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中正紀念堂

增加 6,332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div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0 10px20px; text-align:left">{| class! <p style="wikitab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center>'''中正紀念堂'''<br/p>|-|<center><img src="https://imgphoto.ltntravelking.com.tw/Uploadscenery/news/600/2019/01/30/phpfuIQUbCEB0CD5E-0B11-40BB-B965-45D43370C6DE_e.jpg" width="250280"></center><small>[https://imgwww.ltntravelking.com.tw/Upload/news/600/2019/01/30/phpfuIQUb.jpg 原圖鏈結] [https:/tourguide/newsscenery153.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687518 html 圖片來 自news.ltn.com.tw自travelking]</small>
|}
</div>
'''中正紀念堂'''是 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正區 (臺北市)|中正區]]的國家紀念建築,係[[中華民國政府]] 為[[紀念建築|紀念]]已故前[[中華民國總統]][[ 國國民黨總裁]] 而興建的[[ 建築]],位於[[臺北市]][[中正區 (臺北市)| 中正 ]] 而興建 也是 眾多紀念蔣中正的建築中規模最大者 ,自落成以來即成為臺北重要地標與觀光景點之一 全區250,000[[平方公尺]],主樓高76公尺, 管理機關為 [[中華民國文化部]]轄下的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全區250,000平方公尺,主樓高76公尺 園區廣場 名為「自由廣場」,廣場 南北側 另建有[[國家 表演藝術中心戲劇院]]以及[[國家 音樂 ]] 管理的,合稱「'''[[國家 戲劇 兩廳 院]] '''」,由[[國家 音樂廳表演藝術中心]] ,落成以來成為臺北市及臺灣在國際上最著名[[地標]]之一 管理 園區 廣場除了供民眾休憩外,也常是大型藝文活動的場地,常舉辦展覽;邦交國元首訪 歡迎儀式(軍禮)也在此舉行。園區主體建築及牌坊等以「臺灣民主紀念園區」之名義,被登錄為 [[ 國定古蹟<ref name="臺灣民主紀念園區">{{cite web |url=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20071109000001 |title=臺灣民主紀念園區 |publisher=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accessdate=2019-04-08}}</ref> ]] ;園區及園區周邊以「中正紀念堂」之名義被登錄為文化景觀<ref name="中正紀念堂">{{cite web |url=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culturalLandscape/20080317000001 |title=中正紀念堂 |publisher=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accessdate=2019-04-08}}</ref>
== 歷史 ==
中正紀念堂現址的土地,為1905年(明治38年)啟用的[[台灣日治時期]][[台灣軍]]山砲隊基地,以及1944年(昭和19年)11月啟用的步兵第一連隊基地。1945年[[臺灣戰後時期|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兩者廢除 。1950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建物拆卸,此地曾成為[[國防部陸軍司令部|陸軍總司令部]]、[[聯勤總司令部]]與[[憲兵司令部]]所在地。[[林森南路]]原從中穿越,中正紀念堂興建時改為[[隧道|地下道]]通過
