无线电波 ]] 等各种辐射可能会以一明一灭的方式传到地球,有如人眨眼,此时称作脉冲星。
一颗典型的中子星质量介于 [[ 太阳 ]] 质量的1.35到2.1倍,半径则在10至20公里之间(质量越大半径收缩得越小),也就是太阳半径的30,000至70,000分之一。因此,中子星的密度在每立方公分8×1013克至2×1015克间,此密度大约是 [[ 原子核 ]] 的密度。
==一些能观测的中子星==
X-射线爆发–中子星与低质量恒星共同组成的 [[ 联星 ]] ,在质量吸积的过程中会造成中子星表面不规则的能量爆发。 [[ 脉冲星]]<ref>[https://www.51qumi.com/43080.html 脉冲星:人类天文史上最恐怖的发现 脉冲星有多可怕?],51区未解之谜网,2017-9-6 </ref>–一般的说法是由于中子星强大的磁场,使得发射的电磁波随着中子星的自转,以脉冲的形式定期的朝向我们发射。 磁星–磁场特别强大的中子星,有些磁星能够连续的发射软 [[ γ射线 ]]
==巨大核心==
中子星大致分成三层,核心部分因压力更大,由 [[ 超子 ]] 组成;中间层则是自由中子,表面因中子进行β衰变成电子、 [[ 质子 ]] [[ 中微子 ]] 。因具有原子核的某些包括密度在内的性质。因此,在流行的科学文献中,中子星有时被称为巨型原子核。然而在其他方面,中子星和真正的原子核是很不一样的。例如,原子核是靠强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而中子星是靠引力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根据当今主流理论,把它们看作 [[ 天体 ]] 会更正确一些。
==参考文献==
70,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