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主动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主动性
圖片來自优酷

主动性(initiative)个体按照自己规定或设置的目标行动,而不依赖外力推动的行为品质。由个人的需要、动机、理想、抱负和价值观等推动。艾里克森认为,这是个体心理社会性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主动对罪恶阶段(3-6岁)可能形成积极品质。在父母的鼓励下,具有该行为品质的儿童对外界事物好奇,充满兴趣,积极探索和控制外在环境,形成目的意识,为自信心创造性品质的形成打下基础。

简介

主动性是人的社会积极性和政治积极性的表现形式,它与“被动性”相对,指不待外力推动而自觉行动。主动性表现于为实现某种愿望和理想,为确保个人或他人、集体或国家利益的实现而形成的自觉自愿的行动;对社会生活创造性的预见和设计;创造性的劳动和工作态度以及形成的某种行为方式等。道德意义上的主动性就是主动自觉地、明确地追求善的价值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道德行为选择,积极努力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勇于承担对他人、集体和国家应承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1] 一般行为特征: 1、坚持,当面对障碍与困难也不放弃。 2、了解及把握机会。 3、超出工作要求的绩效表现。 4、事先准备面对一个尚未发生的特殊机会及问题。 如何确定“主动性”的等级标准测量人们“主动性”的大小,首先要有一个衡量“主动性"”大小的标准,它通常被称为“主动性”的等级标准。确定“主动性”的等级标准,需要从岗位的工作内容出发,收集这个岗位上“优秀”、“合格”和"“较差”员工“主动性”的行为资料,然后从这些资料中提炼出“主动性”的等级标准,并确定出该岗“主动性"”的最低等级要求。 “主动性”的定义比较抽象,为了测量的方便,我们将它分为“完成目标”的主动性和“人际交往”的主动性。“完成目标”的主动性,指人们在完成某件事中的主动性,包括主动的设定目标,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依靠多次主动行为最后实现目标。“人际交往”的主动性,指与其他人交往中的主动性,包括主动与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别人的观点进行分析评说,最终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评价

所谓主动性,是指人在完成某项活动的过程中,来源于自身并驱动自己去行动的动力的强度。主动性又是一种道德境界,为整体利益建功立业的精神。革命的主动性,是集体主义思想的发扬光大。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广大劳动者在生产、科研等各个领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主动开拓进取和攀登科学高峰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主动性起着特别巨大的作用,成为决定和调整人们行为经常动因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主动性要求人们自愿地为集体利益服务,反对一切消极等待和被动态度。 [2] 在实际的工作中,“完成目标”的主动性和“人际交往”的主动性是不能完全分开的。在人际交往中,也要完成一定的目标;在完成目标中,也有一定的人际交往。但是,不同的工作对“主动性”要求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做这种区分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视频

什么叫“主动性”?

哔哩哔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