1950 1971與1972 聯勤與陸總分別遷到臺北市[[南港區]]與[[桃園縣]]龍潭鄉(今[[桃園市]][[龍潭區 (台灣)|龍潭區]]),[[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計劃於此設置現代化商業經貿 華民國 心,由 政府與民間共同投資[[新台幣]] 撤遷來臺後 150億元,以雙塔為軸心,興建5棟18至50層樓不等的辦公大樓、3座24至30層樓高的國際觀光旅館及公寓、4棟百貨商場以及國際會議廳、世界貿易中心、文化中心和遊樂設施等 大樓間以履帶運送之輸送系統連結<ref>{{cite news |title=228解謎!信義計畫區的高樓 差點蓋在中正紀念堂… |url=https://theme.udn.com/theme/story/6773/3669468 |work=聯合新聞網 |date=2019-02-28 |accessdate=2019-05-17 |archive-date=2019-05-1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517143236/https://theme.udn.com/theme/story/6773/3669468 |dead-url=no }}</ref><ref>{{cite journal |title=〈計劃闢 物拆卸 中的北市第二商業中心〉 |journal=台北畫刊 |date=1979 |issue=六十七期 |publisher=臺北市政府}}</ref>。為包含商務、會展、藝文、娛樂、休閒等各種機能之「營邊段計畫」副都心。然而1975年總統蔣中正去世 此地曾成為時任[[ 國防部陸軍司令部|陸軍總司令部行政院院長]] [[ 聯勤總司令部蔣經國]] 主持之[[ 憲兵司令部行政院會議]] 於同年7月決議 上述用地建造中正紀念堂,原訂的商業經貿計畫胎死腹中<ref>{{cite web |title=基地歷史 |url=https://www.cksmh.gov.tw/content_274.html |website=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access-date=2019-05-1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517213355/https://www.cksmh.gov.tw/content_274.html |archive-date=2019-05-17 |dead-url=yes }}</ref><ref>{{cite journal |author1=廖淑婷 |title=權力與空間形塑之研究-以台北市都市公園為例 |url=https://hdl.handle.net/11296/d72n8b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 政研究所}}</ref> 大部分功能則轉移至[[ 林森南路興雅]] 地區 從中穿越 作住宅及區域副都心規劃的「信義社區」 改為地下道通過 來的[[信義計畫區]]
1971與1972年聯勤與陸 時任總統兼國民黨 分別遷到南港與桃園龍潭 裁蔣中正於1975年4月5日因[[心臟病]]逝世後 ,[[行政院 經濟建設 ]]成立治喪 委員會]]計劃 ,並 此設置現代化商業經貿 當年6月即決定興建 心。由政府與民間共同投資150億元新台幣, 正紀念堂 雙塔為軸心 茲紀念 興建5棟18至50層樓不等的辦公大樓、3座24至30層樓 並聘請[[俞國華]]、[[林金生]]、[[蔣彥士]]、[[ 的國際觀光旅館及公寓、4棟百貨商場以及國際會議廳 魁元]]、[[趙聚鈺]]、[[費驊]]、[[賴名湯]] 世界貿易中心 [[謝東閔 (台灣)|謝東閔]] [[蔡鴻 ]]、[[周宏濤]]、[[秦孝儀]]、[[張豐緒]]、[[林挺生]]、[[辜振甫]]、[[徐有庠]]、[[王永慶]]等16人為 心和遊樂設施等,大樓間以履帶運送之輸送系統連結<ref>{{cite news |title=228解謎!信義計畫區的高樓 差點蓋在 正紀念堂籌備小組籌備委員;行政院又於1976年10月成立 中正紀念堂 籌建指導委員會,聘請[[張群]]、[[何應欽]]、[[陳立夫]]、[[倪文亞]]、[[王雲五]]、[[于斌]]、[[錢思亮]]、[[黃少谷 (政治人物)|url=https://theme.udn.com/theme/story/6773/3669468 黃少谷]]、[[谷正綱]]、[[黃杰 (將軍)|work=udn聯合新聞網 |date=2019-02{杰}-28}}</ref><ref>{{cite journal |title=〈計劃闢建中的北市第二商業中心〉 |journal= ]]、[[林伯壽]]、[[吳經熊]]、[[連震東]]、[[陳啓天]]、[[徐慶鐘]]、[[張寶樹]]、[[謝東閔 ( 北畫刊 灣)|date=1979 |issue=六十七期 |publisher=臺北市政府}}</ref>。為包含商務 謝東閔]]、[[孫亞夫]]、[[劉闊才]] 會展 [[戴炎輝]] 藝文 [[劉季洪]] 娛樂 [[周百鍊]] 休閒等各種機能之「營邊段計畫」副都心。然而1975年總統蔣中正去世,時任[[ 行政院院長蔡鴻文]][[ 蔣經國林挺生]] 主政之[[ 林洋港]]等為指導委員。