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阳剪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暖窑》康翠娥(中阳)
原圖鏈接

中阳剪纸

中阳剪纸是山西省中阳县的一种民间剪纸艺术。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血肉相连,它以中阳当地民俗信仰、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神话传说为主要表现内容,其中既有以鱼、蛙、蛇、兔为主题的装饰纹样,也有配合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的民俗剪纸,还有以民间神话为题材的剪纸作品。中阳剪纸多以红纸剪成,体现着喜庆、热烈的民俗气氛,有时也根据风俗习惯,运用紫、黑、黄、绿、蓝等彩色纸剪制作品。2006年5月20日,中阳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中阳剪纸、地理标志:吕梁山区、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非遗级别:国家级、遗产类别:传统民间美术、批准日期:二OO六年、申报地区: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等遗产编号Ⅶ-16。

历史源流

中阳剪纸
原圖鏈接

据史料记载,中阳民间剪纸与汉代画有关。在 1984—1985 年期间,中阳县文化馆在对金锣镇道棠村出土的汉墓考察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汉像化石,经过专家鉴定证明有很多是汉代的画像,在画像中就有许多关于剪纸的图案,可以证明中阳剪纸在汉代就有。另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还在本县水玉村发现了大量宋代的服饰,这些服饰上的花纹与现代中阳民间剪纸艺人所剪的花纹是一样的,这也可以说明在宋代中阳剪纸已经达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

唐宋以后,由于交通不便,偏僻闭塞,中阳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少,但同时也很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秦汉艺术古风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保留,这一古朴风格至今在当地民间剪纸艺人的作品中还有完整的体现。以上几个时期的剪纸主要是上层人士享用的艺术形式,这一技艺在普通民众还鲜有涉及。

中阳县处于黄河流域,土地肥沃,人口集中。明、清以来,当地出现了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升平景象,佛教文化和戏曲艺术都极一时之盛。加上当地商品经济的充分发育,市民阶层逐渐出现,这诸多因素孕育了当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当然,这一时期的民间剪纸也更多地接受了世俗市井文化的影响,注重了其趣味性和欣赏价值,剪纸技艺更加精湛,体现出装饰的需要,其风格精巧、华丽,引人入胜,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剪纸技艺从上层开始走向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并开始在民众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中陽剪紙藝術展
原圖鏈接

四十年代在晋绥边区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给中阳民间剪纸注入了新的血液。这一时期,各种民间艺术推陈出新,民间剪纸更是展示出新的生机和风采,大家都在慢慢研究和创作新的剪纸,剪纸的种类和题材不断得到扩充,新品种不断开发。可以说,剪纸艺术在这一时期呈现出异常活跃繁荣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县委、县政府对中阳民间剪纸的重视与扶持,剪纸艺术的发展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剪纸已经不仅仅用来满足民众日常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已经走上产业发展的道路,开始作为一项文化产业创造经济效益,同时还发挥了自身的文化功能。1985 年,中阳县就成立了剪纸协会;1986 全国民间剪纸研究会(现场会)在中阳召开;1986 年中阳荣获文化部授予的“剪纸艺术之乡”称号;1992 年中阳县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2002 年,中阳民间剪纸被列入县文化重点保护项目,县委设立专项资金对其进行保护,并把剪纸窗花作为全县各小学的学生手工课予以传承。2007 年 9 月中阳县成功举办了首届中阳剪纸艺术节,使得中阳剪纸艺术更是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县委、县政府已经成立了中阳民间艺术展览馆,并且正在筹划成立中阳民俗剪纸博物馆,县文化局还成立了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对中阳剪纸进行很好的保护和开发。这些年来,中阳县共涌现出几十名老中青剪纸艺术家。其中有1人成为国家级传人,并成为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理事,有2人成为山西省民间剪纸艺术家协会顾问,有 8 人成为山西省民间剪纸艺术家协会会员。

