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丽江大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丽江大黄

中文名称:丽江大黄

拉丁学名:Rheum likiangense Sam.

科:蓼科

属:大黄属

种:丽江大黄

丽江大黄为多年中型生草本植物。高40-90厘米,茎直立,具硬毛或近无毛;根粗壮,有根茎。生于海拔2500-4000米高山林下或灌丛草甸。分布于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植物的根可供药用,具有活血止血,散瘀止痛,止痢等功效。[1]

信息

别称:黑七、雪三七(云南种子植物名录)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蓼目

命名者及年代:Sam.,1936

形态特征

中型草本,高40-70(90)厘米,茎基部直径7-12毫米,密被白色硬毛,近节处尤密,果时常渐稀疏或近无毛。

茎生叶2-4片,近革质,叶片宽阔,宽卵形、卵圆形或几近圆形,较少为卵形,长8-16厘米,宽8-14厘米,顶端钝圆或钝急尖,基部心形到浅心形,全缘,基出脉5-7条,粗壮,于叶下面强烈凸起,叶上面光滑无毛或仅在脉上具粗糙短毛,下面常暗紫色,密被白色粗毛;叶柄扁半圆柱状,粗壮,短于叶片,长2.5-8厘米,被短粗毛;茎生叶少,通常1-3片,一般只最下部的一片腋部不具花序枝,叶片较窄而小,卵形。

圆锥花序,分枝1-2次,被白色粗毛,花数朵簇生,苞片窄长条形,长3-5毫米,干后近膜质;花被片白绿色,外轮3片略窄小,宽椭圆形,内轮3片较宽大,近圆形或极宽椭圆形,径2-2.2毫米;雄蕊9, 与花被近等长;子房菱状圆形,花柱细,横展,柱头扁盘状,顶端有凸起;花梗细长,长2.5-3毫米,关节位于中部之下。

果实卵形或卵圆形,长8.5-9毫米,宽7-7.5毫米,翅宽约2毫米,纵脉在翅的中部,顶端略圆形,基部浅心形。种子卵形,宽约3毫米。花期7月前后,果期8-9月。[2]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500-4000米高山林下或灌丛草甸。 喜凉爽、干燥气候、耐寒性强。高温多湿条件下易烂根。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中栽植。以中性及微碱性土壤为宜。大黄的生命力较强。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西藏最东部、四川西部及云南西北部。

化学成分

丽江大黄根及根茎中含大黄素(emodin),芦荟大黄素(aloe-en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酚(chrysopharol)等蒽醌类成分及鞣质。[3]

药用价值

【名称考证】雪三七、黑七(云南)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蓼科植物

【药用部位】丽江大黄的根茎。

【性味归经】苦、涩、寒。入胃、肝二经。

【功效主治】消肿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热毒疮疡、痈肿、烧伤、跌打损伤、热痢初期等症,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目赤、咽痛,牙龈肿痛等症,以及外伤出血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10克。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资源分布】分布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

【参考出处】《植物分类学报》

【相关药材】牛耳大黄叶 牛耳大黄 穗序大黄 藏边大黄 滇边大黄 高山大黄 河套大黄 心叶大黄 天山大黄

【关 键 词】消肿解毒 凉血止血 热毒疮疡 痈肿 烧伤 跌打损伤 热痢初期 血热妄行 吐血 衄血 目赤 咽痛 牙龈肿痛 外伤出血 [4]

参考资料

  1. 丽江大黄,知识号,2020-06-11
  2. 丽江大黄,知识号,2020-06-11
  3. 丽江大黄,有道网
  4. 丽江大黄介绍,用药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