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临蔡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临蔡镇位于淮阳县城东北10公里,东、南、西分别与本县的黄集、四通、白楼、葛店、安岭等乡镇接壤,北与太康县符草楼乡相邻。临蔡镇区南北长12.3公里,东西宽8.2公里,总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万亩。全镇有临蔡村常楼村赵桥村聂寨村、前林村、杨庄村、小孔楼村、邵集村、黄楼村、常庄村、大郑村、许庙村、付营村、韩营村、许桥村、大李村、吴集村、刘老家村、马寺村、孟堂村、岳桥村、张千村、大何村、冯洼村24个行政村,115个自然村,250个村民组,1.38万户, 5.9万人。临蔡为古老集镇之一,隋唐曾为县治。[1]

河南通志

“汉光武帝与王莽相拒,筑城临蔡河(今老黑河为蔡水),故名临蔡城”。临蔡是淮阳抗日游击队参谋长韩纪文的故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一批革命先烈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火车火种,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史册。1988年9月,经省民政厅批准,临蔡撤乡建镇,1999年6月,经周口地区民政局、地委党史研究室,地区老区建设促进会批准,临蔡为革命老区。

临蔡为一农业大镇,土壤以黄潮土类的沙壤土和两合土为主,属暖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3℃,年平均降水量741.2mm,地势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境内有6条骨干引水补源河道,地下水资源丰富,林木覆盖率14.3%,林成网,田成方,旱能浇,涝能排,土地肥沃,旱涝保收。

近年来,临蔡镇党委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农业丰收,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为工作主线,引导全镇广大人民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艰苦创业,与时俱进,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使全镇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3.4亿元,财政收入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55元。镇党委政府狠抓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全镇党群干群关系密切,社会安定,邻里团结,民风淳朴,群众安居乐业,生活富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2]

特色农业

近年来,临蔡镇政府本着减少粮食作物面积,增加经济作物面积,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的指导思想,除抓好粮、棉、油主导产业外,积极发展瓜果蔬菜1万亩,山药、黄姜、芦笋3000亩,杂果2000亩,日光大棚300个。建立了以常楼行政村为主的山药生产基地,该村常年种植山药500亩,产品销至周边6个县市区,亩收入6000元左右,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增加1000余元。

在养殖业方面,以养猪、养羊、养鸡为主的规模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全镇有4个养殖专业村,有500多个专业养殖大户。临蔡村民李健创办的种猪场拥有各种名优母猪320头,年产仔种猪6500头,产值300万元,利润75万元,种仔猪销至周边5个县市,扶持发展养猪场30多个。[3]

支柱企业

临蔡镇现有民营企业369家,年企业总产值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00万元以上的企业3家,有龙华磨具实业有限公司,龙湖等级面粉厂,良种猪场,淮阳百姓网,固定资产5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隆康综合养殖场,吴集第一养猪场,刘老第一养鸡场等。

小城镇建设

1990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始终认真贯彻执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分别与县、市规划设计部门共同编制了1990—2000年,2000—2015年的《临蔡镇集镇建设规划》。历届党委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使集镇规划和开发建设得到较好地实施。镇区累计拆除旧房8万平方米,新建二层标准门面房20万平方米,顺利进行了南北大街,东西大街的拓宽改造,新建专业市场6个,新增个体工商户800多家。建立了集镇管理队和环卫队,开展了创“三优”活动使集镇管理走向了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目前,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雅,商贸繁荣的新临蔡已呈现在人们面前。[4]

基础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临蔡镇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项社会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现镇内有高中一处,初中三处,小学24处,幼儿园一处,敬老院四处,建有计生综合服务楼一座,设置计生服务科室11个,计生服务指导所被评为省级优秀乡所。镇设中心医院一处,各种医疗设施完善,下设卫生分院6处,方便了群众就医。镇设有文化站,广播站及有线电视转播站,有电信大楼一座,拥有程控电话2000门。镇区内柏油路总里程为3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周商公路穿境而过,漯商高速公路正在兴建,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