籌建小組成立後, 行政院擇定臺北市[[城中區 (臺北市)|城中區]] 於同年7月決議在上述用地建造 (今[[ 中正 紀念堂,原訂的商業經貿計畫胎死腹中<ref>{{cite web 區 (臺北市)|title=基地歷史 |url=https://www.cksmh.gov.tw/content_274.html |website=國立 中正 紀念堂管理處 區]])[[東門里 (臺北市)|access-date=2019-05-17 東門里]][[杭州南路]]以西、[[中山南路 (臺北市)|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517213355/https://www.cksmh.gov.tw/content_274.html |archive-date=2019-05-17 |dead-url=yes }}</ref><ref>{{cite journal |author1=廖淑婷 |title=權力與空間形塑之研究- 中山南路]]以東、[[愛國東路]] 北、[[信義路 ( 台北市 都市公園 )|信義路]]以南之間地段 例 |url=https://hdl.handle.net/11296/d72n8b |publisher=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 建堂基 政研究所}}</ref> ,並對外徵件 經評選後,決定採用[[圓山 部分功能則轉移至飯店]]設計者[[ 興雅楊卓成]] 地區原作住宅及區域副都心規劃的「信義社區」(後稱之設計,其[[ 信義 建築]]設 畫區融合[[南京市|南京]][[中山陵]] )<ref>{{cite news |title= 許多元素。隨即於1976年10月31日動土,1977年11月施工;1980年3月31日完工,行政院成立「 中正紀念堂 「差點成為現在的信義區! 管理籌備處  當年商業區設計草圖曝光 |url=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0312/1397733.htm |work=ETtoday東森新聞雲 |date=2019-03-12}}</ref><ref>{{cite web |title=信義計畫區細部計畫 |url=https://mail.tku.edu.tw/094152/xy2.htm}}</ref>
時任中華民國總統兼[[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中正於1975 1980 年4 月5 月4 因[[心臟病]]逝世後,行政院成立治喪委員會 上午十時 並於當年6月即決定興建 中正紀念堂 以茲紀念,並聘請[[俞國華]]、[[林金生]]、[[ 落成典禮與 彥士]]、[[高魁元]]、[[趙聚鈺]]、[[費驊]]、[[賴名湯]]、[[謝東閔 (台灣)|謝東閔]]、[[蔡鴻文]]、[[周宏濤]]、[[秦孝儀]]、[[張豐緒]]、[[林挺生]]、[[辜振甫]]、[[徐有庠]]、[[王永慶]]等16人為 中正 逝世五週年 紀念 堂籌備小組籌備委員,後又於1976年10月成立中正紀念堂籌建指導委員 舉行 聘請[[張群]]、[[何應欽]]、[[陳立夫]]、[[倪文亞]]、[[王雲五]]、[[于斌]]、[[錢思亮]]、[[黃少谷 (政治 各界人士四千餘 物)|黃少谷]]、[[谷正綱]]、[[黃杰 (將軍)|黃-{杰}-]]、[[林伯壽]]、[[吳經熊]]、[[連震東]]、[[陳啓天]]、[[徐慶鐘]]、[[張寶樹]]、[[謝東閔 (台灣)|謝東閔]]、[[孫亞夫]]、[[劉闊才]]、[[戴炎輝]]、[[劉季洪]]、[[周百鍊]]、[[蔡鴻文]]、[[林挺生]]、[[林洋港]]等為指導委員。籌建小組成立後,行政院擇定臺北市[[城中區 (臺北市)|城中區]](今[[中正區 (臺北市)|中正區]])[[東門里 (臺北市)|東門里]][[杭州南路]]以西、[[中山南路 (臺北市)|中山南路]]以東、[[愛國東路]]以北、[[信義路 (台北市)|信義路]]以南之間地段為建堂基地 參加 ,並 徵件 賓約四百人觀禮 經評選後 典禮肅穆隆重 決定採用[[圓山大飯店]]設計者[[楊卓成]]之設計,其[[建築]]設計融合[[南京市|南京]][[中山陵]]許多元素 情況為國人所「共贊」 隨即於1976年10月31 動土,1977年11月施工;1980年3月31 對外開放。7月1 完工,行政院 正式 成立「中正紀念堂管理 籌備 處」 ,隸屬[[臺北市政府]]
1980年4月4日上午十時 1986年 ,中正紀念堂 改隸[[中華民國教育部|教育部]]管理,並完 典禮與蔣 組織條例立法程序更名為「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1990年3月發生[[野百合學運]],學生集結於 中正 逝世五週年 紀念 堂前廣場(今自由廣場)靜坐,並提出「解散[[國民 大會 舉行 ]]」、「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以及「政經改革時間表」等四大訴求。 2007年3月2日 各界人士四千餘人參加 [[陳水扁政府]]時期的教育部將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更名為「[[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 ,並 有外賓約 降為 百人觀禮。