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久米 (那霸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久米 (那霸市)“福州园”
图片来自okinawaclip

久米,(日语:久米/平假名:くめ ,罗马拼音:Kume),是日本冲绳县那霸市中部的地名[1] [2]

简介

クニンラ,久米,过去在14世纪后,是由来到琉球国汉人所建立的村落,又被称为久米村(琉球汉字:久米村,琉球语:クニンラ,拉丁化:Kuninra)。

久米 (在今那霸市),其中被分为1丁目、2丁目,日本邮便番号(日本の邮便番号)}为900-0033。

历史

1372年,琉球国中山王察度明朝朝贡。为了方便贡使往来,另一方面也为了防备倭寇朱元璋(洪武帝)派遣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的舟工三十六姓赴琉球定居,这些移民被称为闽人三十六姓

闽人三十六姓至琉球后,在那霸港附近久米一带的浮岛上建立了一个自己独立的村落。这个村落俗称久米村;其正式称呼最早为唐营,1650年改称唐荣

久米村的居民为华人后裔或者精通汉语,而奉旨入籍的琉球人。他们非常重视教育,其汉语水平非常高,在琉球国对明朝的交往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接待册封船和对明贸易的人多为久米士族

根据李鼎元的《使琉球记》记载,因为久米人精通汉文,所以在琉球社会中的地位较高。久米士族同首里士族那霸士族泊士族一起,同为琉球四大士族集团。

首里士族长期垄断王府高官的职位,久米士族则长期垄断着四个官生的名额。有些久米村士族因精通汉语和儒学被召入宫中,成为国王王子的教师。

1718年,程顺则在久米村建立了明伦堂,提高了久米村人的教育程度,为琉球国的儒家(儒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1798年,尚温王在王府北建立国学以后,久米人垄断官生名额的地位才开始松动。

在政治立场上,久米人有倾华的倾向。1609年萨摩入侵琉球之际,久米村出身的三司官郑迵主张强硬地对抗萨摩侵略。

1609年至1868年,琉球国成为了萨摩藩附庸国期间,久米村内禁止传播日本文化。久米人拒绝穿和服,禁止说日语

1644年清兵入关后,久米人坚持穿汉服、戴网巾,拒绝剃发易服

1650年,为了维持对清朝的朝贡贸易,他们奉旨改穿琉装

1879年,琉球被日本灭掉,改为冲绳县。久米村人被划归外交官类,因此大多未能受到冲绳县厅的照顾。久米村人多为支持清朝的人士,因此,久米村成为了中城御殿之外亲清派士族的另一大反对日本统治的中心。

但是清朝于1895年甲午战争中战败,许多支持清朝的久米人选择流亡清朝。而其馀之人则逐渐融入了琉球人之中,从事渔业、农耕等行业。从此以后,久米村开始走向衰落。

1992年,为了纪念福建琉球的特殊历史因缘,福州市协助那霸市政府在久米村原址上建立了一座庭园,命名为福州园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 冲绳那霸市府免孔庙地租日本最高法院判违宪,国际- 自由时报电子报,2021-02-24
  2. 那霸市久米的“福州园”是个绝佳的拍照景点,okinawaclip冲縄CLIP,2019-11-28