这些艺术家的剪纸作品多次在全国及全省大赛中获奖,还有数千件作品被送到日、美、韩、德等十几个国家参与对外文化交流,受到外国友人的一致好评。原文化馆馆长、中阳十大剪纸艺人之一的武一生老人凭着自己对中阳民间剪纸的一腔热情,不仅主编了第一部全面反映中阳民间剪纸作品的《中阳民俗剪纸》一书,还成立了老年大学,专门请当地有名的剪纸艺人教授那些有志于中阳民间剪纸的青年人,对于中阳民间剪纸的继承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近几年,中阳民间剪纸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艺人们在国内外也享有越来越高的声誉。[1]

工艺特色

山西省中阳县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吕梁地区。这一带民俗文化积淀极为深厚,保留着许多原生态的人文环境,由此形成中阳剪纸古老的民俗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 中阳剪纸主要分布于山西省中阳县境内南川河流域、刘家坪地区和西山边远山区。南川河流域的民俗剪纸风格细腻、古朴典雅,在中阳剪纸中占据主流地位。刘家坪的剪纸风格纯朴、刚健,西山边远地区的剪纸风格粗犷、浑厚,与南川河流域剪纸的主流风格相依相存,丰富着中阳剪纸的特色。[2]

文化内涵

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

是人物、植物、动物、器物造型,反映中阳地区所保留的远古人类童稚古朴的观念和信仰。如大量歌颂鱼、蛙、蛇、兔的主题纹样,反映了远古华夏先民图腾崇拜的痕迹;各种造型的娃娃组合纹样,是中华民族生命崇拜心理意识的积淀;一些象征吉祥的纹样,以对神物的崇拜,表达了劳动人民追求美满、幸福、平安、富裕生活的愿望。

山西中阳剪纸
原圖鏈接

第二类

主要表现人们在不同岁时节令和人生礼仪中的活动情景,形象地反映出中阳地区农民生产生活的习俗。

第三类

是以剪纸纹样记录了流传于民间的古老神话、传说和故事,并通过这些剪纸反映了中阳劳动人民朴素的道德观念、纯真的生活情趣和幽默感。[3]

审美特征

一、形式饱满、完美

剪纸图案构图饱满,以全求美,是剪纸艺术的本质特性。

二、生动的构成之美

中阳剪纸牛
原圖鏈接

剪纸作品中大多数强调自由流畅的线条和色彩构成,充分体现出“大”的气派。但同时也注意对局部的细微刻画。

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手法完美的结合

民间剪纸在中国文化中是民俗的产物,是与生活习俗相互依附而存在并发展的,它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地域特征。

四、主观意象,形式自由活泼

中国民间剪纸的魅力来自于其自身的像是创造。它不受物象自然形态左右,而是按照作者主观意象去进行作品形象与构成的设计。

五、生动传神,手法精炼概括

民间剪纸产生和流传于我国广大农村,由于受到制作工具、材料等条件的限制,只能采用最便捷的方式去刻划物象,因而形成了高度概括与简洁的艺术特点。

六、艳丽浓烈,色彩明快稳重

为了好看和实用,民间剪纸要求用色要浓烈。

七、夸张变形,装饰独具特色

剪纸的创作者在她们的作品中,进行了不厌其烦的装饰,这种装饰的目的决定了剪纸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八、随意遣性,风格纯朴浓郁

纸因材料单薄,多用满幅铺排匀称而物象互相串联的平面构图法,形成浓烈的民族风味。

传承保护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中阳县文化馆获得“中阳剪纸”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传承与保护

中阳剪纸的主要作者是中阳农村中的劳动妇女,剪纸是她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她们审美情趣和聪明才智的集中表现。中阳剪纸富有浓郁的山野泥土气息和原始艺术质朴的美感,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劳动妇女的理想和追求。其技艺的传承关系一般是自发的,亦有以家族方式传承的。现在主要传承人有王计汝、高宝香、刘玉莲、王中文、马翠莲等十几人,年龄均已在60岁以上。这些老人一旦离去,中阳剪纸势将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最终可能走向消亡,故应尽早采取措施对之进行抢救、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山西省中阳县的王计汝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4]

相关视频

中阳剪纸介绍

01-中阳剪纸剪纸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