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渔集团

中渔集团有限公司
图片来自华尔街日报

中渔集团有限公司[1] [2] [3],简称'中渔集团英语:China Fishery Group Limited)',新加坡股票交易所(SGX):P11、美国场外交易市场(OTCBB):CIFHY,是总部位于香港的管理渔船、销售海产及加工鱼产品的综合营业商。。

目录

发展历程

在2001年,中渔集团有限公司由当时太平洋恩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水产总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公司)出资组建,总部设在香港干诺道西186号的香港商业中心33字楼。

中渔集团主要业务在中国日本韩国欧洲西非东南亚等其他国家,经营管理渔船、销售海产及加工鱼产品的综合捕鱼业商。

新加坡方面,中渔集团有限公司则位于143 Cecil Street # 11-01 GB Building Singapore 06954X。

在2006年1月25日,中渔集团股份于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招股价为1.25新加坡元,发行股份为57,000,000股,集资额为71,250,000坡元[4]

2013年2月26日,太平洋恩利附属公司--中渔集团将最多斥46.8亿元收购生产鱼粉鱼油的秘鲁公司COPEINCA ASA, 另外,中渔集团计划供股集资约22.4亿港元。供股后,太平洋恩利的持股量将升至约50.7%。

中渔集团持有秘鲁最大的鳀鱼捕捞配额,这是许多饲料届大佬们眼中“可遇而不可求”的稀缺资源。基于正常作业(无极端气候),年产30万吨鱼粉与5万吨鱼油的中渔集团每年的收益可达2亿美金。也正因为这一点,尽管中渔集团在2016年上半年的亏损高达2千万美金,国际资本家仍不想轻易放弃这块“肥肉”。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导,因为中渔集团2016年亏损破产,据海鲜指南了解,与太平洋恩利签署了“保密协议”的六家企业中,有三家表示出强烈的投资兴趣,他们是:

自太平洋恩利国际控股(PAIH)2016年申请破产保护后,子公司中渔集团(CFG)为期三年的拍卖进程接近尾声,美国破产法庭指定的独立受托人Willam Brandt至今也无法找到一位合适的投资者,愿意以12亿美元的底价收购中渔集团。

早在2017年,Brandt曾在全球物色了89家意向投资者,包括海产企业、国有企业、私募基金和国家主权基金,2018年这个数字减少至5-6家,而到了2019年,似乎已没有任何一位投资者对中渔集团抱有期望。

除了价格外,太平洋恩利还面临两大难以调停的官司,成为了限制中渔集团出售的问题根源。

  1. 英属维京群岛法庭上,太平洋恩利被指控2013年收购秘鲁鱼粉生产商Copeinca(中渔集团的前身)时使用的资金来自财务造假,但太平洋恩利的实际控制者香港黄氏家族矢口否认。
  2. 太平洋恩利的借贷银行(club lenders)与公司债券持有人,始终未能就某些权益分配问题达成共识,资产出售的谈判因此陷入僵局,许多细节无法落实。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