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髎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中髎穴】经穴名,隶属:足太阳膀胱经。中髎穴的位置:当次髎下内方,适对第3骶后孔处。中医认为刺激中髎穴有治疗腰痛、便秘、月经不调、小便不利等作用。

穴位含义

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
中,与其余三髎穴相对处于中部也。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概况

【取穴】位于骶部,当次髎下内方,适对第3骶后孔处。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本穴的地部孔隙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疏导水液,健脾除湿[1]

作用功效

【功效应用】:补益下焦,强腰利湿、健腰膝
【主治病症】:主治少腹等疾患:如小便淋沥,癃闭,呕吐,腹胀,泄泻,痢疾,大便难,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阴痒,不孕,遗精,阳痿,五劳七损,腰膝冷痛,痴呆,腰痛,小便不利,便秘,带下,滞产,腰骶疼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现代又多用中髎穴治疗尿潴留,肠炎,睾丸炎,卵巢炎,盆腔炎,子宫脱垂,骶髂关节炎等。并可作催产,引产之用。
【配伍应用】:
中髎穴配足三里穴治便秘;
中髎穴配中极穴、曲骨穴主治小便不利。
中髎穴配殷门穴、承山穴,有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腰痛,下肢瘫痪。
中髎穴配关元俞穴、三阴交穴,有调经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中髎穴配合谷穴、足三里穴,有理气和胃调肠的作用,主治腹胀,便秘。
中髎穴配秩边穴、阳陵泉穴,治下肢疼痛。
中髎穴配肾俞穴、关元俞穴、归来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

穴位疗法

【针刺】中髎穴,直刺1-1.5寸。
【艾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按摩】中髎穴,最好采用叩击,将手握一个空拳,用拳背这个位置去叩击腰骶部,双手可以同时叩击,叩击的力量一定要大点,有明显的声音出现,刺激它,才可能通过骶神经孔,传递到盆腔里面去,来刺激里面的脏腑。

视频

足太阳膀胱经、中髎穴《治疗一切男女科疾病、肠炎腹泻、半身不遂、五劳七伤

參考文獻

  1. 中髎穴,穴位密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