典禮肅穆隆重 級機關 情況為 該組織條例未依循行政程序送審[[中華民 人所 立法院|立法院]]修法通過,以及教育部卸下中正紀念堂[[匾額]]以及牌樓上的 共贊 大中至正 <ref>字樣,而引發爭議;隨後[[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依《[[ 周美華文化資產保存法|文資法]] 》將中正紀念堂的建築主體、大中至正牌樓、公園廣場 圍牆以及迴廊,認定為暫定(市定)古蹟。5月10日,教育部部長[[ 蕭李居杜正勝]] 發佈教育部令 訂定 蔣經 書信集——與宋美齡往來函電 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 。5月19日,時任總統[[陳水扁]]宣布正式改名。6月7日,[[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決議廢止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在舊組織條例未失效,新組織法未生效 下, 台北「[[ 國史 泛藍陣營]]認定民主紀念館不存在,也依此凍結民主紀念 預算。2007年11月9日[[文建會]] 則將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的主體建築、正面牌樓、自由廣場、迴廊,登錄為國定古蹟<ref>{{cite web|url=http://www.cca.gov.tw/app/autocue/news/culture_news_template.jsp?news_id=1194830866198|title=公告指定「台灣民主紀念園區 出版,2009年,第84頁。為國定古蹟|publisher=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date=2007年11月9日|accessdate=2007年12月9日|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113061334/http://www.cca.gov.tw/app/autocue/news/culture_news_template.jsp?news_id=1194830866198|archivedate=2007年11月13日}}</ref> ,但排除北市府認定的圍牆以及「大中至正」字樣  2008年8月21 對外開放。7月1 ,[[馬英九政府]]時期行政院會議中,直接廢止《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同 正式成 恢復「國 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的組織編制。2009年7月17日,文建會公告原國定古蹟「台灣民主紀念館」名稱變更為「中正紀念堂」。2009年7月20日,中正紀念堂匾額重新掛回,但在大門口牌樓上的匾額題字仍維持「自由廣場」,並未將原本的「大中至正」掛回。 2009年7月,行政院核定中正紀念堂將連同[[國立國父紀念館|國父紀念館]]等國立文教機構改由文建會管理。2012年5月20日文建會升格為[[中華民國文化部|文化部]]後 隸屬文化部。 2021年9月,[[ 臺北市政府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提出中正紀念堂轉型方案,預計將中正紀念堂改為「反省威權歷史公園」。<ref>{{cite news |author1=記者陳鈺馥 |title=中正紀念堂轉型方案規劃出爐 擬改「反省威權歷史公園」 |url=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664689 |agency=自由時報 |date=2021-09-08}}</ref> == 建築與景觀 ==中正紀念堂園區全區面積達250,000平方公尺,除了高76公尺的主建築外,還有[[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合稱「[[兩廳院]] 」),以及主建築前的瞻仰大道、兩廳院藝文廣場(亦稱'''自由廣場''')、園區環外迴廊、中式庭園(光華池及雲漢池)等
1986年 中正紀念堂設計時,即隱含豐富的象徵[[語彙]]。外表同位於故都[[南京]][[紫金山]]的[[中山陵|國父陵寢]]一樣是以藍、白2色為主,象徵[[中華民國國徽]]中的「青天白日」,紀念堂平面為方形格局 象徵[[蔣中正]]的「 中正 」,坐東面西,遙望[[中国大陆]]。仿效[[北京]][[天坛|天壇]]和[[广州|廣州]][[中山纪念堂 (广州)|中山紀念堂]]的[[琉璃瓦]]八角[[攒尖顶]]代表[[四維八德|八德]],而隱藏其中的人形象徵[[天人合一]]。 紀念堂 改隸正面共有[[花崗石]]84階、大廳階梯5階,合計89階,代表蔣中正享壽89歲。臺階中間為中華民國國徽圖案的丹陛,在[[中國傳統建築]]上,只用於[[宮殿]]或廟堂。 