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丹棱冻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丹棱冻粑

中文学名:丹棱冻粑

丹棱冻粑

丹棱冻粑,四川省丹棱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丹棱冻粑由优质籼米、糯米大豆等原料,利用发酵原理,经传统工艺精制而成,有花生、芝麻、红糖、白糖、玉米、核桃玫瑰豆沙等十多种不同口味,

味道鲜美、甜而不腻、香而不粘,入口化渣,易于消化。即可作佐餐佳品,又可用于消闲食品,老少皆宜。

2011年9月1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丹棱冻粑”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文名 丹棱冻粑

产地名称 四川省丹棱县

品质特点 粉质细腻,组织松软,清香爽滑

产品特点

丹棱冻粑以丹棱县当地优质籼米为主要原料,经浸泡、磨浆、入缸发酵、用玉米苞叶包裹、上蒸笼蒸制等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其特点是:色泽纯正、味糯滋润、清香爽滑、入口化渣、易于消化,是老少皆宜的益寿膳食佳品。

丹棱冻粑

四川省丹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逐渐斜低,丹棱县山区、丘区、坝区面积各占三分之一。年平均气温16.7℃,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

丹棱县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独特的活性生物菌种,使丹棱冻粑在发酵过程中可以不加酵母自然发酵至最佳状态,加上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先天水、土资源没有污染、加工的均为当地产的品质优良的大米,

因而使丹棱冻粑形成醇香浓郁、味糯滋润、舒爽适口的独特品质。周边区县一些作坊也纷纷效仿,可没有一家能够做出丹棱冻粑的纯正味道。

历史渊源

丹棱冻粑的历史可追溯到南齐建武年间,距今1400多年。据《丹棱县志》载“唐时,古邑丹棱,时至腊月,民逮天寒,以米磨浆,入缸存之,数日,蒸而食之,名曰丹棱冻粑”。

主要原料

⒈籼米:使用保护区范围内生产的籼米,蛋白质含量7.5%至9.5%。

⒉生产用水:使用保护区内的地下水,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加工工艺

浸泡→磨浆→发酵→配料→成型→蒸制→凉粑→成品。

加工要点

⒈浸泡:使用地下水浸泡籼米6至12小时。

⒉发酵:将籼米磨好浆后与预留的已发酵好的母浆混合发酵,发酵12至36个小时。

⒊蒸粑:将放有冻粑的蒸笼放置于已沸腾开水的容器内,蒸制时间30至35分钟。

⒋凉粑:自然冷却至常温。

质量特色

⒈感官特色:外形整齐,无破损,粑体表面细润,气孔均匀,粉质细腻,组织松软,味糯滋润、清香爽滑、入口化渣。[1]

参考文献

  1. [1],搜狐网, 2019-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