正堂上層[[青銅]]大門高16公尺,重達75噸,其上[[天花板]]則有大型[[藻井]]設計,其中為青天白日十二道光芒的國徽。蔣中正銅像位於正堂後方,高達6.3公尺,重21.25噸,面露微笑坐姿,穿著傳統[[長袍]]。銅像基座刻有「[[蔣中正遺囑|先總統 蔣公遺囑]]」全文,銅像後方牆壁則懸掛有「倫理、民主、科學」字樣,以及「生活的目的在於增進全體人類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於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等蔣中正生前語錄。由[[中華民國 教育 儀隊|中華民國三軍儀隊]]常態進駐,而每整點的交接,亦為重要景點。 === 紀念堂陳列與展覽 ===正堂下層陳列了蔣中正的衣冠、文獻、照片、座車等。內 廣大的藝廊與展演空間,也常外借舉辦展覽,或招待外賓。 其他堂內具有的設施如下:*文物展視室:陳列了蔣中正的生活物品、文獻、照片等。*中央通廊:陳列中正紀念堂全區模型與堂內模型。*中正演藝廳:可供學者專家作專題演講。*中正藝廊、介石廳、瑞元廳、美齡藝廊、采玉藝廊:可供藝術家或藝文團體舉辦藝術作品展覽。*圖書室:專以蒐集蔣中正總統文獻和近代史等資料為主。*蔣公紀念室:依當時蔣中正在[[中華民國總統府 (台北)| 教育部總統府]] 管理 之辦公室還原陳列。 另外,中正紀念堂改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之前,正堂上層(二樓大廳)的大型銅門就以「整修」的名義對外關閉,參觀民眾只能由一樓樓梯前往。經過五個多月的「整修」後,二樓大廳於2008年1月1日重新對外開放 ,並 完成組織條例立法程序 由陳水扁總統親自主持開館典禮<ref>{{cite news|1=|url=http://news.yam.com/focus/politics/12578/|title=yam天空-新聞-專輯-政治要聞專輯-民主開門 自由風吹|publisher=yam天空|date=2008年1月1日|accessdate=2008年1月3日|archive-date=2008年1月5日|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105051441/http://news.yam.com/focus/politics/12578/|dead-url=no}}</ref>。並以「空間解嚴」的概念,使用大量的裝置藝術(如[[風箏]]、新聞照片等)佈滿整個大廳,[[白色恐怖]]時期的受難者名單也陳列於大廳兩側,以和蔣中正銅像代表的「威權統治」相對,後來移除部份展品,目前二樓大廳已經恢復 更名 民主紀念館之前的樣貌。 === 牌樓 ===中正紀念堂[[牌樓]],面對[[中山南路 (臺北市)|中山南路]]及[[國家圖書館 (中華民國)|國家圖書館]],高30公尺,是台北市區內最大的牌樓。牌樓之上的牌匾題字原為「大中至正」,故此牌樓也被稱為「大中至正門」;2007年12月8日之後,被更換 為「 自由廣場」四字。牌匾更換期間,曾引發反對者與支持者的對峙與衝突。 該[[牌坊]]規制是「五門六柱十一間」規格,與古代[[皇陵]]前「[[神路]]」建築的牌樓相同,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最高等級,氣勢磅礡。每逢國家慶典,牌樓前都會擺設數十幅大型[[中華民 國旗]]。 昔日牌樓上的「大中至正」四字為[[歐陽詢]]體,由[[秦孝儀]]指定,出處是蔣最崇拜的思想家[[王陽明]]講學語錄《[[傳習錄]]》:「粹然大 紀念堂管理 之歸矣。」由於未落款,官方也從未說明出 ,廿餘年來民眾皆不知為何人所題,甚至謠傳為蔣中正親筆墨跡。直至2007年牌樓存廢爭議時,書法家[[楊家麟 (書法家)|楊家麟]]出面表示原字係由棍棒、鐵絲縛以麻繩沾紅土水而寫成。而當時招募書法家時即規定需以歐陽體書寫、不得[[落款]],且需配合[[八卦]][[占卜]]出[[時辰]],當場揮毫。「大忠門」、「大孝門 等亦出其手
1990年3月發生2007年12月7日,在[[陳水扁政府]]主導[[ 野百合學運去蔣化]] 的情況下 學生集結於今 「大中至正」四字一一卸除。12月8 ,改由新鑄的[[王羲之]]體「 自由廣場 靜坐 」四字,以由左往右的新式書寫取代 字體 提出「解散非現代書法家所寫,而是蒐集[[ 國民大會晉代]] 」、「廢除[[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書聖]] 王羲之在各帖中的字而成。台灣民主紀念館在2008年8月21日被撤除後,教育部於2009年7月20日正式復名「中正紀念堂 、「召開並將舊匾額掛回<ref>{{cite news|url=http://n.yam.com/cna/politics/200907/20090720541174.html|title=教部:中正紀念堂牌匾掛回 自由廣場不變|publisher=[[ 國是會議中央通訊社]] 」、以及 |date=2009年7月20日|accessdate=2009年7月30日|archive-date=2011年8月10日|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810181827/http://n.yam.com/cna/politics/200907/20090720541174.html|dead-url=no}}</ref>,但牌樓的 政經改革時間表 自由廣場 等四大訴求 牌匾保留至今
2007年3月2日,[[民主進步黨]]主政的教育部將國立 === 園區及廣場 === 中正紀念堂 管理處更名為 園區(亦稱 [[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並降為四級機關,該組織條例未依循行政程序送審[[立法院]]修法通過,以及教育部卸下 中正紀念 公園」)整體園區全由[[ 匾額楊卓成]] 以及牌樓上 「大中至正」字樣,而引發爭議;隨後[[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和睦建築師事務所]] 依《 設計規劃。包含位於中央兩廳院藝 資法》將中正紀念堂的建築主體、大中至正牌樓、公園 廣場 、圍牆以及迴廊,認定為暫定(市定)古蹟。5月10日,教育部部長兩側的[[ 杜正勝國家戲劇院]] 發佈教育部令,訂定《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5月19日,時任總統[[ 陳水扁國家音樂廳]] 宣布正式改名。6月7日 園區升旗台以西之管理單位為[[ 立法 國家兩廳 院]] 法制 (「自由廣場」牌樓 教育聯席委員會決議廢止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在舊組織條例未失效,新組織法未生效下 捷運站出入口除外) [[ 泛藍陣營行政法人]] 認定民主紀念館不存在,也依此凍結民主紀念館預算。2007年11月9日機構[[ 文建會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則將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 主體建築、正面牌樓、自由廣 所屬 、迴廊 登錄為 不屬 定古蹟<ref>{{cite web|url=http://www.cca.gov.tw/app/autocue/news/culture_news_template.jsp?news_id=1194830866198|title=公告指定「台灣民主 立中正 紀念 園區」為國定古蹟|publisher=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date=2007年11月9日|accessdate=2007年12月9日|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113061334/http://www.cca.gov.tw/app/autocue/news/culture_news_template.jsp?news_id=1194830866198|archivedate=2007年11月13日}}</ref>,但排除北市府認定的圍牆以及「大中至正」字樣 堂管理處管轄
2008年[[馬英九]]總統就任後,行政院在該年8月21日的[[行政院會議]] 環繞整個 ,直接廢止《國立台灣民主 紀念 館組織規程》 堂園區的環外迴廊 同日恢復「 每隔4.5公尺就崁一個中 立中正紀念堂管理 式燈籠窗,共有26種造型,聚集了燈籠窗各種樣貌,別富特色。內部亦有多 」的組織編制。2009年7月17日 庭園造景 文建會 人行步道總長約5 里。而庭院內雲漢池及光華池 國定古蹟名稱由 寓意 台灣民主紀念館 漢影雲根 變更為 光復 正紀念堂 。2009年7月20日 中正紀念堂匾額重新掛回 池內飼養許多[[錦鯉]] 但在大門口牌樓上的匾額題字仍維持「自由 也是園區內著名景點。藝文 廣場 」,並未將原本的「大中至正」掛回<ref>{{cite news|url=http://news.yam.com/rti/politics/200808/20080821277083.html|title=行政院撤回中正紀念堂廢止案 強調 是為 依法 邦交國元首訪台時舉 政|author=歐陽夢萍|publisher=[[中央廣播電台]]|date=2008年8月21日}}</ref><ref>{{cite news|url=http://news.yam.com/cna/garden/200808/20080821280941.html|title=民主館換牌匾?教部:公民討論半年內確定|author=陳蓉|publisher=[[中央社]]|date=2008年8月21日}}</ref> 歡迎儀式的場地
2009年7月,行政院核定中正紀念堂將連同[[國立國父紀念館|國父紀念館]]等國立文教機構改由文化建設委員會管理。2012年5月20日文建會升格為[[中華民國文化部|文化部]]後,改隸屬文化部。
== 參考文獻 ==
{{reflist}}[[Category:730 733 亞洲史地總論臺灣‎ ]]
47,66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